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142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及方法,包括主桁架和桥面吊机,桥面吊机下方有轨道梁,主桁架一端与桥面吊机连接且下方通过立杆连接前支撑,主桁架另一端通过斜杆连接前支撑,桥面吊机包括互相转换的首节段吊装结构和横梁转换结构两种,首节段吊装结构的尾部宽度大于横梁转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横联桁架、下横联桁架和后锚固系统一的相互协作,使桥面吊机尾部加宽,从而实现桥面吊机首节段吊装对塔柱的避让,完成桥面吊机首节段吊装尾部过塔。本发明专利技术吊装体系保证桥面吊机吊装过程中受力合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解决了首节梁段吊装时桥面吊机尾部过塔。同时实现了桥面吊机转换过程的低风险转换,且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斜拉桥上部结构主梁安装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大跨径中央双索面结构的桥梁被更多的应用,而大跨径中央双索面结构的桥梁上部结构安装施工时,在桥面吊机进行首节段悬臂吊装时,由于受到索塔的影响,桥面吊机进行首节段悬臂吊装时需要解决尾部避塔问题,在桥面吊机进行后续梁段悬臂前,完成桥面吊机的体系转换,以适应后续标准梁段的悬臂吊装。国内外现有的斜拉桥上部结构梁段吊装多采用两台桥面吊机抬吊的方式进行吊装,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梁段自重较大,采用两台桥面吊机抬吊的施工方式,使得梁段受力状态与成桥后梁段受力状态偏差较大,会使斜拉索张拉数据难以控制,且影响成桥后桥梁线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方法,操作简便。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和桥面吊机,所述桥面吊机下方有轨道梁,所述主桁架一端与桥面吊机连接且下方通过立杆连接前支撑,所述主桁架另一端通过斜杆连接前支撑,所述桥面吊机包括互相转换的首节段吊装结构和横梁转换结构两种,所述首节段吊装结构的尾部宽度大于横梁转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和桥面吊机,所述桥面吊机下方有轨道梁,所述主桁架一端与桥面吊机连接且下方通过立杆连接前支撑,所述主桁架另一端通过斜杆连接前支撑,所述桥面吊机包括互相转换的首节段吊装结构和横梁转换结构两种,所述首节段吊装结构的尾部宽度大于横梁转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段吊装结构包括上横联桁架、下横联桁架和后锚固系统一,所述上横联桁架一端与主桁架连接,所述上横联桁架另一端与第一后拉杆连接,所述第一后拉杆与后锚固系统一连接,所述后锚固系统一与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后锚固系统一与连接结构均通过反扣装置嵌于轨道梁上;
所述下横联桁架一端与后锚固系统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下弦杆,所述第一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前支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转换结构包括第一接长杆、第一后拉杆、后锚固系统二、第二接长杆和第一下弦杆,所述第一接长杆一端与主桁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后拉杆连接形成第二后拉杆,所述第一后拉杆另一端与后锚固系统二连接,所述第一下弦杆的一端与前支撑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长杆连接形成第二下弦杆,所述第二下弦杆通过第二接长杆与后锚固系统二连接,所述后锚固系统二与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后锚固系统二与连接结构均通过反扣装置嵌于轨道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系统一包括连接板和后锚点,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底端与后锚点连接,所述连接板顶端与连接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桥面吊装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系统二包括后锚固横梁、连接板和后锚点,所述连接板为两个均竖直设置,所述后锚固横梁设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后锚固横梁上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连接板底端与后锚点连接,所述连接板顶端与连接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常生荆刚毅杜洪池马建勇马志青刘勋蒋能世王海海李华清陈爱民张永丽柳莹刘志霄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