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4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1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控制所述遮挡盖移动从而使遮挡盖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封闭的控制机构。本申请具有便于人查看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环境,对生活污水也都进行处理,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对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多层过滤净化,最后将净化后的水排放。由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移动便捷、处理量灵活多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一些污水处理项目特别是农村地区等存在的污水水量少、污水收集困难、项目周期短的问题,因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广泛。现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密封从而无法观察内部的情况,当一个周期内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水处理设备内的沉淀物可能过量堆积,由于密封又没有监控可观察内部情况,就无法及时了解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情况,不能及时将过度堆积的沉淀物清理,影响到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人查看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控制所述遮挡盖移动从而使遮挡盖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封闭的控制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查看的时候,将遮挡盖从壳体的顶端移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露出,工作人员即可能够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查看,且由于将遮挡盖从壳体上移开,光线能够自壳体的内部照入到壳体的内部,从而能够更清晰的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r>可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平行相对设置的滑轨,相对的滑轨分别位于壳体的顶端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遮挡盖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遮挡盖在相对的滑轨之间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轨从而对遮挡盖的移动进行导向,使遮挡盖沿着滑轨进行移动,当遮挡盖沿着滑轨移动至与壳体的顶端开口错开时,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当遮挡盖移动至与壳体的顶端开口相对的位置处时,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封闭。可选的,所述遮挡盖包括一端相对接的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均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遮挡盖分为左板体和右板体,从而在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时,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缩短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关闭所用的时间。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回转连接在所述壳体顶端处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和右板体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包括同轴设置的左旋段和右旋段,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对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所述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分别与双向丝杠的左旋段和右旋段螺纹相连,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杠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向丝杠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进行移动,其稳定性较高、传动效率较高。可选的,所述遮挡盖包括一端相对接的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相铰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绕着与壳体的铰接处进行上下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左板体和右板体向上转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从而使污水处理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减少所占用的空间。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回转连接在所述壳体顶端处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和右板体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包括同轴设置的左旋段和右旋段,所述左旋段和右旋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左控制块以及右控制块,所述左控制块与所述左板体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分别与左控制块和左板体铰接相连,所述右控制块与所述右板体之间设置有右连接杆,所述右连接杆分别与右控制块和右板体铰接相连,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杠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双向丝杠的转动从而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使左板体和右板体分别绕着与壳体的铰接处进行转动。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照明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为壳体的内部提供光源,从而使人能够在昏暗的环境下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控制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透明的保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后,保护板能够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到壳体的内部。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查看的时候,将遮挡盖从壳体的顶端移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露出,工作人员即可能够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查看,且由于将遮挡盖从壳体上移开,光线能够自壳体的内部照入到壳体的内部,从而能够更清晰的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2.照明装置能够为壳体的内部提供光源,从而使人能够在昏暗的环境下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遮挡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沿C-C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遮挡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壳体;111、主体部;112、延伸部;12、遮挡盖;121、左板体;1211、左驱动块;122、右板体;1221、右驱动块;13、滑轨;14、控制机构;141、双向丝杠;1411、左旋段;1412、右旋段;142、驱动电机;143、固定座;144、左控制块;145、右控制块;146、左连接杆;147、右连接杆;15、保护板;151、固定条;16、照明灯带;2、混凝单元;3、絮凝单元;4、沉淀单元;5、清水排放池;6、污水进水管路;7、混凝剂加入管路;8、絮凝剂加入管路;9、污泥排放装置;10、排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图2,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呈矩形体的外壳1,外壳1的内部依次并排设置有内部相连通的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沉淀单元4以及清水排放池5。外壳1与混凝单元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混凝单元2的内部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路6以及混凝剂加入管路7。外壳1上与絮凝单元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絮凝单元3的内部相连通的絮凝剂加入管路8。外壳1的底端与沉淀单元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沉淀单元4相通的污泥排放装置9。外壳1上与清水排放池5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水管路10。自污水进水管路6进入到混凝单元2的污水,在经过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以及沉淀单元4的处理后流至清水排放池5中后通过排水管路10排出,留存在沉淀单元4底端处的污泥则通过污泥排放装置9排出。外壳1中混凝单元2所在的一侧为外壳1的进水端,清水排放池5所在的一端为外壳1的排水端。剩余的两侧则分别为外壳1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12),所述壳体(11)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控制所述遮挡盖(12)移动从而使遮挡盖(12)将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封闭的控制机构(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12),所述壳体(11)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控制所述遮挡盖(12)移动从而使遮挡盖(12)将所述壳体(11)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封闭的控制机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顶端设置有平行相对设置的滑轨(13),相对的滑轨(13)分别位于壳体(11)的顶端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遮挡盖(12)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13)之间,所述控制机构(14)能够带动所述遮挡盖(12)在相对的滑轨(13)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12)包括一端相对接的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所述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均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13)之间,所述控制机构(14)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互靠近或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4)包括回转连接在所述壳体(11)顶端处的双向丝杠(141),所述双向丝杠(141)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141)包括同轴设置的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所述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对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驱动块(1211)和右驱动块(1221),所述左驱动块(1211)和右驱动块(1221)分别与双向丝杠(141)的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利郭小鑫张勇张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平谷区水利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