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35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万向隔振器,“Ω”形阻尼隔振块,管道本体,支撑柱,底座,防护垫,支撑杆,调节管,翼形螺钉,防护板,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和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万向隔振器的内部四周均螺钉连接有“Ω”形阻尼隔振块,管道本体通过“Ω”形阻尼隔振块设置在万向隔振器的内部,支撑柱纵向一端螺纹连接底座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螺纹连接万向隔振器的下部中间部位,底座底部四角部位均胶接有防护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防伤片,管道抱环,可调杆,连接管,紧固螺栓和横座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夹持不同直径的管道本体,以保证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减振隔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企业压力管道的广泛应用,管道流体伴生的一些常见问题逐渐得到重视。目前在一定压力和流速的流体作用下,管道内非定常管流会引起管道体系的振动等问题。导致管道振动原因较为复杂,且管道振动会对管道的安全和寿命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应用到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但是现有的减振隔振器还存在着无法固定不同直径的管道,减震隔振效果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解决减振隔振器固定不同直径管道的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减震隔振效果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包括万向隔振器,“Ω”形阻尼隔振块,管道本体,支撑柱,底座,防护垫,支撑杆,调节管,翼形螺钉,防护板,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和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所述的万向隔振器的内部四周均螺钉连接有“Ω”形阻尼隔振块;所述的管道本体通过“Ω”形阻尼隔振块设置在万向隔振器的内部;所述的支撑柱纵向一端螺纹连接底座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螺纹连接万向隔振器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底座底部四角部位均胶接有防护垫;所述的支撑杆纵向一端插接在调节管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防护板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杆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万向隔振器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和万向隔振器相连接;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和底座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和防护板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包括防伤片,管道抱环,可调杆,连接管,紧固螺栓和横座,所述的防伤片胶接在管道抱环的内壁;所述的管道抱环螺纹连接在可调杆的下端;所述的可调杆纵向插接在连接管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连接管螺栓连接在横座的外端。优选的,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均包括防护套,缓冲杆,缓冲减振弹簧,挡环,支撑衬管和挡块,所述的防护套螺纹连接在缓冲杆的上端;所述的缓冲杆外壁套接有缓冲减振弹簧;所述的挡环套接在缓冲杆的下端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所述的缓冲杆纵向插接在支撑衬管的内部;所述的支撑衬管的内侧上部左右两壁均螺钉连接有挡块。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包括挡帽,防护拉绳本体,衔接管,调节螺栓,拉钩和拉环,所述的挡帽螺钉连接在防护拉绳本体的上端;所述的防护拉绳本体一端插接在衔接管的内部,并通过调节螺栓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系接拉钩;所述的拉钩挂接在拉环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的防伤片采用橡胶片,所述的管道抱环采用半圆状铝合金抱环。优选的,所述的横座均横向螺栓连接在万向隔振器的左侧上下两部以及万向隔振器的右侧上下两部。优选的,所述的管道抱环通过防伤片抱接在管道本体的外侧上下两部。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采用橡胶套,并且套接在管道本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杆采用铝合金杆,所述的缓冲减振弹簧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并且位于防护套和支撑衬管之间。优选的,所述的支撑衬管均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底座的上部左右两侧中间部位。优选的,所述的拉环螺栓连接在防护套的上部。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放松紧固螺栓,调节可调杆在连接管内部的移动位置,确定位置后,锁紧紧固螺栓,即可通过管道抱环经过防伤片抱住管道本体,最后锁紧紧固螺栓,保证支撑稳定性,若管道本体发生振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减振隔振器固定不同直径管道的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减震隔振效果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些具体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防伤片,管道抱环,可调杆,连接管,紧固螺栓和横座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夹持不同直径的管道本体,以保证支撑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防护套,缓冲杆,缓冲减振弹簧,挡环,支撑衬管和挡块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减震隔振能力。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挡帽,防护拉绳本体,衔接管,调节螺栓,拉钩和拉环的设置,有利于保证良好的防护作用,并可进行伸拉,避免出现管道下垂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万向隔振器和“Ω”形阻尼隔振块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隔振减振效果。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支撑柱和底座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支撑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防护垫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支撑杆,调节管,翼形螺钉和防护板的设置,有利于支撑调节,保证防护效果。