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22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7
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的整体结构相同;预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预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预锻腔和大端预锻腔,终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终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终锻腔和大端终锻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锻造效率高,锻造质量好,更加节省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后续的机加工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
本技术属于锻造
,具体涉及一种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工程车辆中有一种传动转向臂属于阶梯、细长型结构,传动转向臂锻件(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截面积对比差比较大,特别是传动转向臂锻件两端截面积相差较大,并且大端6(右端)和小端7(左端)中间还有连接筋8,传动转向臂锻件大端6和小端7中间的连接筋8部分存在77.5mm的高差,由于锻件两端截面相差较大,并且又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其成形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锻件易产生错移缺陷。由于传动转向臂结构的特殊性,锻造工艺多采用大毛坯锻造,使用的设备是锤锻或者自由锻,后续通过机械加工成所需零部件,这种工艺的缺点主要有:①传动转向臂整体截面积相差较大,问了满足传动转向臂最大截面积处的成型,需要选择直径比较大的坯料,坯料没有制坯直接放入型腔锻造,在锻造过程中,受毛边的影响设备会打不靠,造成截面积小的地方厚度方向尺寸超差。由于锤锻设备导向精度不高,工作时的冲击性质和锤头行程不固定,全靠工人的踩锤力度,锻件的尺寸精度不高,为了保证锻件的加工尺寸,锤锻锻件加工余量单边8mm左右,后续机加工浪费材料较多,金加工刀具消耗比较大。②使用锤锻设备对单一型腔内多次打击逐步成型,锤头打击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每次打击的变形量很小,单个锻件需要打击十几次才能成型,生产效率低;在锤头回程的过程中,上模型腔会带动锻件脱离型腔,在锻件自由落体回到型腔时,锻件轴向相对于模具型腔轴向会发生偏移,金属在流动的过程中阻力不同,会造成锻件折叠。③大毛坯锻造后的传动转向臂毛边比较大,并且圆周不均匀,在切边过程中切边刃口部位受力不均,造成传动转向臂大端和小端中间落差处斜度超差,锻件废品率高。目前也有采用加热模锻的方式锻造传动轴转向臂,这种结构的传动转向臂在模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圆柱状的坯料1放置模锻上模2和模锻下模3之间的模锻型腔4时,坯料1是斜放在模锻型腔4的模锻下模3上的(如图3所示),坯料1的下端和中部与模锻下模3相接触,在前后方向没有定位,工人在放置的坯料1时位置一致性差;②在锻打过程中,在模锻设备压力的作用下模锻上模2下移,模锻上模2与坯料1接触时坯料1会前后移动或左右摆动;考虑到以上因素,在下料时会选择比较大的坯料1,使得传动转向臂成形难度大,锻件材料利用率低,锻件成型率低。另外现有的模锻模具在锻造成型后锻件粘附再模锻下模3不易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易于操作、采用预锻及终锻分步操作,成型率高、节约材料、机加工余量小的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的整体结构相同;预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预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预锻腔和大端预锻腔,终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终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终锻腔和大端终锻腔。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的分模面在预锻型腔的周围设有一圈预锻飞边仓,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左侧开设有与预锻飞边仓的左侧连通的预锻钳口。预锻飞边仓的厚度为3-5mm,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的分模面在终锻型腔的周围设有一圈飞边过渡通道和一圈终锻飞边仓,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左侧开设有与终锻飞边仓的左侧连通的终锻钳口。飞边过渡通道的厚度为1-3mm,终锻飞边仓的厚度为5-8mm。上模块下表面在连接筋终锻腔的中部沿倾斜方向设有一条上压凸条,下模块上表面在连接筋终锻腔的中部沿倾斜方向设有一条下压凸条,上压凸条和下压凸条关于连接筋终锻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下模块安装在4000吨热模锻压力机的固定工作台上,上模块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方的锻压活动部。圆柱状的坯料先经过加热后,再通过制坯压弯模具后,形成具有两个弯儿的长条扁型制坯件。在锻造过程中,将制坯件放置到下模块的预锻型腔内,预锻完成后,再将预锻件放置到终锻型腔内,同时将一个制坯件放置到预锻型腔内,锻压活动部带动上模块向下移动同时进行预锻和终锻作业,锻压活动部向上抬起,终锻件取出放入工件筐,预锻件取出再放入终锻型腔内,同时再将一个制坯件放置到预锻型腔内,如此循环作业,预锻和终锻在一台模锻压力机上一起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预锻过程中,产生的飞边进入到预锻飞边仓内,在取出预锻件时,预锻夹钳伸入到预锻钳口内夹住飞边,将预锻件从预锻型腔取出。在终锻过程中,产生的飞边进入到终锻飞边仓内,在取出终锻件时,终锻夹钳伸入到终锻钳口内夹住飞边,将终锻件从终锻型腔取出。上压凸条和下压凸条分别用于压出连接筋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减重长槽。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锻造效率高,锻造质量好,更加节省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后续的机加工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传动转向臂锻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现有圆柱状坯料加热后直接放入模锻模具时的示意图;图4是制坯压弯后坯料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预锻型腔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终锻型腔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6所示,本技术的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块25和位于上模块25下方的下模块26,上模块25下表面与下模块26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预锻型腔27和终锻型腔32,预锻型腔27和终锻型腔32的整体结构相同;预锻型腔27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预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预锻腔和大端预锻腔,终锻型腔32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终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终锻腔和大端终锻腔。上模块25下表面与下模块26上表面之间的分模面在预锻型腔27的周围设有一圈预锻飞边仓28,上模块25和下模块26的左侧开设有与预锻飞边仓28的左侧连通的预锻钳口29。预锻飞边仓28的厚度为3-5mm,上模块25下表面与下模块26上表面之间的分模面在终锻型腔32的周围设有一圈飞边过渡通道33和一圈终锻飞边仓34,上模块25和下模块26的左侧开设有与终锻飞边仓34的左侧连通的终锻钳口35。飞边过渡通道33的厚度为1-3mm,终锻飞边仓34的厚度为5-8mm。上模块25下表面在连接筋终锻腔的中部沿倾斜方向设有一条上压凸条36,下模块26上表面在连接筋终锻腔的中部沿倾斜方向设有一条下压凸条37,上压凸条36和下压凸条37关于连接筋终锻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技术的下模块26安装在4000吨热模锻压力机的固定工作台上,上模块25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方的锻压活动部。圆柱状的坯料1先经过加热后,再通过制坯压弯模具后,形成具有两个弯儿的长条扁型制坯件24(图4所示)。在锻造过程中,将制坯件24放置到下模块26的预锻型腔27内,预锻完成后,再将预锻件放置到终锻型腔32内,同时将一个制坯件24放置到预锻型腔27内,锻压活动部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和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的整体结构相同;预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预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预锻腔和大端预锻腔,终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终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终锻腔和大端终锻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块和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的整体结构相同;预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预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预锻腔和大端预锻腔,终锻型腔自左向右依次为小端终锻腔、左高右低的连接筋终锻腔和大端终锻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块下表面与下模块上表面之间的分模面在预锻型腔的周围设有一圈预锻飞边仓,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左侧开设有与预锻飞边仓的左侧连通的预锻钳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转向臂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预锻飞边仓的厚度为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华李广宇潘春梅宋航时利娟安伟浩陈喜乐张恒高保生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中兴锻造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