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建文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2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河道整治技术领域的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外筒,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和第一滑动齿板上下移动,同时第二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二滑动齿板上下移动,并且第二滑动齿板和第一滑动齿板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弹性连接板伸出外筒的长度可变,进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河道淤泥深度进行测量,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整治
,具体为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水系发达,由于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导致河道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严重,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大约有14亿吨泥沙淤积在自然或人工水体中。大量的泥沙淤积会造成河床升高,导致河流的贮水能力下降,到汛期容易导发生洪灾,危机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泥沙淤积在河底,还会影响水运航道的通畅,导致某些大吨位的船无法通行。所以,能够实时了解河道淤泥的厚度,及时清理河道淤泥就显得十分重要,渠道在清理淤泥时,需要预先精确测算出渠道底部淤泥的具体数量,才能对清理淤泥的人工进行有效调配,同时还能方便选取容置被清理出淤泥的场所,目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技术有钻孔取样法和超声波探测法,这两种方法对渠道中淤泥只能进行一个大概的估算,对渠道内淤泥的估算立方数误差很大,并且由于不同底端的河道内部淤泥厚度不同,导致在对不同地段的河道内部淤泥厚度测量时,往往需要携带不同长度的测量杆,从而给测量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前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外筒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动齿板,所述第一齿轮的另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滑动齿板,所述第一滑动齿板和第二滑动齿板分别与外筒的内腔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齿板和第二滑动齿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板,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优选的,两个所述倾斜板与弹性连接板的夹角范围均为三十度到六十度,且两个倾斜板相对弹性连接板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共设置有两个,且相对支撑板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齿板和第二滑动齿板内部之间的齿块距离相同。优选的,所述倾斜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为防腐蚀性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和第一滑动齿板上下移动,同时第二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二滑动齿板上下移动,并且第二滑动齿板和第一滑动齿板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弹性连接板伸出外筒的长度可变,进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河道淤泥深度进行测量,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并且通过机械化操作,使得测量时更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测量效率,还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外筒转动,使得弹性连接板两侧的倾斜板在转动时可以将淤泥中的异物清除排出,从而保证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同时倾斜板上涂有防腐蚀层,避免了长时间工作导致倾斜板被淤泥内部的腐蚀性杂物腐蚀损坏,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本装置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对弹性连接板伸出外筒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极大的加快了对淤泥厚度的测量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固定螺栓;3、支撑板;4、第一电机;5、外筒;6、第二电机;7、弹性连接板;8、倾斜板;9、压力传感器;10、防腐蚀层;11、第一滑动齿板;12、转动轴;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滑动齿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固定板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2,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板3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外筒5,外筒5的前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焊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延伸至外筒5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动齿板11,第一齿轮13的另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远离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滑动齿板15,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分别与外筒5的内腔两侧活动连接,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板7,弹性连接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板8,弹性连接板7的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其中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6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和电源电性连接,第一电机4的型号为YS7124,第二电机6的型号为TYBZ;请参阅图2,两个倾斜板8与弹性连接板7的夹角范围均为三十度到六十度,且两个倾斜板8相对弹性连接板7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便于倾斜板8将淤泥内部的杂物清除;请参阅图1,固定螺栓2共设置有两个,且相对支撑板3呈对称分布,使得固定板1的固定效果更好,避免了固定不牢固所产生的安全风险;请参阅图2,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内部之间的齿块距离相同,使得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的上下移动距离相同,从而使得弹性连接板7处于水平方向,使其内部受力均匀,进而保证了测量的精确性;请参阅图2,倾斜板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10,防腐蚀层10为防腐蚀性涂料,避免了长时间工作导致倾斜板8被淤泥内部的腐蚀性杂物腐蚀损坏,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先通过固定螺栓2将固定板1固定在船舷上,然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启动第二电机6,使得第二电机6带动转动轴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再通过第一齿轮13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和第一滑动齿板11上下移动,同时第二齿轮14转动会带动第二滑动齿板15上下移动,并且第二滑动齿板15和第一滑动齿板11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弹性连接板7伸出外筒5的长度可变,进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河道淤泥深度进行测量,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并且通过机械化操作,使得测量时更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测量效率,还通过第一电机4带动外筒5转动,使得弹性连接板7两侧的倾斜板8在转动时可以将淤泥中的异物清除排出,从而保证了压力传感器9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同时倾斜板8上涂有防腐蚀层,避免了长时间工作导致倾斜板8被淤泥内部的腐蚀性杂物腐蚀损坏,从而大大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2),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板(3)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外筒(5),所述外筒(5)的前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焊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延伸至外筒(5)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动齿板(11),所述第一齿轮(13)的另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远离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滑动齿板(15),所述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分别与外筒(5)的内腔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板(7),所述弹性连接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板(8),所述弹性连接板(7)的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淤泥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2),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撑板(3)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外筒(5),所述外筒(5)的前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焊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延伸至外筒(5)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滑动齿板(11),所述第一齿轮(13)的另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远离第一齿轮(1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滑动齿板(15),所述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分别与外筒(5)的内腔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齿板(11)和第二滑动齿板(15)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兰
申请(专利权)人:谢建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