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04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06
一种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转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轴承壳体位于工件夹具中,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与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及穿过第一安装块的两根供油管。如此减少资源浪费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油轴承上油机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产品
,特别是一种含油轴承上油机构。
技术介绍
轴承在组装或保养维修过程中,需要在轴承壳体与芯轴之间注入润滑油。现有的注入方式为人工操作实现的。润滑油容易滴落到外部,造成资源浪费,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资源浪费且工作效率高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转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轴承壳体位于工件夹具中,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与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及穿过第一安装块的两根供油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块上靠近两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两根供油管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定位孔均水平设置,两根供油管均水平地穿过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两根供油管的末端均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滴油头。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凸柱,凸柱的中部开设有芯轴安装孔;凸柱与轴承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凹陷设置有滚珠安装槽;两根供油管之间的距离小于轴承壳体的内侧壁的内径,且大于凸柱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定位孔分别为固定定位孔及活动定位孔;固定定位孔为圆形孔,活动定位孔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孔;两根供油管分别为第一供油管及第二供油管;第一供油管穿过固定定位孔,第二供油管穿过第二供油管;第一安装块上与活动定位孔相邻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活动定位孔连通的调节螺孔,调节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活动定位孔内远离调节螺孔的一侧凹陷设置有弹簧安装槽,弹簧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朝向调节螺孔的一端与第二供油管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开设有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安装螺柱,第一安装块的中部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孔,安装螺柱穿过安装孔并与第一立柱的安装螺孔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与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气缸安装于工作台上。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夹具沿转台径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避让口;第一立柱朝向转台的一侧对应避让口的位置设置有感应器;第一供油管及第二供油管还与一供油阀连接;一控制器与感应器及供油阀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转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轴承壳体位于工件夹具中,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与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及穿过第一安装块的两根供油管。如此减少资源浪费且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轴承壳体与工件夹具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11,转台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台11转动的转台驱动单元。转台1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12。工件夹具12沿转台11径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避让口121。轴承壳体110位于工件夹具12中。请参考图2,轴承壳体110的中部设置有凸柱111,凸柱111的中部开设有芯轴安装孔112。凸柱111与轴承壳体110的内侧壁之间凹陷设置有滚珠安装槽113。本技术提供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10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41、与第一立柱41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42及穿过第一安装块42的两根供油管。第一安装块42上靠近两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两根供油管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定位孔均水平设置,两根供油管均水平地穿过定位孔。供油管的末端位于转台11上的工件夹具12的上方。两根供油管之间的距离小于轴承壳体110的内侧壁的内径且大于凸柱111的外径,即两根供油管的末端分别位于滚珠安装槽113沿径向的两端的上方。进一步地,两个定位孔分别为固定定位孔421及活动定位孔422。固定定位孔421为圆形孔,活动定位孔422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孔。两根供油管分别为第一供油管431及第二供油管432。第一供油管431穿过固定定位孔421,第二供油管432穿过第二供油管432。第一安装块42上与活动定位孔422相邻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活动定位孔422连通的调节螺孔,调节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44。活动定位孔422内远离调节螺孔的一侧凹陷设置有弹簧安装槽,弹簧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朝向调节螺孔的一端与第二供油管432抵接。如此通过调节调节螺柱44的位置即可改变第二供油管432在活动定位孔422中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二供油管432与第一供油管431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轴承壳体110。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轴承壳体110进行注油时,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工件夹具12。优选地,第一立柱41的底部与一升降气缸411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气缸411安装于工作台上。升降气缸411驱动第一安装块42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供油管431及第二供油管432的高度。第一立柱41的顶端开设有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安装螺柱412,安装螺柱41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安装块42抵接的帽头。第一安装块42的中部开设有条形的安装孔423,安装螺柱412穿过安装孔423并与第一立柱41的安装螺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安装螺柱412在安装孔423中的位置,可使得在调节第二供油管432与第一供油管431之间的距离后,第一供油管431及第二供油管432的末端仍然分别位于滚珠安装槽113沿径向的两端的上方。第一供油管431及第二供油管432的末端均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滴油头433,用于将润滑油滴入到轴承壳体110的滚珠安装槽113中。第一供油管431及第二供油管432还与一供油阀及供油泵连接,供油泵用于提供出油动力,供油阀作为供油开关。第一立柱41朝向转台11的一侧对应工件夹具12的避让口121的位置设置有感应器45,感应器45用于感应工件夹具12上是否存在轴承壳体110。感应器45可为光电感应器。一控制器与感应器45及供油阀均连接。当感应器45未感应到轴承壳体110时,控制器控制供油阀保持关闭状态,防止润滑油浪费。当感应器45感应到轴承壳体110时,控制器控制供油阀打开预定的时间,从而为轴承壳体110提供预定量的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11,转台1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12,轴承壳体110位于工件夹具12中,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10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41、与第一立柱41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42及穿过第一安装块42的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转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轴承壳体位于工件夹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与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及穿过第一安装块的两根供油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轴承上油机构,设置于一工作台上,工作台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台,转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工件夹具,轴承壳体位于工件夹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包括与工作台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第一立柱、与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及穿过第一安装块的两根供油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靠近两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两根供油管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孔均水平设置,两根供油管均水平地穿过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供油管的末端均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滴油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凸柱,凸柱的中部开设有芯轴安装孔;凸柱与轴承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凹陷设置有滚珠安装槽;两根供油管之间的距离小于轴承壳体的内侧壁的内径,且大于凸柱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轴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佩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松盛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