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82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按摩塑形矫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包括带体、充气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两个气囊,两个所述气囊均嵌设于所述带体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囊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带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气囊分别通过不同气管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带体的端部。该矫正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充气量,灵活地调整矫正带的松紧度,矫正效果好,使用舒适,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
本技术属于按摩塑形矫姿
,具体涉及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
技术介绍
女性怀孕或生产时,为了适应胎儿发育和分娩,人体骨盆都会被撑大撑宽或耻骨分离,不仅可导致耻骨、腰、胯、腿根部疼痛,恢复不良还会导致体形方面的变化和子宫下垂、阴道松弛、尿失禁等诸多妇科问题。产后矫正恢复骨盆虽有按摩、针灸、正骨等方法,现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骨盆矫正带进行物理恢复,但由于一般骨盆带设计不合理性,使用起来往往出现不好用、固定不牢、上窜下滑、分码多、调节尺寸不方便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使用效果。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520217388.0的一种骨盆矫正带是将卡键座及卡键头结合骨盆矫正带,开合极为方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的体型差异是很大的,同时人们的肢体处于不同的姿势时,对矫正带的尺寸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矫正带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松紧度,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综上可知,相关技术亟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充气量,灵活地调整矫正带的松紧度,矫正效果好,使用舒适,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包括带体、充气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两个气囊,两个所述气囊均嵌设于所述带体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囊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带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气囊分别通过不同气管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带体的端部。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将带体的两端连接,带体固定在骨盆,两个气囊分别与骨盆的两侧对应,然后通过充气装置向气囊中充气,根据个体体型灵活地控制充气量,气囊因其中的气体量增加而膨胀,带体的两侧膨胀对骨盆的两侧进行按压,对骨盆进行矫正,当不工作时只需拔掉与气囊连接的气管,即可对两个气囊进行放气,便于收纳。该矫正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充气量,灵活地调整矫正带的松紧度,矫正效果好,使用舒适,实用性强。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带体为X型结构或H型结构。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对对骨盆两侧进行按压,进行骨盆矫正。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带体的背面设置有加强带。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加带体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加强带的数量至少为2个。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加带体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充气装置为气囊球。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手部按压气囊球,将气体通过气管充入到两个气囊中,对气囊进行充气;除此之外,充气装置还可以设置成电动的,或者是其他能够达到相同效果的充气方式都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三通,所述充气装置、两个所述气囊分别通过不同的气管与所述三通的三个端口一一对应连通。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对两个气囊进行充气,同时有利于节省气管,精简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气囊分别设置有气嘴,所述三通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嘴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气嘴贯穿带体;这种结构设计有利于通过气嘴向气囊中充气。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魔术贴。除此之外,第一连接装置还可以是能够达到相同效果其它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延长带,所述延长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延长带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带体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有的人体型比较胖,这时就可以通过使用延长带将带体固定在骨盆处,以增加其实用性。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双侧骨盆矫正带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魔术贴。除此之外,第一连接装置还可以是能够达到相同效果其它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带体的捆绑达到收缩骨盆的作用;然后带体里的气囊,通过充气装置(优选为气囊球)往气囊里充气,再次通过气压作用于骨盆,达到收缩骨盆的作用。通过带体捆绑+气囊里的气压,达到双重作用于骨盆收缩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后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带体;2-充气装置;3-第一连接装置;4-气囊;5-气管;6-加强带;7-三通;8-气嘴;9-延长带;10-第二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包括带体1、充气装置2、第一连接装置3和两个气囊4,两个气囊4均嵌设于带体1的内部,两个气囊4对称地设置于带体1的两侧,两个气囊4分别通过不同气管5与充气装置2连通,第一连接装置3设置于带体1的端部。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连接装置3将带体1的两端连接,带体1固定在骨盆,两个气囊4分别与骨盆的两侧对应,然后通过充气装置2向气囊4中充气,根据个体体型灵活地控制充气量,气囊4因其中的气体量增加而膨胀,带体1的两侧膨胀对骨盆的两侧进行按压,对骨盆进行矫正,当不工作时只需拔掉与气囊4连接的气管5,即可对两个气囊4进行放气,便于收纳。该矫正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控制充气量,灵活地调整矫正带的松紧度,矫正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充气装置(2)、第一连接装置(3)和两个气囊(4),两个所述气囊(4)均嵌设于所述带体(1)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囊(4)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带体(1)的两侧,两个所述气囊(4)分别通过不同的气管(5)与所述充气装置(2)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设置于所述带体(1)的端部,所述带体(1)为X型结构或H型结构,所述带体(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带(6),所述加强带(6)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充气装置(2)为气囊球,还包括三通(7),所述充气装置(2)、两个所述气囊(4)分别通过不同的气管(5)与所述三通(7)的三个端口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所述气囊(4)分别设置有气嘴(8),所述三通(7)通过气管(5)与所述气嘴(8)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为魔术贴,还包括延长带(9),所述延长带(9)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10),所述延长带(9)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0)与所述带体(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0)为魔术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骨盆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充气装置(2)、第一连接装置(3)和两个气囊(4),两个所述气囊(4)均嵌设于所述带体(1)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囊(4)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带体(1)的两侧,两个所述气囊(4)分别通过不同的气管(5)与所述充气装置(2)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设置于所述带体(1)的端部,所述带体(1)为X型结构或H型结构,所述带体(1)的背面设置有加强带(6),所述加强带(6)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致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育之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