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01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本申请涉及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包括用以固定小腿位置的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供脚部穿入的调节支架以及用以调整调节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角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内形成与脚部外轮廓一致的空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的第一杆件、转动连接于调节支架的第二杆件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杆件远离调节支架一端的螺套,所述螺套与第一杆件同轴,且沿第一杆件轴线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件。本申请具有调节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腱矫正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跟腱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跟腱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跟腱断裂常是一种常见运动损伤,近年来其发生率不断增加,而跟腱断裂后患者的行走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现有的跟腱断裂术后需要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改用膝下小腿石膏固定,6周后去石膏开始跟腱拉长训练;在术后3周后运用跟腱术后踝足矫形器固定,在矫形器内后跟处垫有楔形垫,患者穿上矫形器后即可固定在所需要的踝关节跖屈角度,又能达到类似穿高跟鞋一样让脚能够触地提前负重锻炼。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楔形垫安装在矫正器内,其高度不易调节,需要换取不同厚度的楔形垫,更换过程较为繁复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调节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跟腱矫正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跟腱矫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包括用以固定小腿位置的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供脚部穿入的调节支架以及用以调整调节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角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内形成与脚部外轮廓一致的空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的第一杆件、转动连接于调节支架的第二杆件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杆件远离调节支架一端的螺套,所述螺套与第一杆件同轴,且沿第一杆件轴线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矫正装置时,脚部穿入空腔内,小腿与固定支架相固定。调节装置用以调节固定支架与调节支架之间的矫正夹角,调节时,转动螺套,由于螺套与第二杆件之间为螺纹连接,转动螺套会带动第二杆件沿其轴向向螺套一侧移动,缩短第一杆件连接固定支架一端和第二杆件连接调节支架一端的距离,由此调节矫正夹角的大小,达到锻炼跟腱的效果,操作简便,效率高,同时使用者可以进行自主调节。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件远离固定支架一端沿其周向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螺套连接第一杆件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杆件设有限位环一端和限位环设置在连接槽内,且沿第一杆件轴线转动连接于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件及限位环设置在连接槽内,且沿限位环周向转动连接于连接槽内壁,限位环的设置,将第一杆件相对螺套轴向限位,第一杆件不会从螺套内脱出,仅沿其周向转动连接于螺套。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外侧壁球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沿限位环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各所述滚珠滚动连接于连接槽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套相对第一杆件转动的过程中,滚珠在连接槽内壁滚动,相较于限位环在连接槽内壁相对转动的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摩擦力更小,转动过程更为顺滑,提高了使用体验。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若调节装置只有一组,安装在固定支架一侧可能会导致固定支架两侧受力不均,调节装置可能会卡死。设置两组后,通过同步转动两侧的螺套,实现同步伸缩,达到均匀调节的目的。优选的,两个所述螺套皆同轴设有第一同步带轮,两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外张紧绕设有同步带,两个所述螺套之间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抵紧同步带内壁的第二同步带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装置,转动第二同步带轮,可以带动同步带传动,继而带动两个第一同步带轮同向转动,两个螺套同时同步转动,由此达到同时同步调节两侧调节装置的效果。使用过程中,只需转动第二同步带轮,即可达到两侧联动的效果,使用过程中较为方便,提高了调节效率。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同时穿过两个螺套,且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螺套,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有施力杆,所述施力杆穿过安装架且沿施力杆轴心转动连接于安装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套转动过程中,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之间的夹角改变会导致螺套转动时位置改变,由此,在两个螺套之间设置安装架,达到对施力杆和第二同步带轮的支撑效果的同时,螺套移动过程中,安装架会随之移动,适用于螺套移动的工况,使得第二同步带轮与同步带之间的抵接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内固定设有供小腿穿过的形变层和用以调节形变层内径的黏贴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形变层与小腿相贴合,形变层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得与其贴合的部分不易磕碰,舒适度较好。另外设置的黏贴条,可以调节形变层内径,小腿穿入形变层内后,拉出黏贴条,使得形变层内壁与小腿相贴合,又由于形变层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固定连接,黏贴条可以使小腿紧贴固定支架,便于调节矫正角度。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内与跟腱贴合的位置固定设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之间的角度可调,当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跟腱与调节支架之间有间隙,并未给跟腱提供支撑,容易导致跟腱拉伸疲劳。安装缓冲垫后,缓冲垫变形对跟腱微微施压,形成一定支撑。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转动螺套调节矫正夹角的大小,达到锻炼跟腱的效果,操作简便,调节效率高。2.通过转动第二齿套,带动两个第一齿套同时转动,两个螺套被同步且同时带动转动,达到两侧同时伸缩的效果,可操作性强。3.小腿穿入形变层内后,拉出黏贴条,使得形变层内壁与小腿相贴合,便于调节矫正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调节装置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调节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支架;11、调节支架;12、形变层;20、调节装置;21、第一杆件;22、第二杆件;23、螺套;24、第一安装座;25、第二安装座;26、第三安装座;27、第四安装座;30、限位环;31、滚珠;32、连接槽;33、黏贴条;34、魔术贴;35、缓冲垫;40、第一同步带轮;41、同步带;42、安装架;43、施力杆;44、第二同步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参照图1,包括供小腿穿过的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的调节支架11以及用以调整调节支架11相对固定支架10角度的调节装置20,固定支架10和调节支架11之间形成矫正角度。调节支架11上端开口,调节支架11内形成供脚部穿入的空腔,其开口端设有用以防止脚部脱出的黏贴条33,固定支架10靠近调节支架11一侧开口,固定支架10和小腿之间也通过黏贴条33固定。调节支架11靠近脚跟一侧固定设有缓冲垫35,缓冲垫35为海绵等弹性材料等,缓冲垫35的位置与跟腱贴合。调节装置20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固定支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使用该矫正装置时,脚部穿入调节支架11内,小腿进入调节支架11内,黏贴条33固定调节支架11和脚部,以及固定支架10和小腿的位置。调节装置20缓慢调整矫正角度,通过调整脚部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达到锻炼跟腱的效果,缓冲垫35抵接跟腱部位,对该位置进行缓冲保护。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调节装置20包括第一杆件21、第二杆件22和螺套23。固定支架10侧壁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固定小腿位置的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供脚部穿入的调节支架(11)以及用以调整调节支架(11)相对于固定支架(10)角度的调节装置(20),所述调节支架(11)内形成与脚部外轮廓一致的空腔,所述调节装置(20)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的第一杆件(21)、转动连接于调节支架(11)的第二杆件(22)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杆件(22)远离调节支架(11)一端的螺套(23),所述螺套(23)与第一杆件(21)同轴,且沿第一杆件(21)轴线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件(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固定小腿位置的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供脚部穿入的调节支架(11)以及用以调整调节支架(11)相对于固定支架(10)角度的调节装置(20),所述调节支架(11)内形成与脚部外轮廓一致的空腔,所述调节装置(20)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的第一杆件(21)、转动连接于调节支架(11)的第二杆件(22)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杆件(22)远离调节支架(11)一端的螺套(23),所述螺套(23)与第一杆件(21)同轴,且沿第一杆件(21)轴线转动连接于第一杆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21)远离固定支架(10)一端沿其周向固定设有限位环(30),所述螺套(23)连接第一杆件(21)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32),所述第一杆件(21)设有限位环(30)一端和限位环(30)设置在连接槽(32)内,且沿第一杆件(21)轴线转动连接于连接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0)外侧壁球接有滚珠(31),所述滚珠(31)沿限位环(30)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各所述滚珠(31)滚动连接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精博康复辅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