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绝大多数全地形车采用燃油动力,将燃油箱布置在整车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或者与发动机设置在一起,即设置在动力舱部分,此布方式导致置油箱固定方式繁琐,车架、油箱结构复杂,整车配重比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车架,该车架将油箱布置在驾驶舱的前侧,这样可以降低油箱的布置难度,而且整车配重均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的车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包括:主车架和第三副车架,所述主车架上形成有驾驶舱、动力舱和油箱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主车架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内侧形成有所述油箱舱,所述第三副车架与所述主车架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三副车架安装在所述油箱舱的上部。由此,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将油箱设置于驾驶舱内,并且在驾驶舱的前部设置该油箱舱,这样可以合理利用驾驶舱内空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和第三副车架,所述主车架上形成有驾驶舱、动力舱和油箱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主车架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内侧形成有所述油箱舱,所述第三副车架与所述主车架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三副车架安装在所述油箱舱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4 CN 2019110678945;20191104 CN 2019218888891.一种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和第三副车架,所述主车架上形成有驾驶舱、动力舱和油箱舱,所述动力舱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所述主车架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内侧形成有所述油箱舱,所述第三副车架与所述主车架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三副车架安装在所述油箱舱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副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油箱舱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驾驶员座椅的第一座椅安装件和用于安装乘客座椅的第二座椅安装件,所述油箱舱位于所述第二座椅安装件的正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包括:仪表安装架,所述仪表安装架位于第一座椅安装件的正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包括:底盘、第一前竖梁、侧斜梁、第一中竖杆和底部支撑架,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驾驶舱的底部,所述第一前竖梁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前部中间且向上延伸,所述侧斜梁倾斜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竖梁的上部和所述底盘的侧边上,所述第一中竖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中竖杆自对应侧所述侧倾梁向上延伸,所述底部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仪表安装架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中竖杆之间,所述底部支撑架构成为所述油箱舱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安装架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一中竖杆,所述仪表安装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竖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安装架包括第一中纵杆和第二中竖杆,所述第一中纵杆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