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边坡防护
,涉及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对铁路、公路的投资稳定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高峰期,多条新建线路相继开通。路基作为承载上部静载和动载的直接结构,其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与使用舒适度,而路基的使用性能可能会受到两侧边坡失稳影响,比如边坡溜方和滑坡等都会导致路基遭到严重损坏,所以应当将边坡防护作为路基防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边坡防护,保证边坡稳定才能确保路基的安全性。在实际工程边坡防护时,一般的土质和岩质边坡通常采用框架梁、人字形骨架或拱形骨架等防护结构形式进行防护。这类防护结构的骨架一般采用普通混凝土在边坡表面预先开设的沟槽中浇筑而成,属于兼顾了坡表排水功能的刚性结构物。然而,这类普通混凝土刚性防护结构极易受到雨水冲刷从而导致防护结构下部土体掏空,产生的空隙使混凝土骨架无法紧密附着在坡表。长此以往,将造成混凝土骨架不均匀沉降、开裂甚至折断,一旦这些骨架出现裂隙和破碎而得不到及时修复,从上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防护骨架(1),多个防护骨架(1)阵列布置形成若干个三角形稳定结构,每个三角形内部设有植被层(13);同列的防护骨架(1)紧密接触,同行的相邻防护骨架(1)之间设有排水渠(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防护骨架(1),多个防护骨架(1)阵列布置形成若干个三角形稳定结构,每个三角形内部设有植被层(13);同列的防护骨架(1)紧密接触,同行的相邻防护骨架(1)之间设有排水渠(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骨架(1)是由第一L型结构单元(3)、第二L型结构单元(4)和爪型结构单元(5)构成,第一L型结构单元(3)、第二L型结构单元(4)和爪型结构单元(5)的上表面平齐;爪型结构单元(5)开口向下,第一L型结构单元(3)和第二L型结构单元(4)分别设于爪型结构单元(5)的两侧,第一L型结构单元(3)和第二L型结构单元(4)的结构左右对称、开口相对,第一L型结构单元(3)、第二L型结构单元(4)的支部端面与爪型结构单元(5)相应位置的形状相配合且存在间距,以形成导水槽(15);同行的相邻防护骨架(1)之间存在间距形成排水渠(14),导水槽(15)和排水渠(14)共同构成排水结构(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爪型结构单元(5)由中间防护骨架(8)、左斜防护骨架(9)、右斜防护骨架(10)组成;第一L型结构单元(3)、第二L型结构单元(4)均由横向防护骨架(6)和竖向防护骨架(7)组成,排水渠(14)两侧第一L型结构单元(3)、第二L型结构单元(4)的竖向防护骨架(7)上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使得排水渠(14)的宽度间隔变化,排水渠(14)两侧的三岔节点处的宽度由窄变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设置的竖向防护骨架(7)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竖向防护骨架(7)相互远离的侧面竖直,竖向防护骨架(7)相互靠近的侧面下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竖向防护骨架(7)相互靠近的侧面下端设有扩大下端口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14)两侧最顶端、最底端的竖向防护骨架(7)没有倾斜,排水渠(14)最顶端的宽度与下层相邻两个竖向防护骨架(7)间距最窄处相同,排水渠(14)最底端的宽度与上层相邻两个竖向防护骨架(7)间距最宽处相同;同一排水渠(14)两侧的两个邻近竖向防护骨架(7)下端间距相同,同一排水渠(14)两侧的竖向防护骨架(7)倾斜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骨架(1)是自愈柔性混凝土浇筑的实体结构,自愈柔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细骨料870~930份、粗骨料820~880份、水泥422~462份、水230~260份、脂环族类环氧树脂13~20份、橡胶颗粒5~20份、高强度纤维6~10份、自愈性凝胶5-9份;自愈性凝胶是基于琼脂糖/聚乙烯醇双网络的自愈水凝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愈柔性混凝土边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乾丰,曾铃,付宏渊,罗锦涛,戚双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