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10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储痰容器,储痰容器内设置有容腔,容腔上端口连接有接收管,接收管设置有第一阀门,接收管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输送管的上方连接有吸筒,吸筒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活塞和推杆,推杆外连接有手柄,手柄设置在吸筒的后端外部,活塞的前侧设置有与吸筒相配合的挡板,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输送管设置在挡板前侧外,吸筒的前端底侧设置有吸入口,吸入口内设置有单向阀,吸入口前端设有吸痰管,吸入口和吸痰管通过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有利于痰液收集和后续痰液留样检测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
技术介绍
在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中,通过痰液查找结核菌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当患者昏迷或无力咳嗽时,此时就不适合患者单独留痰液,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装置内,但是集痰装置大多数易泄漏,增大了病原体污染危险,不利于留样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解决了患者不能单独留痰时痰液收集和后续留样检测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储痰容器,所述包括储痰容器,所述储痰容器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上端口连接有接收管,所述接收管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接收管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输送管的上方连接有吸筒,所述吸筒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活塞和推杆,所述推杆外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吸筒的后端外部,所述活塞的前侧设置有与吸筒相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输送管设置在挡板前侧外,所述吸筒的前端底侧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吸入口前端设有吸痰管,所述吸入口和吸痰管通过接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痰容器外壁设置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储痰容器内的容腔为锥形内腔。进一步地,所述储痰容器外壁上部设置有环口,,所述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相配合的密封盖,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密封盖内,所述环口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内壁设置有与环口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密封盖与环口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痰管的顶端为圆弧状结构,且吸痰管顶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痰孔。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与吸筒接触部为倒锥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挡板的上部位置。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针提供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通过设置储痰容器,储痰容器内设置有圆锥形容腔,边角处不易残留痰液,易于后续留样处理和清洗。通过设置吸筒,吸筒内设置有挡板,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挡板的上部位置,使得痰液被吸入吸筒后尽量少吸附到活塞上,既保证活塞尽量干净不被弄脏,避免痰液暴露在外感染他人,又保证后续的集痰操作。通过设置输送管和接收管,输送管设置有第二阀门,用于输送痰液,当痰液输送进储痰容器达到一定量时,关闭第二阀门,避免剩余痰液流出,输送管与吸筒接触部为倒锥形结构,增大痰液的收集量,便于吸筒的痰液通过输送管经过接收管流进储痰容器的容腔内,接收管设置有第一阀门,用于接收痰液,当痰液收集完成后,关闭第一阀门,对储痰容器密封,避免痰液在送检过程中泄漏。通过设置密封盖,密封盖与储痰容器的环口旋紧密封,对储痰容器进一步密封。避免有人接触到接收管口受到感染,痰液收集后加盖贴标及时送检,以免发生变质、杂菌污染。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储痰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挡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液容器,2-接收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输送管、6-吸痰管、7-接管、8-单向阀、9-吸入口、10-吸筒、11-挡板、12-活塞、13-推杆、14-手柄、111-容腔、112-环口、113-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考图1至图3,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包括储痰容器1,储痰容器1内设置有容腔111,优选地,储痰容器1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储痰容器1外壁设置为圆筒形,储痰容器1内的容腔111为圆锥形内腔,圆锥形内腔底面与侧曲面光滑过渡,边角处不易残留痰液,易于后续留样处理和清洗;储痰容器1内的容腔111上端口连接有接收管2,接收管2设置有第一阀门3,用于接收痰液,当痰液收集完成后,关闭第一阀门,避免痰液在送检过程中泄漏,接收管2上端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有输送管5,输送管5设置有第二阀门4,用于输送痰液,当痰液输送到一定量时,关闭第二阀门,避免剩余痰液流出,输送管5的上方连接有吸筒10,优选地,输送管5的上方连接吸筒10的结构为倒锥形结构,增大痰液的收集量,便于吸筒10的痰液通过输送管5流进接收管2内;吸筒10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活塞12和推杆13,推杆外连接有手柄14,手柄14设置在吸筒10的后端外部,活塞12的前侧设置有与吸筒10相配合的挡板11,挡板1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输送管5设置在挡板11前侧外,优选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挡板11的上部位置,使得痰液被吸入吸筒10后尽量少吸附到活塞12上,既保证活塞12尽量干净不被弄脏,避免痰液暴露在外感染他人,又保证后续的集痰操作;吸筒10的前端底侧设置有吸入口9,吸入口9内设置有单向阀8,防止痰液倒流,吸入口9前端设有吸痰管6,吸入口9和吸痰管6通过接管7连接,优选地,吸痰管的顶端为圆弧状,且吸痰管顶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痰孔,用于吸取痰液;储痰容器1外壁上部设置有环口112,环口112上可拆卸连接有相配合的密封盖113,第一阀门3设置在密封盖113内,环口112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密封盖113内壁设置有与环口11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密封盖113与环口112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当储痰容器1的痰液达到一定量时,关闭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4,取下储痰容器1,对接收管2和输送管5的残痰正确处理,再次拧紧第一阀门3对储痰容器1进行密封,密封盖113与储痰容器1的环口112旋紧密封,对储痰容器1进一步密封。避免有人接触到接收管2口受到感染,痰液收集后加盖贴标及时送检,以免发生变质、杂菌污染。工作原理:当患者无法单独留痰时,医护人员采用正确的方法诱导排痰和集痰,将吸痰管6插入口腔,打开单向阀8,利用手柄14推拉吸筒10内的活塞12和推杆13,打开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痰液从输送管5流向接收管2,在流进储痰容器1的容腔111内。当痰液收集到一定量时,关闭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拧下连接在输送管5的接收管2,正确处理掉输送管5和接收管2连接处的残痰,将密封盖113拧紧在储痰容器1的环口112上,然后加盖贴标送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痰容器(1),所述储痰容器(1)内设置有容腔(111),所述容腔(111)上端口连接有接收管(2),所述接收管(2)设置有第一阀门(3),所述接收管(2)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n所述输送管(5)的上方连接有吸筒(10),所述吸筒(10)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活塞(12)和推杆(13),所述推杆外连接有手柄(14),所述手柄(14)设置在吸筒(10)的后端外部,所述活塞(12)的前侧设置有与吸筒(10)相配合的挡板(11),所述挡板(1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输送管(5)设置在挡板(11)前侧外,所述吸筒(10)的前端底侧设置有吸入口(9),所述吸入口(9)内设置有单向阀(8),所述吸入口(9)前端设有吸痰管(6),所述吸入口(9)和吸痰管(6)通过接管(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痰容器(1),所述储痰容器(1)内设置有容腔(111),所述容腔(111)上端口连接有接收管(2),所述接收管(2)设置有第一阀门(3),所述接收管(2)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输送管(5),所述输送管(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
所述输送管(5)的上方连接有吸筒(10),所述吸筒(10)内设置有相配合的活塞(12)和推杆(13),所述推杆外连接有手柄(14),所述手柄(14)设置在吸筒(10)的后端外部,所述活塞(12)的前侧设置有与吸筒(10)相配合的挡板(11),所述挡板(1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输送管(5)设置在挡板(11)前侧外,所述吸筒(10)的前端底侧设置有吸入口(9),所述吸入口(9)内设置有单向阀(8),所述吸入口(9)前端设有吸痰管(6),所述吸入口(9)和吸痰管(6)通过接管(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结核患者痰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痰容器(1)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梅
申请(专利权)人:简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