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所述浮筒内部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空心腔室,所述浮筒内部位于空心腔室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承重腔室,所述浮筒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浮筒顶端对称连接有马鞍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连接杆、固定环、固定块、延伸板和圆孔,通过延伸板和固定环,便于增加浮筒与海平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浮筒在海平面上更加稳定,并通过连接杆,便于对海水进行引流,使得海水从浮筒另一端流出,以此减少海水对浮筒的推力,避免出现漂流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
本技术涉及航标设备
,具体为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
技术介绍
航标是航行标志的简称,指标示航道方向、界限和碍航物的标志,包括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渡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和桥涵标等,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但现有的航标缺少对海平面上的波浪的阻力进行抵消的组件,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航标会出现漂流的现象,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少对海平面上的波浪的阻力进行抵消的组件,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航标会出现漂流的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包括浮筒,所述浮筒内部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空心腔室,所述浮筒内部位于空心腔室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承重腔室,所述浮筒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连接杆一端开设有圆孔;所述浮筒顶端对称连接有马鞍链,两个所述马鞍链一端均套接有圆环,所述圆环内壁套接有锚链,所述锚链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底端固定连接有沉石,所述沉石底端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沉石外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环,所述沉石外端位于导向环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优选的,所述承重腔室内部放置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与承重腔室内壁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圆孔贯穿连接杆,且每个所述圆孔均贯穿浮筒外端。优选的,所述沉石顶端与导向环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浮筒顶端中部均匀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筒内部位于进水孔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储水腔室,所述储水腔室内壁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浮筒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优选的,所述进水孔贯穿浮筒,且进水孔与储水腔室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有连接杆、固定环、固定块、延伸板和圆孔,通过延伸板和固定环,便于增加浮筒与海平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浮筒在海平面上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圆孔,当有波浪时,延伸板将波浪导向圆孔,并通过连接杆,便于对海水进行引流,使得海水从浮筒另一端流出,以此减少海水对浮筒的推力,避免出现漂流现象。2、设置有滚轴、挡板、转轴和导向环,通过滚轴,使得在雨水天气下,海平面下方锚链与锚链之间不断转动,从而使得锚链不会出现相互绞缠的现象,并通过导向环和转轴,便于对沉底时的沉石进行角度调整,提高沉石在海底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挡板的限制,便于对导向环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制。3、设置有进水孔、储水腔室和出水孔,在雨水天气时,通过进水孔,便于对雨水收集,并通过储水腔室对雨水进行短暂的停留,进而便于增加浮筒的重量,提高浮筒的稳定性,在雨停时,由于出水孔小,使得雨水缓慢排出储水腔室,从而使得浮筒缓缓上升,以此便于船只观察浮筒。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圆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储水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浮筒;2、空心腔室;3、承重腔室;4、连接杆;5、固定环;6、固定块;7、延伸板;8、圆孔;9、马鞍链;10、圆环;11、锚链;12、上固定板;13、滚轴;14、下固定板;15、沉石;16、凹槽;17、转轴;18、导向环;19、进水孔;20、储水腔室;21、出水孔;22、支撑架;23、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包括浮筒1,所述该浮筒1材质为聚乙烯,浮筒1内部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空心腔室2,浮筒1内部位于空心腔室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承重腔室3,便于增加浮筒1的稳定性,承重腔室3内部放置有承重块,承重块与承重腔室3内壁紧密贴合,浮筒1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固定环5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板7,连接杆4一端开设有圆孔8,便于对圆孔8对海水进行导向,圆孔8贯穿连接杆4,且每个圆孔8均贯穿浮筒1外端;浮筒1顶端对称连接有马鞍链9,两个马鞍链9一端均套接有圆环10,圆环10内壁套接有锚链11,锚链11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12,上固定板12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轴13,滚轴13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14,下固定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沉石15,沉石15底端中部开设有凹槽16,沉石15外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17,转轴17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环18,便于对沉石15进行固定,沉石15顶端与导向环18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沉石15外端位于导向环18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23。浮筒1顶端中部均匀开设有进水孔19,浮筒1内部位于进水孔19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储水腔室20,便于储水腔室20内部存储雨水,进水孔19贯穿浮筒1,且进水孔19与储水腔室20相通,储水腔室20内壁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出水孔21,浮筒1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2,便于对船进行导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对沉石15进行下放,当沉石15在接触放置位置,使得出现歪斜时,使得导向环18底端接触放置位置,使得转轴17带动导向环18向上移动,由于挡板23的限制,使得导向环18无法进行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沉石15底端缓缓与放置位置相贴合,通过沉石15底端的凹槽16,使得沉石15与放置位置在水中产生负压,以此便于对沉石15进行固定;其次,浮筒1内部承重腔室3沉在海平面下方,空心腔室2在海平面中间,当海上有波浪时,使得波浪带动延伸板7上下转动,避免波浪直接撞在浮筒1外端造成不稳,同时,由于延伸板7和固定环5,增加浮筒1与海平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浮筒1在海平面上更加稳定,在波浪带动延伸板7转动时,便于延伸板7将波浪导向圆孔8,使得圆孔8对海水进行导向,从而使得连接杆4将海水导向浮筒1,随后再次通过圆孔8将海水排出在浮筒1的另一侧,以此减少海水对浮筒1的推力,避免出现漂流现象;在雨水天气时,使得雨水经过进水孔19流入储水腔室20,以此便于储水腔室20对雨水进行短暂的停留,由于进水孔19比出水孔21要小,从而使得雨水缓缓流出出水孔21,进而便于增加浮筒1的重量,提高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包括浮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内部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空心腔室(2),所述浮筒(1)内部位于空心腔室(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承重腔室(3),所述浮筒(1)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板(7),所述连接杆(4)一端开设有圆孔(8);/n所述浮筒(1)顶端对称连接有马鞍链(9),两个所述马鞍链(9)一端均套接有圆环(10),所述圆环(10)内壁套接有锚链(11),所述锚链(11)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2)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轴(13),所述滚轴(13)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14),所述下固定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沉石(15),所述沉石(15)底端中部开设有凹槽(16),所述沉石(15)外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环(18),所述沉石(15)外端位于导向环(18)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面的交通用防漂流航标,包括浮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内部底部位置处开设有空心腔室(2),所述浮筒(1)内部位于空心腔室(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承重腔室(3),所述浮筒(1)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内部转动连接有延伸板(7),所述连接杆(4)一端开设有圆孔(8);
所述浮筒(1)顶端对称连接有马鞍链(9),两个所述马鞍链(9)一端均套接有圆环(10),所述圆环(10)内壁套接有锚链(11),所述锚链(11)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2)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轴(13),所述滚轴(13)一端转动连接有下固定板(14),所述下固定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沉石(15),所述沉石(15)底端中部开设有凹槽(16),所述沉石(15)外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环(18),所述沉石(15)外端位于导向环(18)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华穆晓森梁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沐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