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12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基面角钢和第一支撑角钢,两条基面角钢平行设置,两者两端之间各设有两条连接角钢,基面角钢的中部设置割除区,基面角钢上与连接角钢与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角钢;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条首尾相连的端面角钢、第二支撑角钢和顶靠角钢,位于中间的端面角钢的中部与顶靠角钢的中部垂直连接,端面角钢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角钢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导轮安装过程中难定位的问题,提高导轮以及导叶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船的航速能够达到要求;操作简便,且安装装置可往复使用,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用节能前置导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前置预旋导轮(以下简称“导轮”)作为一种有效的船舶节能装置,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而节能装置的安装精度是决定其实际节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实际安装导轮过程中,由于导轮通常为不规则形状,导轮的定位通常是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导轮流线型最大的船体构件,由导轮和导叶组成,导轮分为导叶是连接在尾球铸件和导论之间的叶片状构件,既是导轮的加强构件也是水流的导向装置,水流在导叶的引导下,作用到螺旋桨面上,给螺旋桨提供足够的推力,所以导轮以及导叶的安装精度决定了船的航速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导轮在模板胎上制作,首先要铺内圆底板,然后安装加强筋板,筋板焊接完工后扣装外缘板,塞焊结束后去,下胎,卧造,装焊导叶板,导叶安装需要严格按照角度来进行定位,现场精管人员依据图纸进行画线,这些角度线是导叶定位线也是导叶安装精度检查线。当前对于导轮的安装,如果是在分段阶段进行安装,通常需要通过找出船舶的尾轴中心线,并以此为基准,将导轮的中心线通过铅垂投影至基面,通过不断调整导轮来进行定位,最后还要用U型管找平,此方法需要多次定位,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解决导轮安装过程中难定位问题,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导轮包括导管以及与导管连接的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第三导叶,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和第三导叶的另一端与导轮中心连接,导轮中心下方连接尾轴;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基面角钢和第一支撑角钢,两条基面角钢平行设置,两者两端之间各设有两条连接角钢,基面角钢的中部设置割除区,基面角钢上与连接角钢与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角钢;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条首尾相连的端面角钢、第二支撑角钢和顶靠角钢,位于中间的端面角钢的中部与顶靠角钢的中部垂直连接,端面角钢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角钢支撑;所述第一支架的基面角钢左端的第一支撑角钢与第一导叶焊接,支撑起第一导叶,右端的第一支撑角钢与第三导叶焊接,支撑起第三导叶,割除区在第一支架安装完成后进行割除,用于尾轴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角钢与基面角钢垂直连接,导管置于端面角钢上,导管上方与顶靠角钢连接,由顶靠角钢定位。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角钢的高度为导轮正态情况下基面角钢至上方导叶的距离。进一步地,相邻的端面角钢之间设有斜撑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解决了导轮安装过程中难定位的问题,提高导轮以及导叶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船的航速能够达到要求;操作简便,且安装装置可往复使用,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步骤一的参照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步骤二的定位控制点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架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向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支架的俯视图。图7为图6的A向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步骤五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图6的侧视图。图10为图6的俯视图。其中:导轮1、导管1.1、第一导叶1.2、第二导叶1.3、第三导叶1.4、尾轴1.5、第一支架2、基面角钢2.1、第一支撑角钢2.2、割除区2.3、第二支架3、端面角钢3.1、第二支撑角钢3.2、顶靠角钢3.3、定位控制点a4、定位控制点b5、定位控制点c6、定位控制点d7、桨轴中心8。