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011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涉及踝足矫形器制作的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踝足矫形器取石膏模型作业时,人工固定患者踝关节获取趾屈角度、背屈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该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包括第一板体、转动件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第二板体用于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第一板体通过转动件与第二板体可转动地连接,且具备第二板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活动状态,以及具备限制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转动,并保持第二板体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位置的锁定状态。患者脚掌和小腿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抵接并对患者的脚掌及小腿进行定位,提高测量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
本技术涉及矫形器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
技术介绍
踝足矫形器指的是具有从小腿到脚掌的结构,对踝关节运动进行控制的矫形器,可分为支条式踝足矫形器、塑料踝足矫形器、髌韧带承重式踝足矫形器等。其由聚丙烯、聚乙烯或碳纤维材料的矫形器壳、尼龙搭扣、聚氨酯纵弓足形件、护垫和聚乙烯泡沫的脚底板和粘性衬垫插件组成。目前,在踝足矫形器取石膏模型时大多是用手法固定,假肢矫形师通过手法固定患者的踝关节来达到想要的趾屈和背屈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但由于存在人工操作误差或者患者自身疾病导致踝关节内外翻、内外旋畸形等原因,导致在取石膏模型过程中角度误差的增大,既影响后期矫形器的制作,也对后期矫形器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踝足矫形器取石膏模型作业时,人工固定患者踝关节获取趾屈角度、背屈角度以及内外旋角度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中能够达到诸多有益效果,具体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包括第一板体、转动件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第二板体用于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第一板体通过转动件与第二板体可转动地连接。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具备第二板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活动状态;以及转动件限制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转动,并保持第二板体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位置的锁定状态。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设置有足跟定位部,足跟定位部用于与患者的足跟抵接。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足跟定位部为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的凹槽,凹槽与患者足跟相适配,患者足后跟抵接于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足跟定位部为凸出于第一板体的定位块,且定位块与患者足后跟相适配,患者足后跟抵靠于定位块。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旋角刻度线,旋角刻度线相交于一点,且旋角刻度线的交点位于足跟定位部;旋角刻度线用于测量患者的脚掌内陷角度或患者的脚掌外旋角度。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还包括防滑条,防滑条位于第一板体背离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的面,或者是,防滑条位于第二板体背离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面。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还包括小腿定位标记,小腿定位标记位于第二板体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面,小腿定位标记用于测量患者的小腿与第二板体抵接的位置。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小腿定位标记包括至少三根标记线,标记线垂直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转动连接处的转动轴线。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体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足跟矫正孔。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转动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铰链,转动铰链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两侧,且至少一个转动铰链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相对转动。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两个转动铰链均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板体连接,两个第二连接部均与第二板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能够减小取石膏模型过程中的角度误差,保证后期矫形器的制作精度,从而确保后期矫形器的治疗效果。具体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包括第一板体、转动件及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通过转动件与第二板体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板体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第二板体用于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由此,当第一板体与患者的脚掌抵接时,通过转动第二板体便可使得第二板体转动至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位置,且在转动件的锁定作用下,使得该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能够保持与患者的脚掌及小腿同时抵接,从而能够便于在取型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脚掌及小腿进行定位,以便于控制踝关节背屈和趾屈的精确角度,从而能够提高踝足矫形器的制作精度,以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铰链的爆炸示意图。图中:210-第一板体;211-足跟定位部;212-旋角刻度线;220-转动铰链;221-锁定机构;222-第一连接部;223-第二连接部;224-指针;225-定位槽;230-第二板体;231-小腿定位标记;232-足跟矫正孔;240-防滑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包括第一板体210、转动件及第二板体230。第一板体210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第二板体230用于与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210)、转动件及第二板体(230),所述第一板体(210)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所述第二板体(230)用于与患者的小腿抵接;所述第一板体(210)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板体(230)可转动地连接;/n所述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具备所述第二板体(230)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活动状态;以及所述转动件限制所述第二板体(230)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210)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二板体(230)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位置的锁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210)、转动件及第二板体(230),所述第一板体(210)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所述第二板体(230)用于与患者的小腿抵接;所述第一板体(210)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板体(230)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具备所述第二板体(230)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活动状态;以及所述转动件限制所述第二板体(230)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210)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二板体(230)与患者的小腿抵接的位置的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0)设置有足跟定位部(211),所述足跟定位部(211)用于与患者的足跟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定位部(211)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210)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的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患者的足跟相适配,患者的足跟抵接于所述凹槽内;或者是,
所述足跟定位部(211)为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210)用于与患者的脚掌抵接的面的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与患者的足跟相适配,患者的足跟抵靠于所述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0)上还设置有旋角刻度线(212),所述旋角刻度线(212)相交于一点,且所述旋角刻度线(212)的交点位于所述足跟定位部(211);所述旋角刻度线(212)用于测量患者的脚掌内陷角度或患者的脚掌外旋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取型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条(240),所述防滑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卿王琳赵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