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25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井井口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两个叶片泵转子,称为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两个叶片泵转子分别与阀体共同构成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安装在同一根旋转轴上;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掺水通道,掺水通道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位于阀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均位于阀体的外表面,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掺水通道交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井口组合阀,可在去除油液内气体后对油液进行计量,从而有效提高了油井产量的计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井井口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
技术介绍
在油田生产中,需要在油井的井口设置流量计量装置,以便掌握单井产量。油井产出的油液中往往带有一定量的油层气,油层气的存在会对油液计量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油液计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两个叶片泵转子,称为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两个叶片泵转子分别与阀体共同构成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安装在同一根旋转轴上;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掺水通道,掺水通道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位于阀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均位于阀体的外表面,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掺水通道交汇;所述旋转轴伸出阀体外部,阀体外部与该旋转轴对应设置有用于测量旋转轴转数的转数计量模块。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水通道的轴线为一条直线,掺水通道沿水流方向依次分为小直径区段、变径区段和大直径区段,变径区段的内表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叶片泵的介质出口交汇在变径区段的侧面,所述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交汇在小直径区段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井口组合阀,可在去除油液内气体后对油液进行计量,从而有效提高了油井产量的计量精度。2、生产实际中,为了提高油液计量精度,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来分离油液内的气体,技术思路是如何将已经输送至井口的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基于这一技术思路研发出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而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技术偏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井口将油套环空内的气体不断泵送出去,使油套环空的压力减小,继而使油套环空内油液中的气体在进入油管前析出,从而设计出了一款比现有技术更加简单实用的油液计量产品。同时,油套环空的压力减小后,井下地层的渗透率得以提高,可有效促进油井产量的增加。3、本专利技术可将油液中分离出的气体重新混入生产管线,从而避免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4、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力来自油管内油液的自然压力,无需外部动力,因此结构更加简单,也更容易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剖视图。图中:1、转数计量模块,2、旋转轴,3、阀体,4、伞齿轮,5、第一转子,6、大直径区段,7、变径区段,8、小直径区段,9、第二转子,10、传动轴,11、介质入口,12、介质出口,14、叶片,1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阀体3,阀体3内设置有两个叶片泵转子,称为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两个叶片泵转子分别与阀体3共同构成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所述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安装在同一根旋转轴2上。所述阀体3内设置有掺水通道,掺水通道的介质入口11和介质出口12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11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均与所述掺水通道交汇。现有技术中,叶片泵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元件,其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偏心设置,转子的圆周上沿径向插装有叶片,转子旋转后,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滑动并抵在定子的内壁上,从而形成多个封闭的腔式,转子旋转时,介质在容积差的作用下从转子的一侧输送到另一侧,实现泵送功能。叶片泵是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其功能和原理清晰记载在《机械设计手册》等工具书中,再次不再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现有叶片泵的结构,将叶片泵的远离反向应用反向应用,通过利用井液压力驱动第一转子5旋转,继而驱动第二转子9旋转,通过第一转子5的旋转实现计量,通过第二转子9的旋转实现泵气,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实施时,还可在叶片的插槽内设置弹簧,叶片在该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保持远离第一转子5和/或第二转子9的运动趋势,可保证叶片始终贴合在阀体的内壁上。安装时,第一叶片泵的介质入口11与油管连接,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11与油套环空连接。工作时,来自油管的带压油液进入第一叶片泵的入口一侧,油液推动第一转子5旋转,第一转子5旋转后,油液进入第一叶片泵的出口一侧继而经由第一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汇入掺水通道。同时,旋转后的第一转子5驱动第二转子9旋转,旋转的第二转子9对油套环空内的气体产生泵送作用,泵送的气体经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汇入掺水通道。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井口组合阀,可在去除油液内气体后对油液进行计量,从而有效提高了油井产量的计量精度。生产实际中,为了提高油液计量精度,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来分离油液内的气体,技术思路是如何将已经输送至井口的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基于这一技术思路研发出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而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技术偏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井口将油套环空内的气体不断泵送出去,使油套环空的压力减小,继而使油套环空内油液中的气体在进入油管前析出,从而设计出了一款比现有技术更加简单实用的油液计量产品。同时,油套环空的压力减小后,井下地层的渗透率得以提高,可有效促进油井产量的增加。所述第一转子5的旋转轴2伸出阀体3外部,阀体3外部与该旋转轴2对应设置有用于测量旋转轴2转数的转数计量模块1。因为第一叶片泵的排量是确定的,因此,通过计量第一转子5的转数便可计算出准确的流量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转数计量模块1在工业应用中很常见,如电机转数计量,计数跳绳等,故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水通道的轴线为一条直线,掺水通道沿水流方向依次分为小直径区段8、变径区段7和大直径区段6,变径区段7的内表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交汇在变径区段7的侧面,所述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交汇在小直径区段8的侧面。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可将油液中分离出的气体重新混入生产管线,从而避免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之间的传动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分别安装在两根旋转轴2上,并且两根旋转轴的轴端通过两对伞齿轮4和一根传动轴10实现动力传递。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伞齿轮4可调节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的转速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包括阀体(3),其特征在于:阀体(3)内设置有两个叶片泵转子,称为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两个叶片泵转子分别与阀体(3)共同构成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n所述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安装在同一根旋转轴(2)上;/n所述阀体(3)内设置有掺水通道,掺水通道的介质入口(11)和介质出口(12)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n所述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11)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均与所述掺水通道交汇;/n所述旋转轴(2)伸出阀体(3)外部,阀体(3)外部与该旋转轴(2)对应设置有用于测量旋转轴(2)转数的转数计量模块(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井口液量计量和增产功能的井口组合阀,包括阀体(3),其特征在于:阀体(3)内设置有两个叶片泵转子,称为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两个叶片泵转子分别与阀体(3)共同构成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
所述第一转子(5)和第二转子(9)安装在同一根旋转轴(2)上;
所述阀体(3)内设置有掺水通道,掺水通道的介质入口(11)和介质出口(12)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入口(11)均位于阀体(3)的外表面,第一叶片泵和第二叶片泵的介质出口(12)均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书民孙孝东荆栋张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山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