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34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盖、肋、弹性部件和面罩。显示装置的非显示表面由盖覆盖。盖有底壁和侧壁。肋布置在显示装置的侧部和盖的侧壁之间,以便布置在与侧壁分开的位置处。肋从盖的底壁向外升高。弹性部件安装在底壁的内表面以及肋的、朝着显示装置侧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弹性部件保持显示装置。面罩固定在盖上,同时露出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设计为能减轻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冲击。
技术介绍
在JP-A-2000-105628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作为电子设备的实例。在该电子设备中,液晶显示装置被装入和固定在显示部分中。为了保护液晶显示装置免受由于外力或外壳变形而产生的冲击,液晶显示装置由高密度橡胶或凝胶制成的弹性部件包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不过,当液晶显示装置固定在显示部分上时,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布置在外边缘处的辅助安装金属板而与显示部分螺纹连接。因此,如果当携带电子设备时由于电子设备跌落而引起的强烈冲击施加在显示部分上,那么该冲击从布置在显示部分上的螺纹固定部分通过辅助安装金属板而传播,并直接传递给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因为液晶显示装置可能根据冲击施加方向而以螺纹固定部分作为损害的起始点受到损害,显示功能可能发生故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能够防止当携带电子设备时由于电子设备跌落等而引起的外部冲击直接传递给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可旋转地与电子设备本体连接,并有显示装置。该显示单元包括盖、肋、弹性部件和面罩。盖布置成使得显示装置的非显示表面由盖覆盖。盖有底壁和侧壁。肋布置在显示装置的侧部和盖的侧壁之间,以便定位在与侧壁隔开的位置处。肋从盖的底壁向外升高。弹性部件安装在底壁的内表面以及肋的、朝着显示装置侧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弹性部件保持显示装置。面罩固定在盖上,同时露出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在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由弹性部件保持。因此,即使在携带电子设备时由于电子设备的跌落等而引起外部冲击,也防止冲击直接传递给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显示单元沿图2中的线F3-F3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分解剖视图;图5是显示单元沿图2中的线F5-F5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分解剖视图;图7是显示单元沿图2中的线F7-F7的剖视图;图8是图2中所示的盖中由F8表示的部分的透视图;以及图9是图2中所示的盖中由F9表示的部分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图1至9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便携式计算机1作为电子设备的实例。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本体2和显示单元3。显示单元3通过铰链4而与本体2连接,这样,显示单元3能够在显示单元3与本体2交叠的位置以及显示单元3从本体2上抬起的位置之间旋转。键盘5布置在本体2的上表面中,该键盘5有用于输入操作的键5a。显示单元3有显示装置6,该显示装置6有显示表面6a,在显示单元3相对于本体2抬起(打开)的状态下,该显示表面6a朝着键盘5,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6为扁平和矩形的外形。例如,显示装置6是具有玻璃基质和背光引导板叠层的液晶显示器。如图2所示,用于打开背光冷阴极管的变换器60与显示装置6连接。变换器60与显示装置6一起装入显示单元3中。顺便说明,显示装置6可以是等离子显示器、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表面传导电子发射器显示器等。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3有盖31、显示装置6、肋32、弹性部件和面罩33。盖31有侧壁31a和底壁31b,该盖31覆盖显示装置6的非显示表面6b。肋32布置在显示装置6的侧部6c和盖31的侧壁31a之间,这样,肋32在与侧壁31a隔开的位置处沿横过显示装置6的显示表面6a的方向从盖31的底壁31b向上伸出。肋32有增强肋32a,该增强肋32a伸向与朝着显示装置6侧部6c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两种部件(也就是冲击吸收部件和缓冲部件)用作弹性部件。各冲击吸收部件使用这样的部件,即该部件有足够刚性,以便在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稳定状态下保持在部件和显示装置6之间的接触表面,且该部件的阻尼因子足以吸收冲击,这样,当冲击施加在显示单元上时该部件被压平,以便防止冲击传递给显示装置6。