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37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申请公开一种线缆组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100)、线缆主体(200)和第二连接器(300),所述第二连接器(300)为小间距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3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二端,所述线缆主体(200)包括信号线(210)、电源线(220)和护套(240),所述信号线(210)和所述电源线(220)设置在所述护套(240)之内,所述信号线(210)包括超细同轴线。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线缆组件结构中存在线材较硬进而导致线缆组件结构的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组件结构
本申请属于高频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迭代与更新,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性能也越来越完善。在传输方面,为了达到高效的传输效果,设备厂商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线缆组件结构。目前,设备厂商设计了不同的线缆组件结构,但是,在这些结构设计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线缆组件结构的线材较硬、连接器不够小型化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在使用时,携带不便利,无法适配小型化设备,进而导致线缆组件结构的应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组件结构,能够解决线缆组件结构中存在线材较硬进而导致线缆组件结构的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线缆组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线缆主体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小间距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的第二端,所述线缆主体包括信号线、电源线和护套,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护套之内,所述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100)、线缆主体(200)和第二连接器(300),所述第二连接器(300)为小间距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3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二端,所述线缆主体(200)包括信号线(210)、电源线(220)和护套(240),所述信号线(210)和所述电源线(220)设置在所述护套(240)之内,所述信号线(210)包括超细同轴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100)、线缆主体(200)和第二连接器(300),所述第二连接器(300)为小间距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300)连接在所述线缆主体(200)的第二端,所述线缆主体(200)包括信号线(210)、电源线(220)和护套(240),所述信号线(210)和所述电源线(220)设置在所述护套(240)之内,所述信号线(210)包括超细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主体(200)还包括屏蔽层(250),所述线缆主体(200)还包括抗拉线(230),所述屏蔽层(250)设在所述护套(240)的内壁,所述信号线(210)、所述电源线(220)和所述抗拉线(230)设于所述屏蔽层(250)围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250)为金属编织网、铝箔或导电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结构还包括防拉拽结构块(400),所述防拉拽结构块(400)固定在所述线缆主体(2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良陈红龙王羽叶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