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防治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08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9
一种白蚁防治盒,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一些采用粘蚁贴防治白蚁的装置不便于更换粘蚁贴的技术问题,包括盒体、放置板、支撑杆、丝杆、两片均与放置板滑动连接的压片和涂有引诱药剂的粘蚁贴,该盒体上开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支撑杆设于盒体底部,所述丝杆竖向设置,该丝杆穿设过支撑杆并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放置板固定在丝杆顶部,以用于随丝杆竖向移动而进出盒体,所述粘蚁贴放置在放置板上,所述压片一端与放置板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压紧在粘蚁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更换粘蚁贴的操作方便,主要用于防治白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防治盒
本技术涉及白蚁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粘蚁贴的白蚁防治盒。
技术介绍
白蚁,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兵蚁、工蚁,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见蚁总科),但白蚁社会体系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二叠纪,人们会误认为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实际上白蚁和蚂蚁是两种不同物种,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目前,白蚁大都以木质纤维为食,为社会性群体生活昆虫,繁殖快,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会直接啃噬木质房屋、家具等木质纤维制品,造成极大的危害。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较多的用于防治白蚁的装置,其中部分装置是采用的粘蚁贴进行防治,在装置内放置可引诱白蚁的引诱药剂,然后在装置内放置粘蚁贴,当白蚁感触到气味后会爬到装置内,然后会被粘结在粘蚁贴上,从而达到引诱和防治白蚁的目的,然而这种装置往往单纯地将粘蚁贴放置在装置内,并不便于后续更换新的粘蚁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白蚁防治盒,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一些采用粘蚁贴防治白蚁的装置不便于更换粘蚁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白蚁防治盒,包括盒体、放置板、支撑杆、丝杆、两片均与放置板滑动连接的压片和涂有引诱药剂的粘蚁贴,该盒体上开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支撑杆设于盒体底部,所述丝杆竖向设置,该丝杆穿设过支撑杆并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放置板固定在丝杆顶部,以用于随丝杆竖向移动而进出盒体,所述粘蚁贴放置在放置板上,所述压片一端与放置板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压紧在粘蚁贴上。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旋转所述丝杆,从而该丝杆将带动所述放置板向下移动,从而将所述放置板带出所述盒体,之后将涂有引诱剂的粘蚁贴放置在所述放置板上,该过程中根据所述粘蚁贴展开后的尺寸大小,操作人员可适当地滑动调节两片所述压片,直到两片所述压片能够将展开后的粘蚁贴压紧在所述放置板上,此时放置粘蚁贴的操作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再次旋转所述丝杆,从而使丝杆带动所述放置板上升,直到所述放置板穿设过盒体的底部并进入到所述盒体内,粘蚁贴上的药剂将散发气味,进而气味通过所述通气孔向盒体外扩散,当白蚁感触到气味后会随着寻找气味的来源,直到白蚁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盒体,直到爬到所述粘蚁贴上并被粘蚁贴粘附。当粘蚁贴上粘满白蚁后需要更换粘蚁贴时,操作人员可再次通过旋转所述丝杆,从而将放置板带出盒体外,然后掰开压片,从而将粘蚁贴从放置板上取下,并更换新的所述粘蚁贴,之后再次旋进所述丝杆,从而将放置板再次送入盒体内,此时完成更换粘蚁贴的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借助所述丝杆、放置板、支撑杆和压片,通过旋转丝杆,从而丝杆能够将所述放置板送入或者带出所述盒体,进而操作人员可以在盒体外完成更换粘蚁贴的操作,该种更换方式操作简单,能够灵活地更换粘蚁贴。