各缓冲部件使用这样的部件,即该部件有足够的柔韧性和弹性,以便将显示装置6定位在显示单元的预定位置处,这样,部件在稳定状态下被压平。冲击吸收部件由第一冲击吸收部件71和第二冲击吸收部件72构成。缓冲部件由第一缓冲部件81和第二缓冲部件82构成。第一冲击吸收部件71安装在底壁31b的内表面上,以便布置在显示装置6的侧部6c附近。第一冲击吸收部件71抵靠在显示装置6的非显示表面6b上。第二冲击吸收部件72有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沿横过显示装置6的显示表面6a的方向。第二冲击吸收部件72安装在肋32的、朝着显示装置6侧部6c的内表面。在安装于沿边缘6U和6D以及6L和6R(作为显示装置6的两对相对表面,对应于矩形的相对侧边)布置的肋32上的第二冲击吸收部件72的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大于在显示装置6的侧部6c的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允许制造公差的最大值。也就是,显示装置6能够在有间隙的情况下布置在第二冲击吸收部件72之间。第一缓冲部件81安装在底壁31b的内表面上,以便定位在显示装置6的侧部6c附近。第一缓冲部件81抵靠在显示装置6的非显示表面6b上,并有将显示装置推向与底壁31b侧相反的一侧的回复力。也就是,第一缓冲部件81将显示装置6从盖31向外推压。第二缓冲部件82安装在沿显示装置6的侧部6c(对应于矩形的两个相邻侧边)布置的肋32的内表面上。具体地说,两个缓冲部件沿各边缘6U和6R(当在显示单元3处于打开状态下从显示表面6a看时,该边缘6U和6R分别位于上侧和右侧)布置。第二缓冲部件82有抵靠在显示装置6侧部6c上的接触表面,并有相对于肋32将显示装置6向内推动的回复力。因此,当从显示表面6a侧看时,显示装置6被推向左下侧。引导部件83安装在第二缓冲部件82的、抵靠于显示装置6侧部6c上的接触表面上。引导部件83有倾斜表面83a,该倾斜表面83a从第二缓冲部件82的接触表面向外伸出至显示装置6的侧部6c的外部,以便能够沿与盖31分离的方向加宽(打开)。引导部件83用于在将显示装置6装入盖31内时防止第二缓冲部件82防碍显示装置6。引导部件83引导第二缓冲部件82,以便将第二缓冲部件82压缩至显示装置6侧部6c的位置。设置引导部件83使得显示装置6能够平滑安装。在显示装置6以及与该显示装置6连接的转换器60装入盖31内时,面罩33从显示表面6a侧安装在显示装置6上。面罩33有沿盖31的侧壁31a布置的啮合部分33a,这样,面罩33通过啮合部分33a而固定在盖31上。因此,面罩33抵抗第一缓冲部件81的回复力而将显示装置6的显示表面6a的边缘压向盖31。显示装置6不会松弛地保持在显示装置3的内部。面罩33还在与肋32分开的位置处螺纹连接在盖31上。对于用作各冲击吸收部件的特定部件,优选是使用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等,具有大约30肖氏硬度的恢复硬度(restitution hardness)以及大约25至45肖氏A硬度的压痕硬度。对于用作缓冲部件的特定材料,优选是使用这样的材料,该材料的回复力足以在没有任何松弛的情况下以稳定状态将显示装置压入显示单元中。例如,优选是海绵、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可以用作缓冲部件的材料。弹性部件可以分开和间隔地布置在多个位置,只要各弹性部件具有用于吸收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可旋转地与本体连接;    其中,该显示单元包括:    显示装置;    盖,该盖覆盖显示装置的后部,且该盖有底壁和侧壁;    肋,该肋布置在显示装置的侧部和盖的侧壁之间;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安装在朝着显示装置侧部的肋的表面以及底壁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    面罩,该面罩固定在盖上,以便露出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9-28 2004-282102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可旋转地与本体连接;其中,该显示单元包括显示装置;盖,该盖覆盖显示装置的后部,且该盖有底壁和侧壁;肋,该肋布置在显示装置的侧部和盖的侧壁之间;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安装在朝着显示装置侧部的肋的表面以及底壁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面罩,该面罩固定在盖上,以便露出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冲击吸收部件,该冲击吸收部件变形,以便当冲击施加在显示单元上时减少传递给显示装置的负载;以及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在稳定状态下变形,以便将显示装置布置在显示单元中的预定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冲击吸收部件,该第一冲击吸收部件抵靠在显示装置的非显示表面上;第二冲击吸收部件,该第二冲击吸收部件有沿横过显示表面方向的接触表面,并安装在朝着显示装置侧部的肋的内表面上;第一缓冲部件,该第一缓冲部件抵靠在显示装置的非显示表面上,并有将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口浩之堀井易之佐藤正则浜田知宏板仓英己川村法靖大江敏夫高桥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