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0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救灾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底部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底座,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机器人主体前端设置有探照灯,探照灯同一水平面设置有摄像头,履带内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主动轮,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轮轴,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摆臂装置,各组摆臂装置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横向连接杆,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一端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机器人主体内部中段设置有自动收卷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摆臂装置以及调节装置,有效的避免该设备凹陷带来的不便,供能方式多样,工作时间长,救援效率高,能够第一时间为受灾人员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煤矿救灾
,具体为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井下发生爆炸事故后,还存在着大量的瓦斯气体,遇到明火或者高温时仍有可能引起爆炸的危险。这给救援队的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矿用救灾机器人出现了,代替了救援队工作人员,进行受灾人员的位置确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因此,煤矿救灾机器人在矿难后的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救援队员的生命带来了安装保障。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煤矿救灾机器人,多采用无线通讯,在井下由于吸收、反射等原因,传输距离是有限的。2、现有的煤矿救灾机器人,适用环境能力差,经过凹坑时,容易陷入,导致救援无法进行。3、现有的煤矿救灾机器人,供电模式单一,工作时间短,影响施救效率。4、现有的煤矿救灾机器人,不具备驮运功能,无法第一时间对受灾人员进行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解决了多采用无线通讯,在井下由于吸收、反射等原因,传输距离是有限的,适用环境能力差,经过凹坑时,容易陷入,导致救援无法进行,供电模式单一,工作时间短,影响施救效率,不具备驮运功能,无法第一时间对受灾人员进行帮助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所述机器人主体前端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同一水平面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履带内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上套设有从动轮,各组所述轮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摆臂装置,各组所述摆臂装置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外表面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套接有卡槽,所述横向连接杆位于机器人主体内腔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内腔设置有推杆滑块,所述机器人主体内腔开设有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壁位于横向连接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摆臂装置靠近调节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安装腔,所述调节装置由推动螺杆与推动螺母连接构成,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端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蓄电池一侧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中段设置有自动收卷线装置,所述自动收卷线装置内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外表面裹覆有光纤,所述接线柱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接线柱一侧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位于自动收卷线装置前端设置有两组传感器模块,所述两组传感器模块之间设置有防爆开关以及防爆接线座。该煤矿救灾机器人采用光纤传输,能够在井下维持较长距离的行走,同时设置有自动收卷线装置,使得该机器人避免了在往返运作时,线路收不回而缠绕于障碍物上,通过设置有调节装置以及摆臂装置,能够使得该机器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经过凹坑时避免陷入,给救援带来不便,通过设置有蓄电池以及防爆接线座,使得该设备供能方式具有多样化,增加了该机器人运作的时间,提升了救援效率,通过设置有可拆卸式载物板,能够驮运一些救助物资,对受灾人员进行帮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所述底座的前方中间特点位置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同一水平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采用高亮的LED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两组传感器模块,所述两组传感器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爆开关和防爆接线座,所述防爆接线座和防爆开关均设置有两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通过卡扣卡接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尺寸与机器人主体顶部尺寸一致,所述载物板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载物板两侧均设置有绑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履带内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外表面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卡接于履带内部,所述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若干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尺寸大于从动轮,所述各从动轮之间均连接有传动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臂装置由横向连接杆与电动推杆组成,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机器人主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滑块,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开设有与推动滑块相适配的滑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主体外臂位于横向连接杆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摆臂装置靠近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安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机器人主体后端贯穿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蓄电池与电源接口之间存在有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各电学元件均与蓄电池存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装置由推动螺杆以及推动螺母构成,所述推动螺杆和推动螺母之间存在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摄像头和探照灯,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履带,底座的前方中间特点位置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同一水平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探照灯,探照灯采用高亮的LED灯,可以对煤矿内部环境进行较全面的观测,提升了该机器人的救援效率。2、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防爆开关和防爆接线座,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两组传感器模块,两组传感器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爆开关和防爆接线座,防爆接线座和防爆开关均设置有两组,开关能控制该机器人运作以及关闭,防爆设置使得该机器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3、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载物板,机器人主体顶部通过卡扣卡接有载物板,载物板尺寸与机器人主体顶部尺寸一致,载物板为可拆卸式结构,载物板两侧均设置有绑带,使得该机器人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受灾人员,能够驮运少量物资。4、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履带,履带内部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外表面设置有卡齿,卡齿卡接于履带内部,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若干组从动轮,主动轮尺寸大于从动轮,各从动轮之间均连接有传动带,使得该机器人运作更加迅捷,提升了救援效率。5、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电动推杆,摆臂装置由横向连接杆与电动推杆组成,电动推杆位于机器人主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推动滑块,机器人主体内部开设有与推动滑块相适配的滑槽,能够带动摆臂装置伸缩,使得摆臂装置能够更加灵活,避免了该机器人陷入凹坑中,影响救援进度。6、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机器人主体外臂位于横向连接杆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摆臂装置靠近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安装腔,调节装置能够控制摆臂装置的高度,使得其接触地面,撑起机器人主体,避免了凹陷,影响工作效率。7、该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通过设置蓄电池,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所述机器人主体前端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同一水平面设置有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履带内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上套设有从动轮,各组所述轮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摆臂装置,各组所述摆臂装置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外表面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套接有卡槽,所述横向连接杆位于机器人主体内腔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内腔设置有推杆滑块,所述机器人主体内腔开设有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壁位于横向连接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摆臂装置靠近调节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安装腔,所述调节装置由推动螺杆与推动螺母连接构成,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端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蓄电池一侧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中段设置有自动收卷线装置,所述自动收卷线装置内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外表面裹覆有光纤,所述接线柱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接线柱一侧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位于自动收卷线装置前端设置有两组传感器模块,所述两组传感器模块之间设置有防爆开关以及防爆接线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所述机器人主体前端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同一水平面设置有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置有载物板,所述履带内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履带内部底端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上套设有从动轮,各组所述轮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机器人主体两侧设置有摆臂装置,各组所述摆臂装置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外表面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套接有卡槽,所述横向连接杆位于机器人主体内腔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内腔设置有推杆滑块,所述机器人主体内腔开设有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壁位于横向连接杆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摆臂装置靠近调节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安装腔,所述调节装置由推动螺杆与推动螺母连接构成,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后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一端贯穿于机器人主体后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蓄电池一侧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中段设置有自动收卷线装置,所述自动收卷线装置内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外表面裹覆有光纤,所述接线柱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接线柱一侧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位于自动收卷线装置前端设置有两组传感器模块,所述两组传感器模块之间设置有防爆开关以及防爆接线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履带,所述底座的前方中间特点位置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同一水平位置的两侧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采用高亮的LED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救灾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立伟李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