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67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行走机构、提升机构和转动轴;转动轴一端连接行走机构、另一端连接车轮轴;车轮轴将动力通过转动轴传递给行走机构,使行走机构转动作业;转动轴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与提升机构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用于提升机构的升降;提升机构的顶部通过张紧卡箍和固定架与转动轴连接,提升机构升降时相应带动转动轴和行走机构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脱困装置能够有效将陷落的汽车成功脱困,能够完成多种不同陷落场景的脱困。在进行陷落汽车提升的过程中,可借助行走机构将陷落汽车安全地输送到地面上,集提升与行走一体化,同时每个装置之间可拆分组合,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作为当前社会一种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每年汽车的数量都在急剧增长,急剧增长的汽车数量给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时,交通拥堵的情况尤为突出。目前乡村道路普遍比较窄,在重大节假日来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会车状况,由于道路的过于狭窄或者驾车技术不够熟练,汽车很容易出现单侧车轮陷落的情况,难以脱困,不仅造成了交通阻塞,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799050U公开了一种汽车脱困装置,它至少两个缠绕支架,采用的工作原理是:用汽车轮毂自用的固定螺栓,将缠绕支架固定在固定螺栓的原始位置上,缠绕支架的另外一段用标准螺栓与一块合适的连接板固定,同时将钢丝绳的一端与缠绕支架之间固定,钢丝绳的另外一端与抓钩连接,将抓钩以适当的方面与固定物连接固定,然后开动汽车,由于汽车的驱动轮带动缠绕支架对钢丝绳的缠绕作用,于是,就可以达到实现汽车脱困的目的。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827498U公开了一种汽车脱困器顶头,所述汽车脱困器顶头包括座体、顶板、第一杆件、直线驱动装置和弹性件,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汽车脱困器上,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固连于所述座体上,其包括可线性运动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顶板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杆件穿设于所述座体内且与所述顶板可旋转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座体之间。另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顶头的汽车脱困器,由于顶头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使得脱困器在厚沙地和雪地的脱困效果更佳。传统的汽车脱困方式往往借助于吊车或者其他车辆帮助汽车脱困,而面临交通拥堵情况下,吊车和其他车辆难以进行作业,而现有的脱困装置进行作业时往往需要用时较长,难以做到快速脱困,因此急需一种不需要借助其他车辆能够自主脱困的装置来帮助汽车进行脱困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提升机构和转动轴;转动轴一端连接行走机构、另一端连接车轮轴;车轮轴将动力通过转动轴传递给行走机构,使行走机构转动作业;转动轴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与提升机构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用于提升机构的升降;提升机构的顶部通过张紧卡箍和固定架与转动轴连接,提升机构升降时相应带动转动轴和行走机构升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汽车陷落无法活动时,可将转动轴的一端与车轮轴连接,在车轮轴的带动下,给转动轴以动力,转动轴转动的同时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带动提升机构升起,提升机构升起的同时将转动轴和行走机构顶起来,转动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行走机构也转动,最后借助转动的行走机构将陷落的汽车脱困。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最下层支撑底板、最上层支撑底板、顺时针螺纹线丝杠、逆时针螺纹线丝杠、支撑架和限位块;齿轮组件之间利用传动齿条和连接齿条实现连接,齿轮组件分别与顺时针螺纹线丝杠和逆时针螺纹线丝杠相连接,实现顺时针螺纹线丝杠和逆时针螺纹线丝杠的正反运动。优选的,所述最下层支撑底板包括滑动底板、左螺栓连接件、右螺栓连接件及导轨,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与滑动底板为固定连接,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在滑动底板上对称放置;滑动底板两侧设有滑块,导轨上下表面设有螺栓轴承,滑动底板在导轨上移动;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分别通过螺栓与下拉杆连接,下拉杆与上拉杆之间采用铰链接;顺时针螺纹线丝杠与最下层支撑底板之间设有轴承,最下层支撑底板上方设有凸起、下方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最上层支撑底板包括推动块、驱动块、连接块、轮槽、推动块滑槽、底层连接杆、驱动杆以及顶柱;推动块与顶柱固定连接,驱动块位于连接块上方,驱动块与顶柱固定连接,逆时针螺纹线丝杠与推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推动块置于最上层支撑底板中间,推动块两端置于推动块滑槽上方,推动块滑槽上下表面设有摩擦板,驱动杆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轮子,轮子置于轮槽之间并在轮槽上滑动。