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无痕点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7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无痕点焊机,该技术方案对点焊机的机械构造进行了两方面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利用升降缸驱动电极升降的基础上,在承载电极的壳体后端增设了U形钢板,并将U形钢板与滑槽中的滑块固定;基于滑槽的限制作用,可确保升降缸竖直升降且不易发生横向偏移,同时,基于U形钢板的弹性,可通过弹性形变来缓解电极压力过大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横向的槽体对圆柱安装架进行夹持固定,在圆柱安装架前端利用纵向槽体对电极进行夹持固定;这种固定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便于拆装,同时,可对电极的角度进行微调,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思路新颖,结构合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无痕点焊机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无痕点焊机。
技术介绍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点焊时,通过电极施加在焊件上的压力称为电极压力。电极压力应选择适当,若电极压力过小,则在接触位置可能出现局部电阻过大的现象;压力大时,可消除熔核凝固时可能产生的缩松、缩孔,但接制i电阻和电流密度减小,导致焊件加热不足,焊点熔核直径减小,焊点强度下降。现有技术中,电极与焊件之间呈硬性接触模式,电极压力完全由电极驱动机构(如升级缸等)的下压力决定,这导致电极压力很难控制在适当范围。此外,目前点焊机中,电极与机体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模式,但常规的夹持固定模式很难兼顾稳定性和装卸方便。因此,如何在充分保证电极稳固的前提下,简化其装卸结构,也是本领域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无痕点焊机,以解决常规点焊机难以将电极压力控制在适宜范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点焊机的电极固定结构难以在保证电极稳定的同时,确保装卸方便。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自动无痕点焊机,包括机体,上支撑臂,升降缸,上壳体,下壳体,第一槽体,U形钢板,滑块,滑槽,载物板,下支撑臂,第二槽体,圆柱安装架,固定板,纵向槽体,电极,其中,在机体的前端上部具有上支撑臂,在上支撑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缸,在升降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壳体,在上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围成第一槽体;U形钢板的两个臂分别与下壳体及滑块固定连接,在机体上固定连接有滑槽,滑块位于滑槽中;在滑槽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载物板,同时载物板的下端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下支撑臂位于机体的前端下部,载物板与下支撑臂共同围成第二槽体,在第一槽体以及第二槽体中均夹持固定有圆柱安装架;在圆柱安装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圆柱安装架共同围成纵向槽体,在纵向槽体中夹持固定有电极。作为优选,还包括底板,所述机体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在底板与机体之间焊接固定有肋板。作为优选,U形钢板的两个臂相互平行。作为优选,固定板通过4个螺栓固定连接在圆柱安装架的前端,其中2个螺栓位于电极的一侧,另外2个螺栓位于电极的另一侧。作为优选,下壳体的底面以及载物板的上端面均为水平面;两个电极的轴线相互重合。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机体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用于起到支撑、承载作用;上支撑臂用于承载升降缸;升降缸用于带动上壳体和下壳体升降运动;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成第一槽体,用于对其中一个圆柱安装架起到夹持固定作用;U形钢板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U形钢板将滑块连接在下壳体后侧,而滑块被限制在滑槽中,因此,可对升降缸的纵向运动起到限制作用,确保其竖直升降且不易发生横向偏移,另一方面,U形钢板基于其自身的“U”形构型以及钢板自身的弹性,当升降缸下压、电极接触工件时,U形钢板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当压力过大时,弹性形变相应增大,从而可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电极压力过大问题;载物板用于供工件平放于其上;下支撑臂一方面用于托持载物板,另一方面用于同载物板围成第二槽体;第二槽体用于对另一个圆柱安装架起到夹持固定作用;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圆柱安装架前端,二者共同围成纵向槽体,用于对电极起到夹持固定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无痕点焊机,该技术方案对点焊机的机械构造进行了两方面改进。具体来看,本技术在利用升降缸驱动电极升降的基础上,在承载电极的壳体后端增设了U形钢板,并将U形钢板与滑槽中的滑块固定;基于滑槽的限制作用,可确保升降缸竖直升降且不易发生横向偏移,同时,基于U形钢板的弹性,可通过弹性形变来缓解电极压力过大问题。