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484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下游的沉淀系统Ⅱ和水力旋分装置;水力旋分装置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旋分液回流管和微砂回流管;污泥回流泵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旋分液回流管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的上游;微砂回流管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连通。将沉淀系统Ⅰ和沉淀系统Ⅱ组合联用,并通过向污水中投加相关的混凝剂、絮凝剂、活性炭和微砂等介质去除污水中的硅、硬度、氟化物和COD等,且能克服由于低温、低浊度引起的絮凝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和各种地方污水排放标准,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所以,污水必须经过深度处理。一般,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臭氧法和生化法相结合等。其中,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特性吸附能力,能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活性炭吸附法中活性炭的利用率低。膜分离法是利用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一般比较适合处理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混合物的分离。高级氧化法利用极强的氧化剂例如臭氧去除色、浊、嗅味,以去除废水中酚、氰、硫化物、农药和石油类等污染物。臭氧法与生化法结合就是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用生化法去除的技术,采用臭氧法与生化法结合的技术处理污水,处理成本较高,且生化处理系统的占地比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1)、下游的沉淀系统Ⅱ(2)和水力旋分装置(3);所述水力旋分装置(3)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31)、旋分液回流管(32)和微砂回流管(33);/n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进水端连通;/n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1)的上游;/n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的沉淀系统Ⅰ(1)、下游的沉淀系统Ⅱ(2)和水力旋分装置(3);所述水力旋分装置(3)上连接有污泥回流泵(31)、旋分液回流管(32)和微砂回流管(33);
所述污泥回流泵(31)的进水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出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进水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水端连通,进水端连接在沉淀系统Ⅰ(1)的上游;
所述微砂回流管(33)的进砂端与水力旋分装置(3)的出砂端连通,出砂端与沉淀系统Ⅱ(2)的下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混凝单元(11)、絮凝池Ⅰ(13)和沉淀池Ⅰ(14),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混凝单元(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混凝单元(11)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池Ⅰ(111)和混凝池Ⅰ(112),所述旋分液回流管(32)的出水端与混合池Ⅰ(111)连通,所述混凝池Ⅰ(112)上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Ⅰ(1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Ⅰ(1)还包括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所述目标污染物去除单元Ⅰ(12)连接在絮凝池Ⅰ(13)之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污水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阳韩莉谢晓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