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19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吊顶结构,属于室内顶部装饰设计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于楼板底部的吊杆和固定于吊杆底部的格栅,楼板底部间隔设置有喷淋头;格栅包括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固定单元固定于吊杆的底部,活动单元转动连接于固定单元的边缘,且吊杆和活动单元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单元相对固定单元向上或者向下转动的驱动件;初始状态,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组合位于同一平面;当活动单元转动后,楼板底部的喷淋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活动单元的背离固定单元一侧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间隔。本申请既能够满足美观要求,也能够满足消防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结构
本申请涉及室内顶部装饰设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吊顶是室内装饰中一种用于遮蔽楼板顶部裸露的横梁等结构而制作的降低层高的装饰结构。目前,常用的吊顶结构有石膏吊顶、集成吊顶、格栅吊顶等。通常,为了,满足消防要求,吊顶结构的下表面需要设置喷淋头,满足火灾时的延长救援时间的作用。参照图,室内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美观要求,会采用格栅吊顶,并将喷淋头设置在楼板下表面,即将喷淋头隐藏在楼板和格栅吊顶之间的空间内。但是,当出现火灾情况时,由于格栅吊顶中格栅的阻挡,会导致喷淋头对火势的灭火效果下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吊顶结构,既能够满足美观要求,也能够满足消防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既能够满足美观要求,也能够满足消防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吊顶结构。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楼板底部的吊杆和固定于吊杆底部的格栅,楼板底部间隔设置有喷淋头;所述格栅包括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于吊杆的底部,所述活动单元转动连接于固定单元的边缘,且所述吊杆和活动单元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单元相对固定单元向上或者向下转动的驱动件;初始状态,所述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组合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活动单元转动后,楼板底部的喷淋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活动单元的背离固定单元一侧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间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情况时,启动驱动件驱动活动单元相对固定单元转动,使得喷淋头从格栅中裸露,从而能够没有阻碍地进行灭火,能够提高灭火效率。可选的,所述楼板之间、喷淋头和楼板之间增设有驱动电缸,驱动电缸沿竖向设置;所述活动单元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向上转动,喷淋头在对应驱动电缸驱动下能够向下运动并穿过相邻活动单元形成的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时,先启动驱动件驱动活动单元转动,然后利用驱动电缸驱动喷淋头向下运动,降低倾斜的活动单元喷淋头中喷出的水雾的影响,从而扩大喷淋头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灭火效果。可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横杆和多根相互平行的纵杆,横杆和纵杆相互垂直设置,且所有所述纵杆均容纳于边缘的两根横杆之间的区域;所述活动单元设置于固定单元横杆方向的两侧,且活动单元沿着横杆方向布置有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横杆和纵杆交错布置的方式,能够使得两者组合形成整体,便于通过吊杆传递固定单元上的重力荷载。固定单元可以沿着楼板的某一个边长进行设置,横杆的长度通过拼接和楼板的前述边长等同。在同一个固定单元上布置多个活动单元,从而便于单独驱动对应的活动单元,降低驱动件的负荷。可选的,所述活动单元包括外框和固定于外框内部的杆件,所述外框和横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框的设置能够使得活动单元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对外框进行转动时,能够提高活动单元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外框和横杆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合页包括转轴以及转动连接于转轴两侧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当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横杆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于外框顶部,且横杆侧壁和外框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状态下,横杆侧壁和外框侧壁贴合,从而对外框进行更好的限位,提高活动单元和固定单元之间的平衡性。同时能够保证格栅背离楼板一侧的平整度,使用者从格栅底部进行观望时具备更好的感官效果。可选的,所述吊杆固定于横杆和纵杆相交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吊杆对固定单元的固定效果。可选的,所述吊杆位于纵杆的中部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单元传递到吊杆上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保证格栅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缸,每个所述活动单元上均连接有两个气缸,同一个活动单元上的两个气缸通过同一个气泵驱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一个活动单元上的电缸能够同步运动,从而保证活动单元运动过程的结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置固定单元和活动单元,通过驱动活动单元转动使得喷淋头能够裸露,从而更好地进行灭火;2.