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28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水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双流体模块、雾化喷头和第一管道,雾化喷头装配于龙头本体上,双流体模块内设有第一腔体,龙头本体内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双流体模块上还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气体入口,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贯穿第一腔体,第二端贯穿第二腔体后与雾化喷头连接;液体可从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第一管道内,并从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进入雾化喷头;气体可从气体入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并从第一腔体进入第二腔体,再从第二腔体进入雾化喷头,气体经过雾化喷头时可将雾化喷头内的液体雾化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水龙头充分利用龙头本体内部腔体,可大大提升了输送的气体流量,进而大大提升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水龙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龙头
,特别涉及一种雾化水龙头。
技术介绍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宣传及推广节约用水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节约用水,人们专利技术了雾化水龙头,现有的雾化水龙头大多是采用两根管道,一根管道进水,另一根管道进气,两根管道的出口均与喷头连接,在喷头内对水实现雾化并喷出。此种雾化水龙头存在结构不合理,气体流量不足,雾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雾化效果好的雾化水龙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水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双流体模块、雾化喷头和第一管道,所述雾化喷头装配于所述龙头本体上,所述双流体模块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双流体模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气体入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腔体后与所述雾化喷头连接;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可从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一腔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再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经过所述雾化喷头时可将雾化喷头内的液体雾化喷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喷头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喷口、混合腔和第三腔体,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所述混合腔,气体可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三腔体,并从所述第三腔体进入所述混合腔,气体在所述混合腔内和液体混合后将液体雾化,并从所述喷口喷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喷头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龙头本体连接,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腔体设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喷口设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配合将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混合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口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并形成多个延伸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沿周向设有多个供气体通过的凹槽,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凹槽进入所述混合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龙头本体和双流体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第四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腔的前端为锥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接头与龙头本体和双流体模块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管道为软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为软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雾化水龙头充分利用龙头本体内部腔体,实现气体的输送,在同样的体积下,大大提升了输送的气体流量,进而可以大大提升雾化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水的消耗量。具有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雾化水龙头实现了利用大量气流替代传统的水流,达到冲洗效果,可以实现节约用水(80%-9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雾化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双流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A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第一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0、龙头本体;11、第二腔体;20、双流体模块;21、第一腔体;22、气体入口;30、雾化喷头;31、喷口;32、混合腔;33、第三腔体;331、延伸槽;34、固定部;35、活动部;40、第一管道;41、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1、凹槽;42、第一管道的第一端;50、第二管道;51、第四腔体;60、密封接头;70、第三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雾化水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10、双流体模块20、雾化喷头30和第一管道40,所述雾化喷头30装配于所述龙头本体10上,所述双流体模块20内设有第一腔体21,参照图2。所述龙头本体1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21连通的第二腔体11,所述双流体模块20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21连通的气体入口22,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42贯穿所述第一腔体21,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贯穿所述第二腔体11后与所述雾化喷头30连接。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42进入所述第一管道40内,并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进入所述雾化喷头30;气体可从所述气体入口22进入所述第一腔体21内,并从所述第一腔体21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1,再从所述第二腔体11进入所述雾化喷头30,气体经过所述雾化喷头30时可将雾化喷头30内的液体雾化喷出。本专利技术的雾化水龙头充分利用龙头本体内部腔体,实现气体的输送,在同样的体积下,大大提升了输送的气体流量,进而可以大大提升雾化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水的消耗量。具有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雾化水龙头实现了利用大量气流替代传统的水流,达到冲洗效果,可以实现节约用水(80%-90%)。如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头30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1连通的喷口31、混合腔32和第三腔体33,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进入所述混合腔32,气体可从所述第二腔体11进入所述第三腔体33,并从所述第三腔体33进入所述混合腔32,气体在所述混合腔32内和液体混合后将液体雾化,并从所述喷口31喷出。保证了气体和液体进行充分混合,保证雾化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头30包括固定部34和活动部35,所述固定部34与所述龙头本体10连接,所述活动部35与固定部3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腔体33设于所述固定部34上,所述喷口31设于所述活动部35上,所述活动部35与固定部34配合将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固定于所述混合腔32内。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口31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并形成多个延伸槽331,参照图3。可将雾化后的气液混合物均匀分散开,提升清洁效果,更加节水环保。如图5-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沿周向设有多个供气体通过的凹槽411,所述第三腔体33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凹槽411进入所述混合腔32内。进一步的,混合腔32的前端为锥状,对气流进行导向,保证气体可从四周向中间喷射,对中间从第一管道的第二端41喷出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双流体模块、雾化喷头和第一管道,所述雾化喷头装配于所述龙头本体上,所述双流体模块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双流体模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气体入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腔体后与所述雾化喷头连接;/n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可从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一腔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再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经过所述雾化喷头时可将雾化喷头内的液体雾化喷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双流体模块、雾化喷头和第一管道,所述雾化喷头装配于所述龙头本体上,所述双流体模块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双流体模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气体入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腔体后与所述雾化喷头连接;
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管道内,并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可从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一腔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再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雾化喷头,气体经过所述雾化喷头时可将雾化喷头内的液体雾化喷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喷口、混合腔和第三腔体,液体可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进入所述混合腔,气体可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三腔体,并从所述第三腔体进入所述混合腔,气体在所述混合腔内和液体混合后将液体雾化,并从所述喷口喷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龙头本体连接,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通过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洁润洁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