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中恒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0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包括行走轮安装架、活动行走轮,行走轮安装架包括活动旋转头,活动旋转头开设摆杆容置腔、弹簧容置腔,摆杆容置腔内嵌装联动摆杆,联动摆杆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铰装于活动旋转头,联动摆杆自由端部装设行走轮安装轴,活动行走轮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弹簧容置腔内嵌装有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弹簧下端侧的滑动件,减震弹簧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抵接,减震弹簧的下端部与滑动件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位于联动摆杆的上端侧,且滑动件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的自由端部抵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
本技术涉及减震轮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
技术介绍
作为行李箱的行走结构,减震轮已经得到广泛地使用,且减震轮在行走时能够起到减震效果,以提高行进时的舒适感。需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行李箱减震轮产品;然而,对于现有一些行李箱减震轮产品而言,其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减震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该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结构设计新颖、减震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包括有行走轮安装架、装设于行走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活动行走轮;行走轮安装架包括有活动旋转头,活动旋转头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摆杆容置腔,活动旋转头的摆杆容置腔内嵌装有联动摆杆,联动摆杆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铰装于活动旋转头,联动摆杆的自由端部装设有行走轮安装轴,活动行走轮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活动旋转头于摆杆容置腔的上方开设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摆杆容置腔连通的弹簧容置腔,活动旋转头的弹簧容置腔内嵌装有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弹簧下端侧的滑动件,减震弹簧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抵接,减震弹簧的下端部与滑动件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位于联动摆杆的上端侧,且滑动件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的自由端部抵接。其中,所述行走轮安装架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活动旋转头上端侧的固定轮壳,固定轮壳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下端部延伸至固定轮壳的下端侧,活动旋转头装设于连接轴的下端部。其中,所述活动旋转头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部嵌插于活动旋转头的连接孔内;连接轴的下端部开设有沿着连接轴周向环形延伸的环形限位凹槽,活动旋转头开设有水平横向延伸且与连接孔连通的安装头横向孔,安装头横向孔内嵌装有限位插销,限位插销嵌入至连接轴的环形限位凹槽内。其中,所述固定轮壳为硬质塑胶轮壳,所述连接轴为金属轴,连接轴与固定轮壳注塑成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活动旋转头设置有位于所述摆杆容置腔左侧的左侧支撑部、位于摆杆容置腔右侧的右侧支撑部,左侧支撑部、右侧支撑部分别呈竖向延伸,且左侧支撑部与右侧支撑部左右正对布置;活动旋转头的下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且呈圆弧形状的弧形限位孔,弧形限位孔与摆杆容置腔连通,弧形限位孔的左端开口延伸至左侧支撑部的外表面,弧形限位孔的右端开口延伸至右侧支撑部的外表面;所述行走轮安装轴横向穿过弧形限位孔。其中,所述左侧支撑部、所述右侧支撑部与所述活动旋转头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活动行走轮包括有位于所述活动旋转头左端侧的左侧行走轮、位于活动旋转头右端侧的右侧行走轮,左侧行走轮、右侧行走轮分别装设于行走轮安装轴。其中,所述活动行走轮为静音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包括有行走轮安装架、装设于行走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活动行走轮;行走轮安装架包括有活动旋转头,活动旋转头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摆杆容置腔,活动旋转头的摆杆容置腔内嵌装有联动摆杆,联动摆杆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铰装于活动旋转头,联动摆杆的自由端部装设有行走轮安装轴,活动行走轮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活动旋转头于摆杆容置腔的上方开设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摆杆容置腔连通的弹簧容置腔,活动旋转头的弹簧容置腔内嵌装有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弹簧下端侧的滑动件,减震弹簧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抵接,减震弹簧的下端部与滑动件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位于联动摆杆的上端侧,且滑动件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的自由端部抵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减震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于减震前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后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1——行走轮安装架11——活动旋转头111——摆杆容置腔112——弹簧容置腔113——连接孔114——安装头横向孔1151——左侧支撑部1152——右侧支撑部116——弧形限位孔12——固定轮壳13——连接轴131——环形限位凹槽14——限位插销2——活动行走轮21——左侧行走轮22——右侧行走轮3——联动摆杆4——枢轴5——行走轮安装轴6——减震弹簧7——滑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包括有行走轮安装架1、装设于行走轮安装架1下端部的活动行走轮2。