此外,本技术利用横向的槽体对圆柱安装架进行夹持固定,在圆柱安装架前端利用纵向槽体对电极进行夹持固定;这种固定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便于拆装,同时,可对电极的角度进行微调,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本技术思路新颖,结构合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U形钢板、滑块、滑槽等局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载物板与下支撑臂的爆炸图;图中1、机体2、上支撑臂3、升降缸4、上壳体5、下壳体6、第一槽体7、U形钢板8、滑块9、滑槽10、载物板11、下支撑臂12、第二槽体13、圆柱安装架14、固定板15、纵向槽体16、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自动无痕点焊机,如图1~4所示,包括机体1,上支撑臂2,升降缸3,上壳体4,下壳体5,第一槽体6,U形钢板7,滑块8,滑槽9,载物板10,下支撑臂11,第二槽体12,圆柱安装架13,固定板14,纵向槽体15,电极16,其中,在机体1的前端上部具有上支撑臂2,在上支撑臂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缸3,在升降缸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壳体4,在上壳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5,上壳体4与下壳体5共同围成第一槽体6;U形钢板7的两个臂分别与下壳体5及滑块8固定连接,在机体1上固定连接有滑槽9,滑块8位于滑槽9中;在滑槽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载物板10,同时载物板10的下端与下支撑臂11固定连接,下支撑臂11位于机体1的前端下部,载物板10与下支撑臂11共同围成第二槽体12,在第一槽体6以及第二槽体12中均夹持固定有圆柱安装架13;在圆柱安装架1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与圆柱安装架13共同围成纵向槽体15,在纵向槽体15中夹持固定有电极16。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机体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用于起到支撑、承载作用;上支撑臂2用于承载升降缸3;升降缸3用于带动上壳体4和下壳体5升降运动;上壳体4和下壳体5共同围成第一槽体6,用于对其中一个圆柱安装架13起到夹持固定作用;U形钢板7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U形钢板7将滑块8连接在下壳体5后侧,而滑块8被限制在滑槽9中,因此,可对升降缸3的纵向运动起到限制作用,确保其竖直升降且不易发生横向偏移,另一方面,U形钢板7基于其自身的“U”形构型以及钢板自身的弹性,当升降缸3下压、电极16接触工件时,U形钢板7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当压力过大时,弹性形变相应增大,从而可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电极压力过大问题;载物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无痕点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上支撑臂(2),升降缸(3),上壳体(4),下壳体(5),第一槽体(6),U形钢板(7),滑块(8),滑槽(9),载物板(10),下支撑臂(11),第二槽体(12),圆柱安装架(13),固定板(14),纵向槽体(15),电极(16),其中,在机体(1)的前端上部具有上支撑臂(2),在上支撑臂(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缸(3),在升降缸(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壳体(4),在上壳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5),上壳体(4)与下壳体(5)共同围成第一槽体(6);U形钢板(7)的两个臂分别与下壳体(5)及滑块(8)固定连接,在机体(1)上固定连接有滑槽(9),滑块(8)位于滑槽(9)中;在滑槽(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载物板(10),同时载物板(10)的下端与下支撑臂(11)固定连接,下支撑臂(11)位于机体(1)的前端下部,载物板(10)与下支撑臂(11)共同围成第二槽体(12),在第一槽体(6)以及第二槽体(12)中均夹持固定有圆柱安装架(13);在圆柱安装架(1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与圆柱安装架(13)共同围成纵向槽体(15),在纵向槽体(15)中夹持固定有电极(16)。/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无痕点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上支撑臂(2),升降缸(3),上壳体(4),下壳体(5),第一槽体(6),U形钢板(7),滑块(8),滑槽(9),载物板(10),下支撑臂(11),第二槽体(12),圆柱安装架(13),固定板(14),纵向槽体(15),电极(16),其中,在机体(1)的前端上部具有上支撑臂(2),在上支撑臂(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缸(3),在升降缸(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壳体(4),在上壳体(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5),上壳体(4)与下壳体(5)共同围成第一槽体(6);U形钢板(7)的两个臂分别与下壳体(5)及滑块(8)固定连接,在机体(1)上固定连接有滑槽(9),滑块(8)位于滑槽(9)中;在滑槽(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载物板(10),同时载物板(10)的下端与下支撑臂(11)固定连接,下支撑臂(11)位于机体(1)的前端下部,载物板(10)与下支撑臂(11)共同围成第二槽体(12),在第一槽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续善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金戈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