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钢板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9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53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涉及钢板弹簧的领域,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内设置有多个自润滑石墨部,所述自润滑石墨部外露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相齐平,自润滑石墨部能降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之间的摩擦,三者不容易拉伤、锈蚀,具有结构强度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钢板弹簧
本申请涉及钢板弹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
技术介绍
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一篇申请号为CN20142059718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板弹簧,钢板弹簧包括多片钢板弹簧片,各片钢板弹簧片的厚度相等,其中顶层的所述第一钢板弹簧片的两侧分别形成卷耳,且所述第一钢板弹簧片过渡到所述卷耳时厚度增加,所述各钢板弹簧片的结合固定处加装楔形垫板,顶层钢板弹簧片的顶面加一个顶部楔形垫板,底层钢板弹簧片的底面加一个底部楔形垫板,且所述顶部楔形垫板和所述底部楔形垫板的安装方向相反。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不同路面的激励,各个钢板弹簧片的接触面之间会频繁地的相互摩擦,钢板弹簧片的表面容易拉伤、锈蚀,影响钢板弹簧的结构强度,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钢板弹簧相互摩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内设置有多个自润滑石墨部,所述自润滑石墨部外露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相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弹簧的下表面、第三弹簧的上表面相互接触,自润滑石墨部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当三者相互接触时,能有效降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之间的摩擦力,钢板弹簧不容易拉伤、锈蚀,有效保证钢板弹簧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自润滑石墨部适配插接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自润滑石墨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自润滑石墨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弹簧的上表面相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弹簧和第三弹簧与中间的第二弹簧相互摩擦时,自润滑石墨部能被摩擦出石墨粉,而石墨粉对三者相互接触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有效降低摩擦力,钢板弹簧不容易损坏,结构强度有所保证。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沉槽,所述自润滑石墨部适配嵌入所述沉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上表面的所述自润滑石墨部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下表面相接触,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表面的所述自润滑石墨部与所述第三弹簧的上表面相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表面的沉槽内的自润滑石墨部能降低第二弹簧与第一弹簧之间的摩擦力,下表面的沉槽内的自润滑石墨部能降低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之间的摩擦力,而且第二弹簧上下表面的沉槽没有从第二弹簧上开通,第二弹簧的结构强度更好。优选的,开设于所述第二弹簧上下表面的多个所述沉槽相互错位布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表面的沉槽错位开设,没有在第二弹簧的同一个位置处开设两个沉槽,第二弹簧的同一个位置没有缺失过多材料,使开设了沉槽的第二弹簧的结构强度更好。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自润滑石墨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在3-5厘米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相邻的两个自润滑石墨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3厘米时,需要在第二弹簧上开设多个密度较小的孔,导致第二弹簧的结构强度降低,而如果相邻的两个自润滑石墨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5厘米时,自润滑石墨部对三者的润滑作用较小,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还是容易被磨损。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的长度依次变短,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设置有卷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耳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即通过两个卷耳将该高强度钢板弹簧牢固地与车辆连接在一起,而且将该高强度钢板弹簧安装在车辆上后,第一弹簧受力较大,两端的卷耳能有效增强第一弹簧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三弹簧的中心处垂直贯穿有中心螺栓,所述中心螺栓的尾端螺纹装配第一螺母且将三者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螺栓和螺母相互配合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在一起,该高强度钢板弹簧的整体性更好,结构强度更高。优选的,该高强度钢板弹簧还包括两个U形架,两个所述U形架设置于该高强度钢板弹簧的两端,所述U形架的两端螺纹装配有箍紧螺栓,所述箍紧螺栓的尾端螺纹装配第二螺母,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卡接于所述U形架内且通过所述箍紧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母箍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通过U形架、箍紧螺栓箍紧在一起,通过第二螺母固定后,能防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两端松动结构更加稳定和牢固。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第二弹簧内设置自润滑石墨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表面相互摩擦时,自润滑石墨部对三者起到润滑的作用,不容易被拉伤、锈蚀,结构强度更好;2.第二弹簧的上下表面开设有容纳自润滑石墨部的沉槽,而且上下两个沉槽的位置相互错位,第二弹簧的结构强度更好;3.第一弹簧的两端设置有卷耳,能牢固地连接在车辆上,而且能加强第一弹簧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弹簧;11、卷耳;2、第二弹簧;21、通孔;22、沉槽;3、第三弹簧;4、自润滑石墨部;5、中心螺栓;51、第一螺母;6、U形架;7、箍紧螺栓;71、第二螺母;8、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高强度钢板弹簧包括均呈弧形状的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第二弹簧2夹设于第一弹簧1和第三弹簧3之间,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的宽度一致、长度依次变短,且三者的厚度均在4-6厘米之间。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的中心处垂直贯穿有中心螺栓5,中心螺栓5的尾端螺纹装配第一螺母51并将三者固定。为了使三者的结构更加牢固,在该高强度钢板弹簧的两端安装有两个不锈钢材质的U形架6,U形架6的开口朝上布设,U形架6的两端横向螺纹装配有箍紧螺栓7,箍紧螺栓7的尾端螺纹装配第二螺母71,而且第一弹簧1和第二弹簧2靠近端部的位置共同卡接于U形架6内并通过箍紧螺栓7和第二螺母71箍紧。而为了使U形架6将第一弹簧1和第二弹簧2更加牢固地箍紧,在U形架6的底部竖向螺纹装配有固定螺栓8,且固定螺栓8的尾端固定在第二弹簧2的内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弹簧1的受力较大,所以在第一弹簧1的两个端部一体向上弯曲有两个卷耳11,方便通过两个卷耳11将该高强度钢板弹簧安装在车辆上,两个卷耳11也能增强第一弹簧1的结构强度。为了减少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相互接触的表面摩擦损伤,在第二弹簧2的内部安装有多个自润滑石墨部4,自润滑石墨部4外露的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所述第二弹簧(2)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1)和所述第三弹簧(3)之间,所述第二弹簧(2)内设置有多个自润滑石墨部(4),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外露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弹簧(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相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和第三弹簧(3),所述第二弹簧(2)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1)和所述第三弹簧(3)之间,所述第二弹簧(2)内设置有多个自润滑石墨部(4),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外露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弹簧(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相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2)开设有多个通孔(21),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适配插接于所述通孔(21)内,且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弹簧(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弹簧(3)的上表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2)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沉槽(22),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适配嵌入所述沉槽(2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弹簧(2)上表面的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与所述第一弹簧(1)的下表面相接触,位于所述第二弹簧(2)下表面的所述自润滑石墨部(4)与所述第三弹簧(3)的上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斌陈义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风钢板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