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福寿专利>正文

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0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2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头部顶端安装有驾驶室。所述车架前方底端通过第一悬挂机构、前轮轴机构与前轮连接。所述车架后方底端通过第二悬挂机构、后轮轴机构与后轮连接。所述车架内在驾驶室下方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分动箱。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分动箱的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内,其第一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轴与前轮轴机构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其第二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二驱动轴与后轮轴机构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进行2驱和4驱的快速切换,在不同的道路上采用适宜的驱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的
,尤其涉及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
技术介绍
农用运载机,一般俗称为拖拉机,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运载工具。现有的拖拉机一般采用前轮2轮驱动模式,在泥泞道路上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且爬山路也不容易。也有采用4轮驱动的拖拉机,但是其相对比较费油,且由于采用的是常规的钢板弹簧作为悬挂机构,在坑洼路面上也会出现车轮陷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头部顶端安装有驾驶室,驾驶室后方设有装载斗。所述车架前方底端通过第一悬挂机构与前轮轴机构固定。所述前轮轴机构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前轮连接。所述车架后方底端通过第二悬挂机构与后轮轴机构固定。所述后轮轴机构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后轮连接。所述车架内在驾驶室下方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分动箱。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分动箱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分动箱的控制器设置在驾驶室内,其第一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轴与前轮轴机构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其第二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二驱动轴与后轮轴机构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包括:上部V型硬质支架、下部V型硬质支架。所述上部V型硬质支架开口端分别与车架底部固定,闭口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部V型硬质支架开口端分别与前轮轴机构底部固定,闭口端与第二转动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和第二转动连接板通过第一水平转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部V型硬质支架开口端底部分别固定一个上垫板。所述上垫板为中空硬质方形管,其垂直于前轮轴机构的轴向设置,下端与前轮轴机构的外轮廓贴合,两端延伸至前轮轴机构外部。在前轮轴机构下方与上垫板对应位置处设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为中空硬质方形管,其垂直于前轮轴机构的轴向设置,顶端与前轮轴机构的外轮廓贴合,两端延伸至前轮轴机构外部。所述下垫板下方套设有固定板,U型扣的顶端套设在上垫板延伸至前轮轴机构外部的板体上,底端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悬挂机构为:钢板弹簧,其底端固定在后轮轴机构的外壳顶部,顶端固定在运载支架底端。所述运载支架顶端固定在车架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运载机设有油压转动系统。所述油压转动系统包括:套设在方向盘杆底端外部的转动传感器。所述转动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油压推杆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油压推杆包括固定部分和推杆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底部与车架铰接,所述推杆部分顶部与第一转向机构的第一横杆通过第一竖直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机构的第一轮毂部分套设固定有前轮,第二横杆顶端与转向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竖直转轴连接。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机构的第三横杆,通过第二竖直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机构的第二轮毂部分套设固定有另一个前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套。所述前轮轴机构包括第一轴套,位于第一轴套内部的第一主动轮轴。所述第一轴套末端位于第一转向套内部,并与第一转向套通过第一固定转轴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转向套之间夹设形成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主动轮轴一端与第一驱动轴驱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转向腔内,并与第一球叉式等速万向节的第一主动叉固定。第一球叉式等速万向节的第一被动叉与第一传动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轴穿过第一转向套与第一轮毂部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套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轴盖。所述轴盖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横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向机构包括:第二转向套。所述前轮轴机构包括第一轴套,位于第一轴套内部的第二主动轮轴。所述第一轴套另一末端位于第二转向套内部,并与第二转向套通过第二固定转轴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转向套之间夹设形成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主动轮轴一端与第一驱动轴驱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转向腔内,并与第二球叉式等速万向节的第一主动叉固定。第二球叉式等速万向节的第一被动叉与第二传动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轴穿过第二转向套与第二轮毂部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油压推杆的固定部分底端沿水平方向设有圆环套,所述圆环套外部套设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固定在车架底部。