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2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行驶变速、刹车制动操控技术领域,现有电动车制动主泵与调速转把安装不便和操控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包括制动主泵总成和调速转把,所述制动主泵总成包括主泵体,设于主泵体上的刹车把手和断电开关;所述调速转把包括组合开关和转把,所述组合开关和转把套置在车把横管上;所述主泵体设置于所述组合开关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组合开关在车把横管的径向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将制动主泵总成与调速转把一体化,便捷安装,提高操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行驶变速、刹车制动操控
,具体涉及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车的调速转把和液压制动主泵总成均是独立的零部件,在电动车装配时,转把和液压制动主泵分开安装到车把横管上,沿车把横管轴向依次设置,好处在于转把和液压制动主泵均可自由选择,任意组合,但是安装相对麻烦,同时受车把横管及塑料外罩空间影响,若车把横管长度不足,则部分车型安装不了液压制动主泵。另外,由于液压制动主泵总成位于内侧,转把位于外侧,而液压制动主泵总成上的刹车把是伸向外侧的,在使用刹车把时,刹车把可转动的角度或范围受限于转把的组合开关(壳体),不便操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电动车制动主泵与调速转把安装不便和操控性差的缺陷,提供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将制动主泵总成与调速转把一体化,便捷安装,提高操控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包括制动主泵总成和调速转把,所述制动主泵总成包括主泵体,设于主泵体上的刹车把手和断电开关;所述调速转把包括组合开关和转把,所述组合开关和转把套置在车把横管上;所述主泵体设置于所述组合开关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组合开关在车把横管的径向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组合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按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合且呈环状,两壳体相合并套置于车把横管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所述按键设于第二壳体上。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主泵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断电开关的安装座,断电开关设置于安装座内;所述主泵体与安装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刹车把手的固定部,所述刹车把手通过销轴与固定部铰接。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当所述刹车把手的末端转向所述车把横管时,所述刹车把手的第一触点与所述断电开关分离,所述刹车把手的第二触点与所述主泵体上的活塞相抵并驱动活塞移动;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车把横管之间的夹角为[0,20]度。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紧固在车把横管上;所述车把横管横设在所述第一螺钉和所述第二螺钉中间。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螺钉穿设于连接块的一端并将其紧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三螺钉紧固在第一壳体内。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二螺钉相平行;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三螺钉在车把横管的轴向上依次设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金属紧固件以及用于固定金属紧固件的凹槽,所述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与第二壳体紧固时均穿设所述金属紧固件的端部。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一端;在安装时,连接块并通过凹槽的槽壁进行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将制动主泵总成与调速转把一体化,便捷安装,提高操控性;二、如此设置后,改变刹车把手的位置,方便操控,在刹车时刹车把手和组合开关不存在干涉的情况,能提高用户体验感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的分解图。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主泵体与第一壳体的分解图。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在转把轴向上的截面图。图4是实施例1中所述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把横管;2、第一壳体;21、主泵体;211、活塞;22、安装座;221、断电开关;23、刹车把手;231、第一触点;232、第二触点;24、第一螺钉;3、第二壳体;31、按键;32、连接块;33、第二螺钉;34、第三螺钉;35、金属紧固件;4、转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4所示,示出了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包括制动主泵总成和调速转把。所述制动主泵总成包括主泵体21,设于主泵体21上的刹车把手23和断电开关221。在主泵体上还设有活塞组件、油杯垫和油杯盖,活塞组件包括回位弹簧、前皮碗、活塞、防尘垫和卡簧。活塞组件、油杯垫和油杯盖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所述调速转把4包括组合开关和转把4,转把4与组合开关相连,转把4与组合开关通过磁体与霍尔元件检测转把4转动的角度来实现对转速大小的调节,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所述组合开关和转把4套置在车把横管1上。所述主泵体21设置于所述组合开关上,所述主泵体21与所述组合开关在车把横管1的径向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所述组合开关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按键31,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相合且呈环状,两壳体相合并套置于车把横管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泵体21与所述第一壳体2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再通过连接件紧固在一起),所述按键31设于第二壳体3上。所述主泵体21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断电开关221的安装座22,断电开关221设置于安装座22内。所述主泵体21与安装座2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刹车把手23的固定部,所述刹车把手23通过销轴与固定部铰接。当所述刹车把手23的末端转向所述车把横管1时,所述刹车把手23的第一触点231与所述断电开关221分离,所述刹车把手23的第二触点232与所述主泵体21上的活塞211相抵并驱动活塞211移动,进而向主泵体21内的液体施加压力。所述活塞211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车把横管1之间的夹角为[0,20]度,本实施例中以18度为例说明(见图3)。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第二壳体3通过第一螺钉24和第二螺钉33紧固在车把横管1上;所述车把横管1横设在所述第一螺钉24和所述第二螺钉33中间。所述第一螺钉24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并与所述第二壳体3相连。所述第二壳体3内设有连接块32,所述第二螺钉33穿设于连接块32的一端并将其紧固在所述第二壳体3内。所述连接块32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第三螺钉34紧固在第一壳体2内。所述第一螺钉24与所述第二螺钉33相平行。所述第一螺钉24、所述第二螺钉33和第三螺钉34均与所述车把横管1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螺钉33与所述第三螺钉34在车把横管1的轴向上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3内设有金属紧固件35以及用于固定金属紧固件35的凹槽,所述第一螺钉24和第二螺钉33与第二壳体3紧固时均穿设所述金属紧固件35的端部(见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包括制动主泵总成和调速转把,所述制动主泵总成包括主泵体,设于主泵体上的刹车把手和断电开关;所述调速转把包括组合开关和转把,所述组合开关和转把套置在车把横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体设置于所述组合开关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组合开关在车把横管的径向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包括制动主泵总成和调速转把,所述制动主泵总成包括主泵体,设于主泵体上的刹车把手和断电开关;所述调速转把包括组合开关和转把,所述组合开关和转把套置在车把横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体设置于所述组合开关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组合开关在车把横管的径向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按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合且呈环状,两壳体相合并套置于车把横管上;所述主泵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所述按键设于第二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断电开关的安装座,断电开关设置于安装座内;所述主泵体与安装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刹车把手的固定部,所述刹车把手通过销轴与固定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体液压制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刹车把手的末端转向所述车把横管时,所述刹车把手的第一触点与所述断电开关分离,所述刹车把手的第二触点与所述主泵体上的活塞相抵并驱动活塞移动;所述活塞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车把横管之间的夹角为[0,20]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明胡建红潘晓宇龙孙旺张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五星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