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及密封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26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容器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盘,所述安装盘的内部环绕在所述凸盘的外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的内侧位于所述凸盘的外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杆;能够通过调节硅胶块的位置来对密封圈进行拉紧,让密封圈在打磨时始终处于拉紧状态,避免了对密封圈打磨时密封圈跟随磨盘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密封圈表面瑕疵的修复效果,还可以将电动手枪钻的输出端固定在辅助槽中带动磨盘进行转动,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打磨的麻烦,也减少了工作人员重新学习修复密封圈技能的麻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及密封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容器密封设备
,具体涉及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及密封工艺。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压力容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以及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核电厂装卸料机,而核电厂装卸料机的正常换料需要使用静态密封圈,由于设备老化,静态密封圈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为了节约经费、延长密封圈备件的使用期限,经试验表明,可以改变装卸料机静态密封圈保持架尺寸,从而使用小一个型号的旧静态密封圈,然而旧静态密封圈除了型号偏小,磨损瑕疵不在少数,需要对密封圈进行修复后进行使用。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密封圈的修复工具在使用时,通常是将密封圈放置在凹槽中,通过磨盘对露出凹槽表面的密封圈进行打磨,不能将密封圈进行拉紧,会让密封跟随磨盘的转动而发生转动,降低了密封圈表面瑕疵的修复效果,而且,现有密封圈修复工艺较为复杂,随着人员的流动,由不同的人对密封圈进行打磨,需要重新学习修复密封圈,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及密封工艺,具有修复质量高和工作效率快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盘,所述安装盘的内部环绕在所述凸盘的外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的内侧位于所述凸盘的外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杆,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具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内部设有硅胶块,所述安装盘的外壁与四个所述硅胶块对应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盘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盘的外部,所述套筒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套筒、安装盘延伸至所述环形安装槽的内部并卡合固定在所述硅胶块的外壁,所述凸盘的顶部设有磨盘,所述凸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磨盘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磨盘通过所述凹槽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的顶部并紧贴在所述硅胶块的上端面,且所述磨盘的顶部开设有与外部电动手枪钻相配合的辅助槽。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且所述套筒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在所述安装盘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槽,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槽传动在所述套筒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磨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所述磨盘通过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凹槽的配合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凹槽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配合卡合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在所述磨盘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段,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相配合的第一螺纹槽,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纹槽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安装盘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磨盘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磨盘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相配合的第三螺纹槽,所述把手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三螺纹槽的配合螺接固定在所述磨盘的顶部。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杆和四个所述硅胶块均匀的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并与所述凸盘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一种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的密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工作人员将磨损的密封圈套设在四个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先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拧动所述套筒,让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槽传动在所述套筒内部的所述螺纹杆带动位于所述夹持槽中的所述硅胶块进行位移,能够带动密封圈发生形变,从而将密封圈拉紧;步骤S2、工作人员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柱的配合将所述磨盘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的顶部,并使所述卡块进入所述卡槽的内部对所述固定柱进行限位,让所述磨盘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的顶部并紧贴在所述硅胶块的上端面与密封圈相接触;步骤S3、由于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在所述磨盘的底部,工作人员转动所述把手带动所述磨盘在所述凸盘的顶部进行转动,由转动中的所述磨盘对密封圈进行打磨,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将电动手枪钻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