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84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下游的沉淀系统Ⅱ和水力旋分装置;水力旋分装置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旋分液回流管和微砂回流管;污泥回流泵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旋分液回流管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的上游;微砂回流管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连通。将沉淀系统Ⅰ和沉淀系统Ⅱ组合联用,并通过向污水中投加相关的混凝剂、絮凝剂、活性炭和微砂等介质去除污水中的硅、硬度、氟化物和COD等,且能克服由于低温、低浊度引起的絮凝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和各种地方污水排放标准,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所以,污水必须经过深度处理。一般,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臭氧法和生化法相结合等。其中,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特性吸附能力,能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活性炭吸附法中活性炭的利用率低。膜分离法是利用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一般比较适合处理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高级氧化法利用极强的氧化剂例如臭氧去除色、浊、嗅味,以去除废水中酚、氰、硫化物、农药和石油类等污染物。臭氧法与生化法结合就是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用生化法去除的技术,采用臭氧法与生化法结合的技术处理污水,处理成本较高,且生化处理系统的占地比较大。所以,针对那些低温低浊且水中含有较多污染物以及难降解的有机污水,亟待需要研发一种深度处理系统来处理污水,以使污水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低温低浊且水中含有难降解的有机污水达标排放,本申请提供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下游的沉淀系统Ⅱ和水力旋分装置;所述水力旋分装置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旋分液回流管和微砂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旋分液回流管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的上游;所述微砂回流管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的下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沉淀系统Ⅰ和沉淀系统Ⅱ组合联用,通过向污水中投加相关的处理剂、活性炭和微砂等介质去除污水中的硅、硬度、氟化物、难降解的COD、色度、重金属和细微悬浮物等。将沉淀系统Ⅱ中的污泥送入水力旋分装置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旋分液回流到沉淀系统Ⅰ的上游,可使污水中的投放的各种剂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且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将分离后的微砂回流至沉淀系统Ⅱ的沉淀单元内,加快了污染物在沉淀单元内的沉淀速度,便于泥水分离,此外,微砂的加入可以增加反应接触的表面积,克服由于低温、低浊度引起的絮凝困难。优选的,所述沉淀系统Ⅰ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混凝单元、絮凝池Ⅰ和沉淀池Ⅰ,所述旋分液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混合混凝单元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系统Ⅰ采用高效沉淀系统,高效沉淀系统能除硬、除硅、除氟和除重金属等,有利于出去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优选的,所述混合混凝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Ⅰ和混凝池Ⅰ,所述旋分液回流管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连通,所述混凝池Ⅰ上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水力旋分装置中出来的旋分液直接回流到混合池Ⅰ内,与原始污水直接混合,旋分液中含有各种投加剂和少量微砂等,从而有利于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混合和反应,同时有利于降低低温、低浊污水的絮凝难度。本申请中,先使旋分液与原始污水在混合池Ⅰ内混合均匀,随后流入混凝池Ⅰ,通过混凝剂投加装置Ⅰ向混凝池Ⅰ内投放混凝剂,技术人员可根据混合池Ⅰ内的污水情况,选择混凝剂的种类和控制其投放量,有利于精准、高效的处理污水。优选的,所述沉淀系统Ⅰ还包括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连接在絮凝池Ⅰ之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原始污水中,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在沉淀系统Ⅰ的上游连接有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有利于处理那些含有特定污染物的污水,例如含氟或含硅量高的污水、硬度较高的污水等。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可用于多种污水的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广且处理效率高。优选的,所述沉淀系统Ⅱ包括依次连接的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混凝池Ⅱ、絮凝池Ⅱ和沉淀池Ⅱ;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进水端连接在沉淀池Ⅱ的底部,所述微砂回流管的出砂端连接在絮凝池Ⅱ上;所述絮凝池Ⅱ上连接有微砂投加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可以对污水中的目标污染物进行深度去除,此外,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池Ⅱ中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水力旋分装置,经过水力旋分装置处理,微砂回流到絮凝池Ⅱ内,有利于絮凝;旋分液回流至混合池Ⅰ内与原始污水混合,本申请中的旋分液为泥水混合液。此外,本申请中,沉淀池Ⅱ中出来的部分污泥全部输送至水力旋分装置内,不需要污泥外排泵外排,且从水力旋分装置分离出的旋分液不需要另外增加污泥池进行储存或处理,整个系统的污泥最终均从沉淀池Ⅰ的底部排出。优选的,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包括依次连接的除硅池和除硬池,所述除硅池的进水端与混凝池Ⅰ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除硬池的出水端与絮凝池Ⅰ的进水端连通。优选的,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包括活性炭处理池,所述活性炭处理池的进水端与沉淀池Ⅰ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与混凝池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包括除硅池和除硬池,也就是说,上游采用改良后沉淀系统Ⅰ(高效沉淀系统)针对含硅量较高或硬度超标的污水进行专门的处理,与此同时,能使该污水达标排放。下游采用活性炭、微砂、混凝剂、和絮凝剂等多种介质载体处理污水,大大提高了沉淀池Ⅱ分离区固液分离速度,分离区的水力负荷可达30m3/(m2·h)以上,并且能有效去除水中难降解的COD。此外,通过水力旋分装置将活性炭回流到混合池Ⅰ内,将未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重复利用,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减少活性炭的投加量。优选的,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包括一级除氟池,所述一级除氟池的进水端连接有污水进水单元,所述一级除氟池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的进水端连通。优选的,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Ⅱ包括二级除氟池,所述二级除氟池的进水端与沉淀池Ⅰ连通,出水端与混凝池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针对氟化物较高的污水进行处理,且除氟效果较好,污水可达标排放。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沉淀系统Ⅰ和沉淀系统Ⅱ组合联用,并通过向污水中投加相关的混凝剂、絮凝剂、活性炭和微砂等介质去除污水中的硅、硬度、氟化物、难降解的COD、色度、重金属和细微悬浮物等,且能克服由于低温、低浊度引起的絮凝困难;2、由于采用活性炭、微砂、混凝剂和絮凝剂等多种介质载体,大大提高了沉淀池Ⅱ分离区固液分离速度,分离区水力负荷可达30m3/(m2·h)以上;3、通过水力旋分装置将活性炭或除氟剂等回流到混合池Ⅰ内,提高了活性炭或除氟剂的利用率,减少活性炭或除氟剂的投加量;4、本申请从水力旋分装置中出来的旋分液全部回流至混合池Ⅰ与原始污水混合,利用沉淀池Ⅰ的污泥浓缩功能使其中的污泥浓度达30-50g/L,不需要另外增加污泥池进行储存或处理,省去了常规加砂沉淀池的污泥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1)、下游的沉淀系统Ⅱ(2)和水力旋分装置(3);所述水力旋分装置(3)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31)、旋分液回流管(32)和微砂回流管(33);/n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进水端连通;/n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1)的上游;/n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1)、下游的沉淀系统Ⅱ(2)和水力旋分装置(3);所述水力旋分装置(3)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31)、旋分液回流管(32)和微砂回流管(33);
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1)的上游;
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混凝单元(11)、絮凝池Ⅰ(13)和沉淀池Ⅰ(14),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混凝单元(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混凝单元(11)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Ⅰ(111)和混凝池Ⅰ(112),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111)连通,所述混凝池Ⅰ(112)上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Ⅰ(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还包括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连接在絮凝池Ⅰ(13)之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阳韩莉谢晓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