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实施例1:参见图1-10,图1绘制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以下内容:步骤一、选取坐标系及水平和垂直参照系:取桨轴中心线与尾轴端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沿船长方向为X轴,船宽方向左舷为Y轴,船高度方向为Z轴;以桨轴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为水平参照面,桨轴中心8所在的垂直面为垂直参照面。参见图1。步骤二、确定导轮1安装定位控制点:选取导轮的导管端部首尾各四个点a、b、c、d作为定位控制点:定位控制点a4、定位控制点b5、定位控制点c6、定位控制点d7、桨轴中心8。参见图2。步骤三、为了便于定位,需设计并制作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采用角钢制作,分为基面和支撑部分,第一支架2的基面即为桨轴中心8所在的水平面,支撑角钢2.2的高度为导轮1正态情况下基面至导叶的距离,制作时需要在基面角钢1.1上敲好相应的烊铳标记,桨轴中心的垂直面在基面的角钢上敲好烊铳,便于确定导管1.1的中心垂直面;导管1.1端部的四个控制点在基面的投影至桨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便于导轮1在第一支架2上的定位。步骤四、第一支架2制作完成后,将导轮1正态吊于第一支架2上,使导管1.1端部的四个定位控制点在基面投影与支架上敲好烊铳重合,将支撑角钢2.2和导叶焊接(注意焊接前需在焊缝两侧预热),焊接完成后,用一根线跨导管顶部两端各吊一个线锤,使之与支架上桨轴中心线的烊铳重合,完成后在导管1.1顶端做好烊铳标记。然后,为防止第一支架2在安装导轮1室与尾轴1.5分段干涉,需在吊装前将第一支架2中间部分的割除区2.3割除。步骤五、将尾轴1.5分段侧卧并调好水平,制作第二支架3,保证第二支架3上端面距基线的高度及水平度,并在第二支架3上敲好定位用的洋铳。步骤六、第二支架3制作完成后,吊装导轮1,将导轮1上安装的第一支架2的基面角钢2.1、导管1.1顶端的中心烊铳和相应第二支架3上的定位烊铳对齐,待导轮1装配电焊结束后拆除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参见图4-7,分别绘制了本技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导轮1包括导管1.1以及与导管1.1连接的第一导叶1.2、第二导叶1.3、第三导叶1.4,第一导叶1.2、第二导叶1.3和第三导叶1.4的另一端与导轮中心连接,导轮中心下方连接尾轴1.5;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基面角钢2.1和第一支撑角钢2.2,两条基面角钢2.1平行设置,两者两端之间各设有两条连接角钢,基面角钢2.1的中部设置割除区2.3,基面角钢2.1上与连接角钢与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角钢2.2,第一支撑角钢2.2的高度为导轮1正态情况下基面角钢2.1至上方导叶的距离;基面角钢2.1右端的两个第一支撑角钢2.2之间设有连接角钢;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端面角钢3.1、第二支撑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导轮包括导管以及与导管连接的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第三导叶,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和第三导叶的另一端与导轮中心连接,导轮中心下方连接尾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基面角钢和第一支撑角钢,两条基面角钢平行设置,两者两端之间各设有两条连接角钢,基面角钢的中部设置割除区,基面角钢上与连接角钢与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角钢;/n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条首尾相连的端面角钢、第二支撑角钢和顶靠角钢,位于中间的端面角钢的中部与顶靠角钢的中部垂直连接,端面角钢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角钢支撑;/n所述第一支架的基面角钢左端的第一支撑角钢与第一导叶焊接,支撑起第一导叶,右端的第一支撑角钢与第三导叶焊接,支撑起第三导叶,割除区在第一支架安装完成后进行割除,用于尾轴通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角钢与基面角钢垂直连接,导管置于端面角钢上,导管上方与顶靠角钢连接,由顶靠角钢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预旋导轮的安装装置,导轮包括导管以及与导管连接的第一导叶、第二导叶、第三导叶,第一导叶、第二导叶和第三导叶的另一端与导轮中心连接,导轮中心下方连接尾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基面角钢和第一支撑角钢,两条基面角钢平行设置,两者两端之间各设有两条连接角钢,基面角钢的中部设置割除区,基面角钢上与连接角钢与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支撑角钢;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条首尾相连的端面角钢、第二支撑角钢和顶靠角钢,位于中间的端面角钢的中部与顶靠角钢的中部垂直连接,端面角钢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角钢支撑;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王秋洋吴汗曹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