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00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该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包括主体、呈弯曲状的钢丝绳和用于套设于拇指的指套,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拇指部;固定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掌骨部以及腕部的容置腔,拇指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的容置槽,容置腔与容置槽连通,容置槽具有用于供拇指朝向手背弯曲以移出容置槽外的开口,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指套和固定部。该拇指康复训练支具通过钢丝绳的弹性恢复力带动指套移动,指套带动拇指从开口进入或者移出容置槽,从而实现拇指的被动屈伸活动,减轻拇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情况,帮助拇指伸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快速、无痛的完成手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拇指康复训练支具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
技术介绍
拇指作为手部最重要的手指,其作用占整个手功能的40%,开放性外伤、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等因素致拇指伸肌腱断裂临床上较为常见,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给患者带来了手功能恢复的希望,然而,在显微外科手术后,由于缺乏专业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支具,患者无法进行早期手功能快速康复训练,严重地限制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患者在显微手术后,由于缺乏专业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支具而导致治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主体、呈弯曲状的钢丝绳和用于套设于拇指的指套,所述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拇指部;所述固定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掌骨部以及腕部的容置腔,所述拇指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的容置槽,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具有用于供所述拇指朝向手背弯曲以移出所述容置槽外的开口,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指套和所述固定部。可选地,所述钢丝绳包括螺旋段以及连接于所述螺旋段两端的连接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所述指套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可选地,所述指套的外周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钢丝绳的端部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反折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拇指康复训练支具还包括紧固件,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紧固件上,所述紧固件螺接于所述主体并将所述圆环压紧于所述主体上。可选地,所述拇指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段和第二侧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侧段和所述第二侧段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置槽。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连接段、用于贴合于手心面的第三侧段和用于贴合于手背面的第四侧段,所述第三侧段和所述第四侧段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相对两侧连接并均与所述拇指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侧段和所述第四侧段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第四侧段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外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的魔术贴。可选地,所述主体设置有若干透气孔。可选地,所述主体采用低温热塑板卷制而成。可选地,所述拇指康复训练支具还包括包边条,所述包边条包覆于所述主体的边缘处。本技术提供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安装时,将患者的拇指掌骨部固定于固定部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而拇指位于拇指部围设形成的容置槽内,然后再将指套套设在拇指上,最后再安装上钢丝绳,如此便完成了该拇指康复训练支具的安装;使用时,拇指朝向手背弯曲,拇指从开口移出容置槽的过程中,呈弯曲状的钢丝绳受到压力而变形,当拇指移动到预设位置后,钢丝绳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指套以及位于指套内的拇指进入或者移出容置槽内,从而实现拇指的被动弯曲,使得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拇指被动屈伸活动,减轻拇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情况,同时,减少了关节僵硬的发生,以及提高屈肌群的肌肉活力,帮助拇指伸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快速、无痛的完成手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主体11—通孔12—固定部13—拇指部14—透气孔20—钢丝绳30—指套31—凸起40—魔术贴50—包边条60—紧固件70—拇指121—第二连接段122—第三侧段131—容置槽132—第一连接段133—第一侧段134—第二侧段311—固定孔131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适用于拇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中,该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包括主体10、呈弯曲状的钢丝绳20和用于套设于拇指70的指套30,其中,呈弯曲状的钢丝绳20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地,主体10包括固定部12和拇指部13;固定部12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掌骨部以及腕部的容置腔(图未示),拇指部13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70的容置槽131,容置腔与容置槽131连通,容置槽131具有用于供拇指70朝向手背弯曲以移出容置槽131外的开口1311,钢丝绳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指套30和固定部12。本技术实施例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安装时,将患者的拇指掌骨部固定于固定部1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而拇指70位于拇指部13围设形成的容置槽131内,然后再将指套30套设在拇指70上,最后再安装上钢丝绳20,如此便完成了该拇指康复训练支具的安装;使用时,拇指70朝向手背弯曲,拇指70从开口1311移出容置槽131的过程中,呈弯曲状的钢丝绳20受到压缩,当拇指70移动到预设位置后,钢丝绳20在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指套330以及位于指套30内的拇指70进入或者移出容置槽131内,从而实现拇指70的被动弯曲,使得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拇指70被动屈伸活动,减轻拇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情况,同时,减少了关节僵硬的发生,以及提高屈肌群的肌肉活力,帮助拇指70伸肌腱损伤患者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呈弯曲状的钢丝绳和用于套设于拇指的指套,所述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拇指部;所述固定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掌骨部以及腕部的容置腔,所述拇指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的容置槽,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具有用于供所述拇指朝向手背弯曲以移出所述容置槽外的开口,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指套和所述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呈弯曲状的钢丝绳和用于套设于拇指的指套,所述主体包括固定部和拇指部;所述固定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掌骨部以及腕部的容置腔,所述拇指部围设形成用于容置拇指的容置槽,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具有用于供所述拇指朝向手背弯曲以移出所述容置槽外的开口,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指套和所述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包括螺旋段以及连接于所述螺旋段两端的连接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所述指套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的外周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钢丝绳的端部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反折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指康复训练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康复训练支具还包括紧固件,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紧固件上,所述紧固件螺接于所述主体并将所述圆环压紧于所述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拇指康复训练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彧博罗振娟王国秀田雅黄孟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