活动单元向上转动后,驱动喷淋头向下运动并从两个转动后的活动单元之间伸出,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中沿着楼板宽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图4是图1中活动单元向上转动且喷淋头下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杆;2、格栅;21、固定单元;211、横杆;212、纵杆;22、活动单元;221、外框;222、杆件;3、楼板;31、喷淋头;311、驱动电缸;32、管线夹具;4、合页;41、转轴;42、第一连接片;43、第二连接片;5、气缸;51、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吊顶结构。结合图1和图2,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楼板3底部的吊杆1和固定于吊杆1底部的格栅2,楼板3底部间隔设置有喷淋头31。格栅2包括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固定单元21沿着楼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固定单元21相互平行且形成间隔。每个固定单元21的两侧均设置多个沿着固定单元21长度方向排布的活动单元22,活动单元22转动连接于固定单元21上。初始状态,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拼合形成整体,该整体平行于楼板3下表面,且喷淋头31位于沿楼板3宽度方向相邻的活动单元22衔接位置的正上方。当活动单元22向上转动后,喷淋头31从相邻活动单元22之间的间隙裸露,便于灭火。为了实现更好的灭火效果,喷淋头31和楼板3之间固定有沿竖向设置的驱动电缸311,便于喷淋头31能够从相邻的活动单元22之间伸出,从而扩大喷淋头31的喷洒面积。喷淋头31的管路沿着楼板3下表面布置并用管线夹具32固定在楼板3上,且距离喷淋头31最近的管线夹具32和喷淋头31之间预留有足够喷淋头31向下移动的管路长度。固定单元21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横杆211和多根相互平行的纵杆212,横杆211平行于楼板3的长度方向,纵杆212垂直于横杆211设置,且所有纵杆212均容纳于边缘的两根横杆211之间的区域。吊杆1固定于纵杆212的中部区域,且吊杆1的连接点横杆211和纵杆212相交的位置,从而对固定单元21进行稳定的支撑。活动单元22包括呈方形设置的外框221和固定于外框221内部的杆件222,杆件22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外框221和横杆211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合页4包括转轴41以及转动连接于转轴41两侧的第一连接片42和第二连接片43。当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一连接片42固定于横杆211顶部,第二连接片43固定于外框221顶部,且横杆211侧壁和外框221侧壁贴合,沿着楼板3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活动单元22的外框221之间形成有间隙,能够便于两个外框221顺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楼板(3)底部的吊杆(1)和固定于吊杆(1)底部的格栅(2),楼板(3)底部间隔设置有喷淋头(3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包括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所述固定单元(21)固定于吊杆(1)的底部,所述活动单元(22)转动连接于固定单元(21)的边缘,且所述吊杆(1)和活动单元(22)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单元(22)相对固定单元(21)向上或者向下转动的驱动件;/n初始状态,所述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组合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活动单元(22)转动后,楼板(3)底部的喷淋头(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活动单元(22)的背离固定单元(21)一侧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楼板(3)底部的吊杆(1)和固定于吊杆(1)底部的格栅(2),楼板(3)底部间隔设置有喷淋头(3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包括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所述固定单元(21)固定于吊杆(1)的底部,所述活动单元(22)转动连接于固定单元(21)的边缘,且所述吊杆(1)和活动单元(22)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单元(22)相对固定单元(21)向上或者向下转动的驱动件;
初始状态,所述固定单元(21)和活动单元(22)组合位于同一平面;当所述活动单元(22)转动后,楼板(3)底部的喷淋头(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活动单元(22)的背离固定单元(21)一侧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3)之间、喷淋头(31)和楼板(3)之间增设有驱动电缸(311),驱动电缸(311)沿竖向设置;所述活动单元(22)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向上转动,喷淋头(31)在对应驱动电缸(311)驱动下能够向下运动并穿过相邻活动单元(22)形成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21)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横杆(211)和多根相互平行的纵杆(212),横杆(211)和纵杆(212)相互垂直设置,且所有所述纵杆(212)均容纳于边缘的两根横杆(211)之间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静杨望川林彬贤詹华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