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散热件及至少一振动件,所述散热件上开设有至少一开槽,所述振动件分别收容在所述开槽内并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开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能够消除外界的干扰和声音的串扰,从而提升屏下发声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通信行业中,手机、电视、平板、笔记本、数码相机等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显示设备也正向全面屏发展,在柔性全面屏显示模块制造中,屏下发声技术正在成为下一代手机开发的潮流。目前的市场上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一般是采用单个的且贴合在中框或者散热件的表面的振动件来实现屏下发声,如此结构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具有传递声音指向性不明、漏声、私密性不足等缺陷,从而会导致屏下发声效果不好,用户使用体验差等技术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及电子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散热件及至少一振动件,所述散热件上开设有至少一开槽,所述振动件分别收容在所述开槽内并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开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空气。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金属层,所述振动件通过粘结层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包括一粘结所述振动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胶层及填充在所述粘胶层内的金属颗粒及/或石墨烯颗粒。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包括两个分别粘结所述振动件及所述显示面板的粘胶层及形成在两个所述粘胶层之间的金属层或石墨烯层。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件按至少一行及/或至少一列排布。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槽贯穿所述散热件。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槽为一凹槽;所述开槽的开口面向所述显示面板。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的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开槽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的尺寸。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振动件到与之对应的所述开槽的内壁的距离大于0.5mm且小于0.7mm,相邻的两个所述开槽之间的间距大于1.5mm。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在散热件上开设至少一开槽,将至少一振动件收容在相应的所述开槽内并贴合在显示面板上。因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开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空气且振动件直接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故,本案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具有振动件周围的空气振动发声和振动件带动显示面板振动发声两种发声方式,从而可以提升发声效果,改善用户体验。另外,因散热件一般包括金属层,当所述振动件收容在所述开槽内时,所述散热件可以屏蔽所述振动件因振动产生的声波,从而能够消除外界对声音的干扰以及其他振动件产生的声音之间的串扰,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声音指向性不明、漏声、私密性不足等缺陷问题,进一步提升本申请提供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的屏下发声效果,改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的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可以在不同实施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申请针对现有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一般是采用单个的且贴合在中框或者散热件的表面的振动件来实现屏下发声,如此结构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具有传递声音指向性不明、漏声、私密性不足等缺陷,从而导致屏下发声效果不好,用户使用体验差等技术问题,将振动件置于散热件内并使振动件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述振动件的发声范围并能够消除外界的干扰,从而提升屏下发声效果,改善用户体验。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2,其中,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100的简化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中的显示面板10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屏下发声显示结构100包括一显示面板10、一散热件20及至少一振动件30。具体地,所述散热件20上开设有至少一开槽21,所述振动件30分别收容在所述开槽21内并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一个所述振动件30收容在一个所述开槽21内。在本申请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简称OLED)显示面板、液晶显示显示面板(简称LCD)、场发射显示面板(简称FED)、无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简称LED)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简称PDP)以及阴极射线管显示面板(简称CRT)等显示面板中的一种。应当理解,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具体种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选定,例如可以选择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因此,本申请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种类不做限定。请参考图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一柔性显示屏11、形成在所述柔性显示屏11相对两侧的两个偏光片12及形成在一所述偏光片12上的背板13。其中,所述偏光片12用于控制背光源的光线,只让特定方向的光线通过并过滤掉其他方向的光线。经所述偏光片12处理后的光线,经过所述柔性显示屏11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扭转作用,可以控制从所述柔性显示屏11射出的光线的亮度,从而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亮暗程度。其中,所述背板13位于背光光源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11和所述偏光片12。其中,所述散热件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散热。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20包括一第一表面22及一与所述第一表面22相背的第二表面23,所述第二表面23与所述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散热件及至少一振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上开设有至少一开槽,所述振动件分别收容在所述开槽内并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开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空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形成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散热件及至少一振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上开设有至少一开槽,所述振动件分别收容在所述开槽内并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开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金属层,所述振动件通过粘结层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一粘结所述振动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粘胶层及填充在所述粘胶层内的金属颗粒及/或石墨烯颗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发声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两个分别粘结所述振动件及所述显示面板的粘胶层及形成在两个所述粘胶层之间的金属层或石墨烯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翠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