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27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属于矿山应急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救援指挥系统、柔性转动、导向、缓冲、钢丝绳与舱体分动、断绳保护、救援提升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创造性解决手段,实现可视化救援指挥、救生舱柔性转动、通信钢丝绳防扭转等功能,以加强提升舱的通过性和对人员和设备的保护,提高地面大直径钻孔提升救援的成功率、安全性、规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属于矿山应急救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及提升救援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金属矿、煤矿等主要依靠井工开采,当发生冒顶、透水等井下灾害事故造成人员被困时,由于巷道坍塌严重,次生灾害频发,导致井下救援受限。地面救援是一种首先施工大直径应急救援井,然后以提升舱为载体,使用提升设备将被困人员从井下提升至地面的救援方式,具有速度快、可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等特点,在国内外已有多个成功应用实例。国外矿难救援的成功,特别是2010年智利矿难救援的壮举,给予我国矿山救援装备制造企业很大的启发,国内外先后生产了不同规格型号的救援提升舱,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对被救人员和设备的保护性不足、缺乏指导救援系统及方法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及方法从救援指挥系统、柔性转动、导向、缓冲、钢丝绳与舱体分动、断绳保护、救援提升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创造性解决手段,以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保护,提高地面大直径钻孔提升救援的成功率、安全性、规范性。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包括:上舱段(2)、柔性转动装置(3)、人员舱(4),所述上舱段(2)通过柔性转动装置(3)与人员舱(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转动装置(3)包括:柔性旋转座(32)、旋转体(33)、限转块(34)、油杯(35);/n其中,所述柔性旋转座(32)与旋转体(33)通过内外球面配合连接,柔性旋转座(32)与上舱段连接,旋转体(33)穿过柔性旋转座(32)后通过可拆卸方式与人员舱(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包括:上舱段(2)、柔性转动装置(3)、人员舱(4),所述上舱段(2)通过柔性转动装置(3)与人员舱(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转动装置(3)包括:柔性旋转座(32)、旋转体(33)、限转块(34)、油杯(35);
其中,所述柔性旋转座(32)与旋转体(33)通过内外球面配合连接,柔性旋转座(32)与上舱段连接,旋转体(33)穿过柔性旋转座(32)后通过可拆卸方式与人员舱(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其特征在于,柔性旋转座(32)圆周方向对称加工有两个方形凹台,所述方形凹台内设置有限转块(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舱段(2)相连的上导向(1),所述上导向(1)设置有分动装置,所述分动装置包括:悬挂轴(21),与所述悬挂轴(21)连接的接头(27),以及第一垫板(22)、第二垫板(23)、第一止推轴承(24)、第二止推轴承(25);
其中,所述第一垫板(22)安装在悬挂轴(21)台肩上,第一止推轴承(24)两个端面分别与第一垫板(22)和接头(27)下凹槽端面接触;第二止推轴承(25)两个端面分别与接头(27)上凹槽端面和第二垫板(23)接触;锁紧螺母(26)通过悬挂轴(21)上的紧固螺纹将第一止推轴承(24)、第二止推轴承(25)、第一垫板(22)、第二垫板(23)、接头(27)压紧至悬挂轴(21)的台肩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轴(21)上端面设置有滑环安装座(31),所述滑环安装座(31)上设置防爆滑环(30),防爆滑环(30)的上部导线通过拉板(29)固定在接头(27)上,所述防爆滑环(30)的滑环上部与下部通过防爆电刷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柔性救援提升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段(2)设置有上侧缓冲结构,所述上侧缓冲结构包括在圆周方向均布的若干组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祖杰王龙鹏凡东陈果刘庆修何玢洁罗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