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11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属节能装置及余热再利用技术领域;它包括:燃气锅炉、烟筒、前取热器、后取热器、阻尼器、保温水槽、锅炉用水出口、上水泵、生活用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冷热交换,通过两次取热使烟筒余热大部分转化成热水供应锅炉和生活洗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在合理利用烟筒余热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热排入大气,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节能装置及余热再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燃气锅炉以其低烟、低尘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燃气锅炉运行过程中,烟筒出口温度达到150~180℃,烟筒下部温度有200~250℃,如此的高温气体进入大气,势必对保护环境不利。据不完全的测量和计算,通过烟筒带走的热量达到锅炉所产生热量的12~15%,这意味着在能耗上是很大的浪费。因此,很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方法或装置,既能回收利用烟道带走的热量,同时又能使这部分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着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既能回收利用大部分烟筒热量造福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对保护环境也非常有利。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燃气锅炉、烟筒、前取热器、后取热器、阻尼器、保温水槽、锅炉用水出口、上水泵、生活用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燃气锅炉通过烟筒与前取热器相连,烟筒走前取热器的壳程,前取热器再通过烟筒与后取热器相连,后取热器设置于保温水槽内,保温水槽底部设置有4个开口,其中2个开口分别是前取热器进水口和回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着前取热器,1个开口通过上水泵与燃气锅炉相连,另1个开口是生活用水出口;本技术方案采用两次取热,能够把烟筒余热有效回收利用60~70%。优选地,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取热器是盘管式换热器的一种,壳程是烟筒余热,管程是来自保温水槽的软化水,前取热器的换热面积为100~200㎡。,这样设计的目的既能确保锅炉尾气顺畅无阻力,同时又能与盘管内的水快速进行热交换。优选地,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取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的一种,它全部沉浸在保温水槽的水面下,管程走的是烟筒余热,后取热器的换热面积为100~200㎡;这个设计中,烟筒热气走的是管程。优选地,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器连接在保温水槽与前取热器之间的上水管路上,它呈反U型结构,它伸展长度为2~4m;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保温水槽中的水能平稳地流入前取热器,同时,又能使预热后的水从回水口流入保温水槽。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明显的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4方面:1采用二次取热能使60~70%的烟筒余热得到回收再利用;2向燃气锅炉中源源不断地提供热水,可节省燃气8.5~10%;3不向大气中排放过热烟气,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4部分热水可用于洗浴等生活场所,方便了员工生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的示意图图1中:燃气锅炉01、烟筒02、前取热器03、保温水槽04、后取热器05、前取热器进水口06、前取热器回水口07、阻尼器08、锅炉用水出口09、上水泵10、烟筒出口11、生活用水出口12、软化水进口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燃气锅炉01、烟筒02、前取热器03、保温水槽04、后取热器05、前取热器进水口06、前取热器回水口07、阻尼器08、锅炉用水出口09、上水泵10、烟筒出口11、生活用水出口12、软化水进口13。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锅炉01通过烟筒02与前取热器03相连,烟筒02走前取热器03的壳程,前取热器03再通过烟筒02与后取热器05相连,后取热器05设置于保温水槽04内,保温水槽04底部设置有4个开口,其中2个开口分别是前取热器进水口06和回水口07,通过管道连接着前取热器03,1个开口通过上水泵10与燃气锅炉01相连,另1个开口是生活用水出口12;本技术方案采用两次取热,能够把烟筒余热有效回收利用60~70%。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简单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先打开软化水进口13,让保温水槽04注满软化水,启动燃气锅炉01,热的烟气顺着烟筒02进入前取热器03中与充满水的盘管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过程中,温度低点的软化水自进水口06经阻尼器08缓缓进入前取热器的盘管中,受热后的软化水经前取热器回水口07返回保温水槽04中,经过一次热交换的烟气继续顺着烟筒02进入沉浸在保温水槽04内的后取热器05,经两次热交换,烟气经烟筒出口11排出;此时的出口温度由热交换前的200~250℃降至60~70℃;保温水槽04中的温度能达到70~80℃,当燃气锅炉01需要时,打开上水泵10,把预热的软化水送入燃气锅炉01;部分热水可通过生活用水出口12送到洗浴间等生活场所。作为优选及举例,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取热器是盘管式换热器的一种,壳程是烟筒余热,管程是来自保温水槽的软化水,前取热器的换热面积为100~200㎡。,这样设计的目的既能确保锅炉尾气顺畅无阻力,同时又能与盘管内的水快速进行热交换。作为优选及举例,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取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的一种,它全部沉浸在保温水槽的水面下,管程走的是烟筒余热,后取热器的换热面积为100~200㎡;这个设计中,烟筒热气走的是管程。作为优选及举例,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器连接在保温水槽与前取热器之间的上水管路上,它呈反U型结构,它伸展长度为2~4m;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保温水槽中的水能平稳地流入前取热器,同时,又能使预热后的水从回水口流入保温水槽。如此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明显的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4方面:1采用二次取热能使60~70%的烟筒余热得到回收再利用;2向燃气锅炉中源源不断地提供热水,可节省燃气8.5~10%;3不向大气中排放过热烟气,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4部分热水可用于洗浴等生活场所,方便了员工生活。本技术将不会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凡是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所保护范围是要符合与本文所提供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燃气锅炉、烟筒、前取热器、后取热器、阻尼器、保温水槽、锅炉用水出口、上水泵、生活用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燃气锅炉通过烟筒与前取热器相连,烟筒走前取热器的壳程,前取热器再通过烟筒与后取热器相连,后取热器设置于保温水槽内,保温水槽底部设置有4个开口,其中2个开口分别是前取热器进水口和回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着前取热器,1个开口通过上水泵与燃气锅炉相连,另1个开口是生活用水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燃气锅炉、烟筒、前取热器、后取热器、阻尼器、保温水槽、锅炉用水出口、上水泵、生活用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燃气锅炉通过烟筒与前取热器相连,烟筒走前取热器的壳程,前取热器再通过烟筒与后取热器相连,后取热器设置于保温水槽内,保温水槽底部设置有4个开口,其中2个开口分别是前取热器进水口和回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着前取热器,1个开口通过上水泵与燃气锅炉相连,另1个开口是生活用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芦苇刘超师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