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晓洲专利>正文

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59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软体热管集中散热,尤其是应用在电子设备体积与空间要求严格或者多点需要集中散热或工作设备需要严格密封的场合的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其特点是:软体热管(9)一端经隔离区(2)与散热区(1)中的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连接,软体热管(9)另一端经隔离区(2)与设备工作区(3)中的蒸发端(10)、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普通散热的不足,具有将热源端散热端壳完全分开,使设备端可以严格密封,散热端可以独立工作,并且在设备需要在零下温度散热时,在散热端采取制冷技术而不影响设备内部工作结构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软体热管集中散热,尤其是应用在电子设备体积与空间要求严格或者多点需要集中散热或工作设备需要严格密封的场合的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安装在机箱内的设备散热为普通的散热片或热管加风扇,而多散热点的散热是不断的散热片和风扇的积累,某一发热设备的热量由散热风扇散热,其余热散布其周围,其一增加其他元件环境温度,其二,由于风扇散热需要良好通风,因此,设备机箱很难做到密封,而非密封的机箱又不断的积累灰尘,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计算机上的CPU,为了给它散热,加了一个风扇,为了使风扇排除的热风排出去,则必须将机箱上开有通风的槽或孔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这样由计算机上开有通风的槽或孔就进入了灰尘,灰尘多了计算机容易产生故障。计算机的寿命就降低了。特别是微电子设备对灰尘要求的更是严格,散热也更是严格。目前经中国专利局光盘查询检索没有发现有此类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散热效率的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散热区(1)、隔离区(2)、设备工作区(3)、前通风口(4)、面板(5),机箱顶盖(6)、集中散热片(7)、冷凝端(8)、软体热管(9)、蒸发端(10)、排风风扇(11)、机箱外壳(12)、备用热管冷凝端(13)、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软体热管(9)一端经隔离区(2)与散热区(1)中的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连接,软体热管(9)另一端经隔离区(2)与设备工作区(3)中的蒸发端(10)、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连接。软体热管(9)带出的热风经由经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散发到集中散热片(7)上,自然风由面板(5)上的前通风口(4)进风通过机箱顶盖(6)、隔离区(2)构成的密封通道,再由排风风扇(11)将集中散热片(7)的热量排出。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克服现有普通散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散热方式,该方式除完全满足现有散热功能外特点外,还具有将热源端散热端壳完全分开,使设备端可以严格密封,散热端可以独立工作,并且在设备需要在零下温度散热时,在散热端采取制冷技术而不影响设备内部工作结构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区、隔离板、电子元件设备工作区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机箱内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机箱上前通风口、面板、机箱顶盖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机前通风口、面板、机箱顶盖、集中散热片、排风风扇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集中散热片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软体热管(9)一端经隔离区(2)与散热区(1)中的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连接,软体热管(9)另一端经隔离区(2)与设备工作区(3)中的蒸发端(10)、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连接。软体热管(9)带出的热风经由经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散发到集中散热片(7)上,自然风由面板(5)上的前通风口(4)进风通过机箱顶盖(6)、隔离区(2)构成的密封通道,再由排风风扇(11)将集中散热片(7)的热量排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散热、完全满足现有散热功能外特点外,还具有将热源端散热端壳完全分开,使设备端可以严格密封,散热端可以独立工作,并且在设备需要在零下温度散热时,在散热端采取制冷技术而不影响设备内部工作结构的特点。将机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设备工作区(3),隔离区(2),设备散热通风区(1)。采用软体热管(9),在蒸发端(10)按设备形状制造,冷凝端(8)统一固定到集中散热片(7)上,其间软体热管的软管(9)与工作区(3)和设备散热通风区(1)之间的隔离板(2)密封通过,在特殊要求场合,集中散热片(7)可接驳半导体制冷片或者微型制冷压缩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它包含散热区(1)、隔离区(2)、设备工作区(3)、前通风口(4)、面板(5),机箱顶盖(6)、集中散热片(7)、冷凝端(8)、软体热管(9)、蒸发端(10)、排风风扇(11)、机箱外壳(12)、备用热管冷凝端(13)、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其特征在于:软体热管(9)一端经隔离区(2)与散热区(1)中的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连接,软体热管(9)另一端经隔离区(2)与设备工作区(3)中的蒸发端(10)、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散热式热管机箱装置,它包含散热区(1)、隔离区(2)、设备工作区(3)、前通风口(4)、面板(5),机箱顶盖(6)、集中散热片(7)、冷凝端(8)、软体热管(9)、蒸发端(10)、排风风扇(11)、机箱外壳(12)、备用热管冷凝端(13)、备用热管蒸发端(14)、电源热管散热蒸发端(15)、CPU热管散热蒸发端(16)、显示卡热管散热蒸发端(17),其特征在于软体热管(9)一端经隔离区(2)与散热区(1)中的冷凝端(8)、备用热管冷凝端(13)连接,软体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晓洲王怡红
申请(专利权)人:娄晓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