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99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组成,所述基材层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所述基材层内腔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导电离子片,所述导电离子片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导线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的配合,可对基材层表面的静电进行屏蔽,防止静电在化纤布表面蓄集,有效阻断静电离子的流窜,通过导电离子片和导线纤维的配合,可对基材层表面蓄集的静电进行有效导电梳理,避免静电长时间在化纤布上停留,避免大量静电对人体机能造成影响,提高化纤布服装的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
本技术涉及化纤布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
技术介绍
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种类较多,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随着现在服装样式种类越来越多,从而服装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化纤布,然而现有的化纤布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天气干燥、肢体摩擦等因素,易造成化纤布表面蓄集大量静电,影响人体内部正常机能的运行,易造成人体内机能紊乱,静电易对人体造成刺痛,影响化纤布服装的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组成,所述基材层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所述基材层内腔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导电离子片,所述导电离子片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导线纤维。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处理剂层喷涂在基材层的外侧,所述防静电超净编织层编织在抗静电处理剂层的外侧,所述防静电涂料层喷涂在防静电超净编织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处理剂层和防静电涂料层的厚度均相同,所述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的厚度总和范围介于30-65μm。优选的,所述经线的材质采用加捻形成的棉麻纱线,所述纬线的材质采用人工纤维涤纶长丝,所述经线和纬线呈十字交叉形状分布。优选的,所述导线纤维的数量至少为十根,所述导线纤维沿导电离子片的中心处呈圆周状结构分布。优选的,所述导线纤维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静电疏流片,所述静电疏流片的形状设置为菱形,所述导电离子片的形状设置为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的配合,可对基材层表面的静电进行屏蔽,防止静电在化纤布表面蓄集,有效阻断静电离子的流窜,通过导电离子片和导线纤维的配合,可对基材层表面蓄集的静电进行有效导电梳理,避免静电长时间在化纤布上停留,避免大量静电对人体机能造成影响,提高化纤布服装的穿着舒适度。2、本技术通过抗静电处理剂层、防静电超净编织层和防静电涂料层的厚度总和范围介于30-65μm,避免防静电层的厚度过厚影响化纤布的整体重量,同时也节省防静电层的材料成本,通过经线的材质采用加捻形成的棉麻纱线以及纬线的材质采用人工纤维涤纶长丝,增强基材层材质本身的防静电效果,通过导线纤维沿导电离子片的中心处呈圆周状结构分布,可对基材层表面的静电电流进行均匀导电梳理,避免化纤布表面出现静电残留,使静电消除更加全面彻底,通过静电疏流片,可对导线纤维中段位置的静电电流进行有效梳理,避免静电电流过多出现串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经线和纬线的结构局部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静电层的结构局部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基材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基材层;2、经线;3、纬线;4、防静电层;41、抗静电处理剂层;42、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3、防静电涂料层;5、导电离子片;6、导线纤维;7、静电疏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由经线2和纬线3编织组成,基材层1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层4,防静电层4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基材层1内腔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导电离子片5,导电离子片5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导线纤维6,通过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的配合,可对基材层1表面的静电进行屏蔽,防止静电在化纤布表面蓄集,有效阻断静电离子的流窜,通过导电离子片5和导线纤维6的配合,可对基材层1表面蓄集的静电进行有效导电梳理,避免静电长时间在化纤布上停留,避免大量静电对人体机能造成影响,提高化纤布服装的穿着舒适度;抗静电处理剂层41喷涂在基材层1的外侧,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编织在抗静电处理剂层41的外侧,防静电涂料层43喷涂在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的外侧,每个层的材料均为现有成熟产品,在市场上均可直接购买,且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手段,可通过压制、粘接等技术手段实现层之间的固定。抗静电处理剂层41和防静电涂料层43的厚度均相同,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的厚度总和范围介于30-65μm,避免防静电层4的厚度过厚影响化纤布的整体重量,同时也节省防静电层4的材料成本。经线2的材质采用加捻形成的棉麻纱线,纬线3的材质采用人工纤维涤纶长丝,经线2和纬线3呈十字交叉形状分布,增强基材层1材质本身的防静电效果。导线纤维6的数量至少为十根,导线纤维6沿导电离子片5的中心处呈圆周状结构分布,可对基材层1表面的静电电流进行均匀导电梳理,避免化纤布表面出现静电残留,使静电消除更加全面彻底。导线纤维6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静电疏流片7,静电疏流片7的形状设置为菱形,导电离子片5的形状设置为圆形,可对导线纤维6中段位置的静电电流进行有效梳理,避免静电电流过多出现串流。工作原理:作业时,通过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的配合,可对基材层1表面的静电进行屏蔽,防止静电在化纤布表面蓄集,有效阻断静电离子的流窜,通过经线2的材质采用加捻形成的棉麻纱线以及纬线3的材质采用人工纤维涤纶长丝,增强基材层1材质本身的防静电效果,且蓄集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由经线(2)和纬线(3)编织组成,所述基材层(1)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所述基材层(1)内腔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导电离子片(5),所述导电离子片(5)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导线纤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包括基材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由经线(2)和纬线(3)编织组成,所述基材层(1)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处理剂层(41)、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和防静电涂料层(43),所述基材层(1)内腔的中心处一体加工有导电离子片(5),所述导电离子片(5)的四周均一体加工有导线纤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处理剂层(41)喷涂在基材层(1)的外侧,所述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编织在抗静电处理剂层(41)的外侧,所述防静电涂料层(43)喷涂在防静电超净编织层(4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静电型化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处理剂层(41)和防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杰杰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