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514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包括:连接盘、索夹和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其中,所述连接盘用于与钢导管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上;所述索夹用于套设在所述斜拉索上,且所述索夹上设有连接耳板;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每个阻尼器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耳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控制多个方向产生振动,尤其是无法对面外产生减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大跨度斜拉桥的发展,斜拉索存在长度长,柔度大、阻尼小的问题,在风环境下容易发生振动问题,目前广泛采用附加阻尼器的方式抑制斜拉索振动。拉索的振动方向一般与风向垂直,当外界风荷载与桥轴向基本平行时,拉索便会发生明显的面外振动(横桥向振动)。已有的案例表明,斜拉索面内面外的振动均有发生,以往应用较多的内置式减振圈在各个方向上效果基本一致,但其减振性能有限。而外置式减振器需要安装在拉索和箱梁之间,则对桥梁景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体积较小的粘滞阻尼器安装在斜拉索钢导管和防水罩之间的内置式阻尼减振方式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需要保证在面内面外均有较好阻尼减振效果。专利号为CN106609493B的中国专利“斜拉索内置式阻尼减振装置”,采用对称布置的两个粘滞阻尼器安装在与桥梁预埋管相连接的支座连接筒内,控制拉索的振动。但是当拉索开始发生面外振动时,阻尼器整体发生转动,阻尼器横向阻尼力分量接近为0,无法发挥面外减振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控制多个方向产生振动,尤其是无法对面外产生减振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包括:连接盘,其用于与钢导管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上;索夹,其用于套设在所述斜拉索上,且所述索夹上设有连接耳板;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每个阻尼器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耳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阻尼器,所述连接耳板包括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其中两个所述阻尼器与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第二耳板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三个所述阻尼器相互呈度夹角。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关于所述索夹对称设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耳板的长度,两个所述阻尼器端部与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阻尼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耳板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与所述连接盘通过设于所述连接盘上的连接支耳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阻尼器外侧的连接护筒,其与所述连接盘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盘为法兰盘,其包括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上法兰与所述连接护筒连接,所述下法兰用于与所述钢导管连接。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一端用于套设在所述斜拉索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护筒上。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索夹与斜拉索之间还设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使用该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时,将连接盘与钢导管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上,连接盘与斜拉索之间留有间隙。将索夹套设在斜拉索上,将两个或者多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一端与索夹上的连接耳板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盘转动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将将各个方向产生的振动都可以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减振,可对斜拉索的面内和面外均发挥减振作用,避免了平行式的设置方式只能对面内振动发挥作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轴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横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三维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轴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横向示意图。图中:1、连接盘;11、上法兰;12、下法兰;13、连接支耳;2、钢导管;3、斜拉索;4、索夹;41、连接耳板;411、第一耳板;412、第二耳板;5、阻尼器;6、连接护筒;7、防水罩;8、销轴;9、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三维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三维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包括:连接盘1、索夹4和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5。连接盘1用于与钢导管2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3上;索夹4用于套设在斜拉索3上,且索夹4上设有连接耳板41;每个阻尼器5的一端均与连接耳板4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盘1转动连接。在使用该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时,将连接盘1与钢导管2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3上,连接盘1与斜拉索3之间留有间隙。将索夹4套设在斜拉索3上,将两个或者多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5一端与索夹4上的连接耳板4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盘1转动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可对斜拉索的面内和面外均发挥减振作用,避免了平行式的设置方式只能对面内振动发挥作用的问题。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轴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两个阻尼器的装置横向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阻尼器在有限的布置空间内采用一定的角度α进行布置,角度为60°~90°,增加阻尼器在面外的阻尼分力。假定阻尼器产生的总阻尼力为F,阻尼器的夹角为α,横向阻尼力的分量为F·sin(α/2),竖向阻尼力分量为F·cos(α/2)。α∈[π/3,π/2],横向阻尼力分量在0.5F到0.707F之间,竖向阻尼力分量在0.707F到0.866F之间,两个方向上减振的阻尼对数衰减率均可以满足要求。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轴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设三个阻尼器的装置横向示意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还包括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阻尼器5,连接耳板41包括第一耳板411和第二耳板412,其中两个阻尼器5与第一耳板411转动连接,另一阻尼器5与第二耳板4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耳板411和第二耳板412将三个阻尼器5安装在连接盘1上,实现三个阻尼器5呈三角形设置,可实现对斜拉索3各个方向的振动发挥减振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布置方式,设置更多个数的阻尼器5,实现对各个斜拉索3振动方向的减振效果。一些可选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盘(1),其用于与钢导管(2)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3)上;/n索夹(4),其用于套设在所述斜拉索(3)上,且所述索夹(4)上设有连接耳板(41);/n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5),每个阻尼器(5)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耳板(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盘(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盘(1),其用于与钢导管(2)连接,并套设在斜拉索(3)上;
索夹(4),其用于套设在所述斜拉索(3)上,且所述索夹(4)上设有连接耳板(41);
至少两个呈设定角度设置的阻尼器(5),每个阻尼器(5)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耳板(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盘(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阻尼器(5),所述连接耳板(41)包括第一耳板(411)和第二耳板(412),其中两个所述阻尼器(5)与第一耳板(411)连接,另一所述阻尼器(5)与所述第二耳板(41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阻尼器(5)相互呈60度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411)和第二耳板(412)关于所述索夹(4)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内置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4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琪尹康李东超盛能军刘鹏飞汪正兴王如铖王泽豪赵海威吕江张汉卫陶金峰赵智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