优选的,所述最上层支撑底板和最下层支撑底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滑动槽,滑动槽左右对称,滑动槽上表面设有导轨凹槽。优选的,所述张紧卡箍采用螺栓张紧方式与承重杆相连接,承重杆置于两个张紧卡箍中间并穿过固定架,固定架与转动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接,固定架两端分别设有轴承端盖。此设计的好处是,张紧卡箍和固定架可以有效支撑转动轴,同时又不影响转动轴的旋转作业。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轮外层板、车轮内层板、车轮转动组件及气缸伸缩杆;车轮外层板置于车轮内层板之上,车轮外层板与气缸伸缩杆末端固定连接,气缸伸缩杆与车轮转动组件为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24个气缸伸缩杆,每个气缸伸缩杆均为三段伸缩式气缸。此设计的好处是,根据提升机构提升的高度来确定气缸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轮外层板内侧光滑,外侧采用金字塔状式结构,车轮外层板外侧由底层向顶层逐渐较小。此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增加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便于行走机构的运动,内侧光滑便于和车轮内层板贴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轮内层板采用流线体设计,车轮内层板前端设有凸起,后端设有凹槽,凸起与凹槽之间相互接触,当气缸伸缩杆开始伸缩时,车轮内层板和车轮外层板跟随气缸伸缩杆同步运动。优选的,所述车轮转动组件内部设有气泵和电机,通过气泵和电机来控制气缸伸缩杆的伸缩运动,车轮转动组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此设计的好处是,通过转动轴传递过来的动力带动车轮转动组件转动,从而驱动行走机构的转动。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汽车陷落时,将脱困装置的转动轴与陷落的车轮轴固定连接起来;2)启动汽车,通过空转的车轮轴带动转动轴旋转作业;3)转动轴旋转过程中,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带动提升机构升起;4)提升机构升起的同时,将转动轴和行走机构一并顶起;5)顶起后,行走机构通过气缸伸缩杆进行扩张,使扩张后的行走机构接触地面;6)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扩张后的行走机构旋转,使汽车脱困;7)汽车脱困后,将转动轴与车轮轴拆开,取下脱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脱困装置能够有效将陷落的汽车成功脱困,能够完成多种不同陷落场景的脱困。在进行陷落汽车提升的过程中,可借助行走机构将陷落汽车安全地输送到地面上,集提升与行走一体化,同时每个装置之间可拆分组合,方便使用。2、本专利技术脱困装置没有设置额外的动力装置,通过转动轴与陷落的车轮轴相连接,通过汽车自身驱动车轮的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转动轴通过带动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齿条的转动,通过齿轮齿条之间的机械传动,将动力传递到提升机构,带动提升机构工作。3、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提升机构和转动轴;/n转动轴一端连接行走机构、另一端连接车轮轴;车轮轴将动力通过转动轴传递给行走机构,使行走机构转动作业;/n转动轴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与提升机构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用于提升机构的升降;提升机构的顶部通过张紧卡箍和固定架与转动轴连接,提升机构升降时相应带动转动轴和行走机构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提升机构和转动轴;
转动轴一端连接行走机构、另一端连接车轮轴;车轮轴将动力通过转动轴传递给行走机构,使行走机构转动作业;
转动轴通过齿条和齿轮组件与提升机构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用于提升机构的升降;提升机构的顶部通过张紧卡箍和固定架与转动轴连接,提升机构升降时相应带动转动轴和行走机构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最下层支撑底板、最上层支撑底板、顺时针螺纹线丝杠、逆时针螺纹线丝杠、支撑架和限位块;齿轮组件之间利用传动齿条和连接齿条实现连接,齿轮组件分别与顺时针螺纹线丝杠和逆时针螺纹线丝杠相连接,实现顺时针螺纹线丝杠和逆时针螺纹线丝杠的正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下层支撑底板包括滑动底板、左螺栓连接件、右螺栓连接件及导轨,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与滑动底板为固定连接,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在滑动底板上对称放置;滑动底板两侧设有滑块,导轨上下表面设有螺栓轴承,滑动底板在导轨上移动;左螺栓连接件和右螺栓连接件分别通过螺栓与下拉杆连接,下拉杆与上拉杆之间采用铰链接;顺时针螺纹线丝杠与最下层支撑底板之间设有轴承,最下层支撑底板上方设有凸起、下方设有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汽车提升行走组合式脱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层支撑底板包括推动块、驱动块、连接块、轮槽、推动块滑槽、底层连接杆、驱动杆以及顶柱;推动块与顶柱固定连接,驱动块位于连接块上方,驱动块与顶柱固定连接,逆时针螺纹线丝杠与推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推动块置于最上层支撑底板中间,推动块两端置于推动块滑槽上方,推动块滑槽上下表面设有摩擦板,驱动杆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轮子,轮子置于轮槽之间并在轮槽上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振国王洪斌曾庆良高龙杨生娇李长江王志文宋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