辅助槽的内部,让电动手枪钻带动所述磨盘进行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磨盘通过凹槽卡合固定在凸盘的顶部并紧贴在硅胶块的上端面,在对密封圈进行修复时,工作人员先将密封圈套装在四个限位杆的外壁,并让四个硅胶块紧贴在密封圈的内侧壁,再通过第一轴承拧动套筒带动通过第二螺纹槽传动在其内部的螺纹杆向安装盘外部进行移动,并带动固定在螺纹杆上的硅胶块向凸盘的外部进行移动,从而将密封圈进行拉紧,能够通过调节硅胶块的位置来对密封圈进行拉紧,让密封圈在打磨时始终处于拉紧状态,避免了磨盘对密封圈打磨时密封圈跟随磨盘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密封圈表面瑕疵的修复效果,在将密封圈拉紧后,工作人员通过凹槽与固定柱的配合将磨盘卡合固定在凸盘的顶部,并使卡块进入卡槽的内部对固定柱进行限位,让磨盘卡合固定在凸盘的顶部并紧贴在硅胶块的上端面与密封圈相接触,能够使磨盘始终紧贴在处于拉紧状态的密封圈的表面,便于磨盘对密封圈表面的瑕疵进行打磨,由于固定柱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在磨盘的底部,工作人员转动把手带动磨盘在凸盘的顶部进行转动,由转动中的磨盘对密封圈进行打磨,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将电动手枪钻的输出端固定在辅助槽的内部,让电动手枪钻带动磨盘进行转动,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打磨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工作人员重新学习修复密封圈技能的麻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盘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磨盘和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盘和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杆和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盘;101、环形安装槽;102、第一轴承;103、第一螺纹槽;11、凸盘;112、凹槽;113、卡槽;12、限位杆;121、夹持槽;122、第一螺纹段;13、硅胶块;14、套筒;141、第二螺纹槽;15、螺纹杆;16、磨盘;161、辅助槽;162、固定柱;163、卡块;164、第二轴承;165、第三螺纹槽;17、把手;171、第二螺纹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包括安装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盘(11),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环绕在所述凸盘(11)的外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01),所述环形安装槽(101)的内侧位于所述凸盘(11)的外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杆(12),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杆(12)之间具有夹持槽(121),所述夹持槽(121)的内部设有硅胶块(13),所述安装盘(1)的外壁与四个所述硅胶块(13)对应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套筒(14),且所述套筒(14)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盘(1)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盘(1)的外部,所述套筒(14)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贯穿所述套筒(14)、安装盘(1)延伸至所述环形安装槽(101)的内部并卡合固定在所述硅胶块(13)的外壁,所述凸盘(11)的顶部设有磨盘(16),所述凸盘(11)上开设有与所述磨盘(16)相配合的凹槽(112),所述磨盘(16)通过所述凹槽(112)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11)的顶部并紧贴在所述硅胶块(13)的上端面,且所述磨盘(16)的顶部开设有与外部电动手枪钻相配合的辅助槽(161)。/n

【技术特征摘要】
1.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包括安装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盘(11),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环绕在所述凸盘(11)的外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01),所述环形安装槽(101)的内侧位于所述凸盘(11)的外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杆(12),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杆(12)之间具有夹持槽(121),所述夹持槽(121)的内部设有硅胶块(13),所述安装盘(1)的外壁与四个所述硅胶块(13)对应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套筒(14),且所述套筒(14)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盘(1)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盘(1)的外部,所述套筒(14)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贯穿所述套筒(14)、安装盘(1)延伸至所述环形安装槽(101)的内部并卡合固定在所述硅胶块(13)的外壁,所述凸盘(11)的顶部设有磨盘(16),所述凸盘(11)上开设有与所述磨盘(16)相配合的凹槽(112),所述磨盘(16)通过所述凹槽(112)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11)的顶部并紧贴在所述硅胶块(13)的上端面,且所述磨盘(16)的顶部开设有与外部电动手枪钻相配合的辅助槽(1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02),所述套筒(14)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102)的内部,且所述套筒(14)通过所述第一轴承(102)转动在所述安装盘(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4)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15)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槽(141),所述螺纹杆(15)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槽(141)传动在所述套筒(1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盘(1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柱(162),所述固定柱(162)与所述凹槽(112)相配合,所述磨盘(16)通过所述固定柱(162)与所述凹槽(112)的配合卡合固定在所述凸盘(1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6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63),所述凹槽(112)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163)相配合的卡槽(113),所述固定柱(162)通过所述卡块(163)与所述卡槽(113)的配合卡合固定在所述凹槽(11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厂压力容器密封工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程林聪周亮沈亚军伍军权李志波史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纳核电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