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防护板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防护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万向隔振器;2、“Ω”形阻尼隔振块;3、管道本体;4、支撑柱;5、底座;6、防护垫;7、支撑杆;8、调节管;9、翼形螺钉;10、防护板;11、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1、防伤片;112、管道抱环;113、可调杆;114、连接管;115、紧固螺栓;116、横座;12、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1、防护套;122、缓冲杆;123、缓冲减振弹簧;124、挡环;125、支撑衬管;126、挡块;13、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1、挡帽;132、防护拉绳本体;133、衔接管;134、调节螺栓;135、拉钩;136、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详细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包括万向隔振器1,“Ω”形阻尼隔振块2,管道本体3,支撑柱4,底座5,防护垫6,支撑杆7,调节管8,翼形螺钉9,防护板10,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所述的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四周均螺钉连接有“Ω”形阻尼隔振块2;所述的管道本体3通过“Ω”形阻尼隔振块2设置在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所述的支撑柱4纵向一端螺纹连接底座5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螺纹连接万向隔振器1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底座5底部四角部位均胶接有防护垫6;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一端插接在调节管8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9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防护板10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万向隔振器1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和万向隔振器1相连接;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底座5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和防护板10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包括防伤片111,管道抱环112,可调杆113,连接管114,紧固螺栓115和横座116,所述的防伤片111胶接在管道抱环112的内壁;所述的管道抱环112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该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包括万向隔振器(1),“Ω”形阻尼隔振块(2),管道本体(3),支撑柱(4),底座(5),防护垫(6),支撑杆(7),调节管(8),翼形螺钉(9),防护板(10),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所述的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四周均螺钉连接有“Ω”形阻尼隔振块(2);所述的管道本体(3)通过“Ω”形阻尼隔振块(2)设置在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所述的支撑柱(4)纵向一端螺纹连接底座(5)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螺纹连接万向隔振器(1)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底座(5)底部四角部位均胶接有防护垫(6);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一端插接在调节管(8)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9)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防护板(10)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万向隔振器(1)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和万向隔振器(1)相连接;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底座(5)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和防护板(10)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包括防伤片(111),管道抱环(112),可调杆(113),连接管(114),紧固螺栓(115)和横座(116),所述的防伤片(111)胶接在管道抱环(112)的内壁;所述的管道抱环(112)螺纹连接在可调杆(113)的下端;所述的可调杆(113)纵向插接在连接管(114)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栓(115)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连接管(114)螺栓连接在横座(116)的外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该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包括万向隔振器(1),“Ω”形阻尼隔振块(2),管道本体(3),支撑柱(4),底座(5),防护垫(6),支撑杆(7),调节管(8),翼形螺钉(9),防护板(10),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所述的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四周均螺钉连接有“Ω”形阻尼隔振块(2);所述的管道本体(3)通过“Ω”形阻尼隔振块(2)设置在万向隔振器(1)的内部;所述的支撑柱(4)纵向一端螺纹连接底座(5)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螺纹连接万向隔振器(1)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底座(5)底部四角部位均胶接有防护垫(6);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一端插接在调节管(8)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9)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防护板(10)的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杆(7)纵向下端螺纹连接在万向隔振器(1)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和万向隔振器(1)相连接;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和底座(5)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拉绳结构(13)和防护板(10)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管道支撑抱环结构(11)设置有四个,并且均包括防伤片(111),管道抱环(112),可调杆(113),连接管(114),紧固螺栓(115)和横座(116),所述的防伤片(111)胶接在管道抱环(112)的内壁;所述的管道抱环(112)螺纹连接在可调杆(113)的下端;所述的可调杆(113)纵向插接在连接管(114)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栓(115)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连接管(114)螺栓连接在横座(116)的外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万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防护支管结构(12)设置有两个,并且均包括防护套(121),缓冲杆(122),缓冲减振弹簧(123),挡环(124),支撑衬管(125)和挡块(126),所述的防护套(121)螺纹连接在缓冲杆(122)的上端;所述的缓冲杆(122)外壁套接有缓冲减振弹簧(123);所述的挡环(124)套接在缓冲杆(122)的下端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所述的缓冲杆(122)纵向插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荣郑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智力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