其中,行走轮安装架1包括有活动旋转头11,活动旋转头11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摆杆容置腔111,活动旋转头11的摆杆容置腔111内嵌装有联动摆杆3,联动摆杆3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4铰装于活动旋转头11,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装设有行走轮安装轴5,活动行走轮2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5。进一步的,活动旋转头11于摆杆容置腔111的上方开设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摆杆容置腔111连通的弹簧容置腔112,活动旋转头11的弹簧容置腔112内嵌装有减震弹簧6、位于减震弹簧6下端侧的滑动件7,减震弹簧6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11抵接,减震弹簧6的下端部与滑动件7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7位于联动摆杆3的上端侧,且滑动件7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抵接。需指出的是,行走轮安装架1还包括有位于活动旋转头11上端侧的固定轮壳12,固定轮壳12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下端部延伸至固定轮壳12的下端侧,活动旋转头11装设于连接轴13的下端部。对于本技术的固定轮壳12而言,其安装于车架位置。如图3所示,当活动行走轮2行进于平躺路面时,本技术的减震弹簧6处于伸展状态;如图4所示,当活动行走轮2行进于路面颠簸处时,本技术的减震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下面结合具体的减震过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的:减震时,活动行走轮2将震动传动到联动摆杆3,联动摆杆3再将震动传动到滑动件7,滑动件7再将震动传动到减震弹簧6;在整个减震过程中,联动摆杆3以枢轴4为回转中心上下摆动,即整个减震过程活动行走轮2随着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上下窜动。对于本技术的减震结构设计而言,其能够实现活动行走轮2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产生良好的减震效果。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活动旋转头11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连接孔113,连接轴13的下端部嵌插于活动旋转头11的连接孔113内;连接轴13的下端部开设有沿着连接轴13周向环形延伸的环形限位凹槽131,活动旋转头11开设有水平横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行走轮安装架(1)、装设于行走轮安装架(1)下端部的活动行走轮(2);/n行走轮安装架(1)包括有活动旋转头(11),活动旋转头(11)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摆杆容置腔(111),活动旋转头(11)的摆杆容置腔(111)内嵌装有联动摆杆(3),联动摆杆(3)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4)铰装于活动旋转头(11),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装设有行走轮安装轴(5),活动行走轮(2)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5);/n活动旋转头(11)于摆杆容置腔(111)的上方开设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摆杆容置腔(111)连通的弹簧容置腔(112),活动旋转头(11)的弹簧容置腔(112)内嵌装有减震弹簧(6)、位于减震弹簧(6)下端侧的滑动件(7),减震弹簧(6)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11)抵接,减震弹簧(6)的下端部与滑动件(7)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7)位于联动摆杆(3)的上端侧,且滑动件(7)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行走轮安装架(1)、装设于行走轮安装架(1)下端部的活动行走轮(2);
行走轮安装架(1)包括有活动旋转头(11),活动旋转头(11)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摆杆容置腔(111),活动旋转头(11)的摆杆容置腔(111)内嵌装有联动摆杆(3),联动摆杆(3)的固定端部通过枢轴(4)铰装于活动旋转头(11),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装设有行走轮安装轴(5),活动行走轮(2)安装于行走轮安装轴(5);
活动旋转头(11)于摆杆容置腔(111)的上方开设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摆杆容置腔(111)连通的弹簧容置腔(112),活动旋转头(11)的弹簧容置腔(112)内嵌装有减震弹簧(6)、位于减震弹簧(6)下端侧的滑动件(7),减震弹簧(6)的上端部与活动旋转头(11)抵接,减震弹簧(6)的下端部与滑动件(7)的上端部抵接;滑动件(7)位于联动摆杆(3)的上端侧,且滑动件(7)的下端部与联动摆杆(3)的自由端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安装架(1)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活动旋转头(11)上端侧的固定轮壳(12),固定轮壳(12)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下端部延伸至固定轮壳(12)的下端侧,活动旋转头(11)装设于连接轴(13)的下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行李箱减震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旋转头(11)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连接孔(113),所述连接轴(13)的下端部嵌插于活动旋转头(11)的连接孔(113)内;
连接轴(13)的下端部开设有沿着连接轴(13)周向环形延伸的环形限位凹槽(131),活动旋转头(11)开设有水平横向延伸且与连接孔(113)连通的安装头横向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恒
申请(专利权)人:罗中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