所述固定基座在圆环套处设有穿过圆环套的固定轴。所述圆环套内圆孔径大于固定轴直径1-5mm。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管末端设有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末端密封套设有外套管,进气管外壁与外套管内壁之间设有缓冲空腔。所述进气管位于外套管内部的部分矩阵排列有2个以上通孔。所述外套管外壁在进气管对侧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缓冲空腔连通。本技术中还包括采用现有结构设计的运载机必要机构,如:刹车系统、供油系统、翻斗系统、方向盘系统、发动机启闭系统等。本技术仅对运载机中涉及技术改进的部分进行详细表述,并不代表本技术运载机仅包括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机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获得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种:1.本技术可进行2驱和4驱的快速切换,在不同的道路上采用适宜的驱动模式,省油的同时还保证了运载机具有足够的运载和防滑能力。2.本技术采用自主设计的前悬挂系统,可有效防止前驱动轮在坑洼路面上出现的打滑和陷坑情况。3.本技术采用的油压转向系统可以非常省力的实现转向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油压转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油压推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的说明只是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晰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性解释。并且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头部顶端安装有驾驶室2,驾驶室2后方设有装载斗3。所述车架1前方底端通过第一悬挂机构4与前轮轴机构5固定。所述前轮轴机构6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前轮6连接。所述车架1后方底端通过第二悬挂机构7与后轮轴机构8固定。所述后轮轴机构8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后轮9连接。所述车架1内在驾驶室2下方设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机构10、分动箱11。所述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头部顶端安装有驾驶室(2),驾驶室(2)后方设有装载斗(3);所述车架(1)前方底端通过第一悬挂机构(4)与前轮轴机构(5)固定;所述前轮轴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前轮(6)连接;所述车架(1)后方底端通过第二悬挂机构(7)与后轮轴机构(8)固定;所述后轮轴机构(8)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后轮(9)连接;所述车架(1)内在驾驶室(2)下方设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机构(10)、分动箱(11);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分动箱(11)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分动箱(11)的控制器(1101)设置在驾驶室(2)内,其第一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轴(1102)与前轮轴机构(5)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其第二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二驱动轴(1103)与后轮轴机构(8)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头部顶端安装有驾驶室(2),驾驶室(2)后方设有装载斗(3);所述车架(1)前方底端通过第一悬挂机构(4)与前轮轴机构(5)固定;所述前轮轴机构(5)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前轮(6)连接;所述车架(1)后方底端通过第二悬挂机构(7)与后轮轴机构(8)固定;所述后轮轴机构(8)的驱动输出端分别与后轮(9)连接;所述车架(1)内在驾驶室(2)下方设有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机构(10)、分动箱(11);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分动箱(11)的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分动箱(11)的控制器(1101)设置在驾驶室(2)内,其第一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轴(1102)与前轮轴机构(5)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其第二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二驱动轴(1103)与后轮轴机构(8)的轮轴部分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4)包括:上部V型硬质支架(403)、下部V型硬质支架(401);所述上部V型硬质支架(403)开口端分别与车架(1)底部固定,闭口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404)固定连接;所述下部V型硬质支架(401)开口端分别与前轮轴机构(5)底部固定,闭口端与第二转动连接板(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404)和第二转动连接板(402)通过第一水平转轴(40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V型硬质支架(401)开口端底部分别固定一个上垫板(406);所述上垫板(406)为中空硬质方形管,其垂直于前轮轴机构(5)的轴向设置,下端与前轮轴机构(5)的外轮廓贴合,两端延伸至前轮轴机构(5)外部;在前轮轴机构(5)下方与上垫板(406)对应位置处设有下垫板(407);所述下垫板(407)为中空硬质方形管,其垂直于前轮轴机构(5)的轴向设置,顶端与前轮轴机构(5)的外轮廓贴合,两端延伸至前轮轴机构(5)外部;所述下垫板(407)下方套设有固定板(408),U型扣(409)的顶端套设在上垫板(406)延伸至前轮轴机构(5)外部的板体上,底端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40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挂机构(7)为:钢板弹簧,其底端固定在后轮轴机构(8)的外壳顶部,顶端固定在运载支架(101)底端;所述运载支架(101)顶端固定在车架(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多种道路环境的农用运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机设有油压转动系统;所述油压转动系统包括:套设在方向盘杆(14)底端外部的转动传感器(15);所述转动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油压推杆(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油压推杆(16)包括固定部分(1601)和推杆部分(1602),所述固定部分(1601)底部与车架(1)铰接,所述推杆部分(1602)顶部与第一转向机构(17)的第一横杆(1703)通过第一竖直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机构(17)的第一轮毂部分(1707)套设固定有前轮(6),第二横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福寿
申请(专利权)人:雷福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