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龙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抓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51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抓手支架,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对称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支架的内部,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抓手,所述抓手的内壁与转动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抓手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的外表面与抓手的顶部固定连接,接触杆的外表面与抓手的底部固定连接,接触杆包括主杆和转轴,所述主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转轴。该新型抓手支架,解决了传统抓手支架当抓取物体的时候,如果碰到外表面较不规则的物体,抓手不能有效的抓取物体,此时手抓与物体接触面较少容易造成抓取不牢固,严重时则会抓取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抓手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抓手支架。
技术介绍
现在的夹钳式机械抓手种类繁多,较多的是回转型手部,其手指是一对杠杆,一般再同斜契、滑槽、连杆、齿轮、蜗轮蜗杆或螺杆等机构组成复合式杠杆传动机构,用以改变传动比和运动方向;另外一种是平移式手部,通过手指的指面做往复运动或平面移动来实现张开或闭合动作的。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第二种机构平移式机械抓手结构复杂,不如第一种回转型机械抓手应用广泛,但两种抓手结构都有弊端,就是当抓取物体的时候,如果碰到外表面较不规则的物体,抓手不能有效的抓取物体,此时手抓与物体接触面较少容易造成抓取不牢固,严重时则会抓取失败,因此现提出一种新型抓手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抓手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抓手支架,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对称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支架的内部,转动杆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抓手支架,包括动力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动机构(1),所述传动机构(1)的两端对称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支架(5)的内部,转动杆(6)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抓手(3),所述抓手(3)的内壁与转动杆(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抓手(3)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杆(2),所述接触杆(2)的外表面与抓手(3)的顶部固定连接,接触杆(2)的外表面与抓手(3)的底部固定连接,接触杆(2)包括主杆(201)和转轴(203),所述主杆(20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转轴(203),所述转轴(203)的外表面设置有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抓手支架,包括动力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动机构(1),所述传动机构(1)的两端对称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支架(5)的内部,转动杆(6)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抓手(3),所述抓手(3)的内壁与转动杆(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抓手(3)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杆(2),所述接触杆(2)的外表面与抓手(3)的顶部固定连接,接触杆(2)的外表面与抓手(3)的底部固定连接,接触杆(2)包括主杆(201)和转轴(203),所述主杆(20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转轴(203),所述转轴(203)的外表面设置有抓杆(202),转轴(203)包括外壳体(2032)和主轴(2031),所述外壳体(203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放置槽(2033),所述放置槽(2033)的内腔设置有伸缩弹簧(2034),所述伸缩弹簧(2034)的左端与放置槽(2033)的内壁固定连接,伸缩弹簧(203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35),所述卡块(2035)的左端与伸缩弹簧(203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抓杆(202)的底部位于外壳体(2032)的内部,抓杆(202)包括杆体(2023)和橡胶垫(2022),所述杆体(2023)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2022),所述橡胶垫(2022)的底部与杆体(202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杆体(2023)左端的顶部设置有防擦球(2021),所述防擦球(2021)的外表面与杆体(2023)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防擦球(20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杆体(2023)的右端均匀设置有接触球(2024),所述接触球(2024)位于杆体(2023)开设的内腔中,且两个接触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龙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