并且将两片所述压片设为均可在放置板上滑动,从而该种方式能够对展开后具有一定尺寸形状的粘蚁贴压紧在放置板上,从而适应对多种尺寸的粘蚁贴进行安装和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杆和支撑筒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盒体1、放置板2、支撑杆3、丝杆4、压片5、粘蚁贴6、通气孔7、键槽8、滑块9、第一螺栓10、第一连接块11、盖板12、第二螺栓14、安装板15、风机16、支撑腿17、支撑筒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白蚁防治盒,包括盒体1、放置板2、支撑杆3、丝杆4、两片均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的压片5和涂有引诱药剂的粘蚁贴6,该盒体1上开有多个通气孔7,所述支撑杆3设于盒体1底部,所述丝杆4竖向设置,该丝杆4穿设过支撑杆3并与支撑杆3螺纹连接,所述放置板2固定在丝杆4顶部,以用于随丝杆4竖向移动而进出盒体1,所述粘蚁贴6放置在放置板2上,所述压片5一端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压紧在粘蚁贴6上。本技术借助所述丝杆4、放置板2、支撑杆3和压片5,通过旋转丝杆4,从而丝杆4能够将所述放置板2送入或者带出所述盒体1,进而操作人员可以在盒体1外完成更换粘蚁贴6的操作,该种更换方式操作简单,能够灵活地更换粘蚁贴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放置板2上开有两条键槽8,两条键槽8内均设有滑块9,两片压片5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与两块滑块9固定连接,每块所述滑块9上均螺纹连接一个旋进后与对应的键槽8内壁抵接的第一螺栓10,滑动调节所述滑块9和压片5后,通过旋进所述第一螺栓10,进而使第一螺栓10与键槽8的内壁抵接,此时可将滑动后的所述滑块9和压片5相对地锁定在放置板2上,从而起到稳定压片5位置的作用,进而提高对粘蚁贴6的压紧稳固程度。如图1所示,两条所述键槽8共线,两片所述压片5位置相对,该种方式可从粘蚁贴6的两侧将粘蚁贴6压紧在所述放置板2上,从而使两片压片5在粘蚁贴6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粘蚁贴6的展开状态,防止粘蚁贴6收卷变形,从而提高粘结白蚁的效率。如图1所示,所述盒体1顶部开口,该盒体1顶部内侧固定有第一连接块11,该盒体1顶部设有盖板12,该盖板12与第一连接块11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4,所述盒体1内固定有安装板15,该安装板15上固定有风机16,启动所述风机16,该风机16能够将粘蚁贴6上放置药剂散发的气味更快、更广地向盒体1外扩散,从而可引诱更多的白蚁,提高诱杀白蚁的效率,所述盖板12上开有所述通气孔7,在盖板12上设置所述通气孔7,同样是为了进一步地使气味向盒体1外扩散。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多根设于盒体1底部的竖向的支撑腿17,每根所述支撑腿17底端均为尖端结构,该种尖端结构更便于将支撑腿17插入地下,从而提高插接支撑腿17的效率,每根所述支撑腿17均设有外螺纹,该支撑腿17上套设一个与支撑腿17螺纹连接的支撑筒18,该支撑筒18与对应的支撑腿17共轴线,以旋转支撑筒18进而使支撑腿17底部进入支撑筒18内,当本技术放置的地点不便于将所述支撑腿17插入地下时,并且为了防止支撑腿17的尖端对地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操作人员可旋转所述支撑筒18,从而使支撑筒18向远离盒体1的方向调节,直到将支撑腿17的底端收入支撑筒18的空腔内,之后将支撑筒18支撑在地表,从而利于保护地表。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旋转所述丝杆4,从而该丝杆4将带动所述放置板2向下移动,从而将所述放置板2带出所述盒体1,之后将涂有引诱剂的粘蚁贴6放置在所述放置板2上,该过程中根据所述粘蚁贴6展开后的尺寸大小,操作人员可适当地滑动调节两块滑块9,两块滑块9将带动两片所述压片5,直到两片所述压片5能够将展开后的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防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放置板(2)、支撑杆(3)、丝杆(4)、两片均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的压片(5)和涂有引诱药剂的粘蚁贴(6),该盒体(1)上开有多个通气孔(7),所述支撑杆(3)设于盒体(1)底部,所述丝杆(4)竖向设置,该丝杆(4)穿设过支撑杆(3)并与支撑杆(3)螺纹连接,所述放置板(2)固定在丝杆(4)顶部,以用于随丝杆(4)竖向移动而进出盒体(1),所述粘蚁贴(6)放置在放置板(2)上,所述压片(5)一端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压紧在粘蚁贴(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防治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放置板(2)、支撑杆(3)、丝杆(4)、两片均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的压片(5)和涂有引诱药剂的粘蚁贴(6),该盒体(1)上开有多个通气孔(7),所述支撑杆(3)设于盒体(1)底部,所述丝杆(4)竖向设置,该丝杆(4)穿设过支撑杆(3)并与支撑杆(3)螺纹连接,所述放置板(2)固定在丝杆(4)顶部,以用于随丝杆(4)竖向移动而进出盒体(1),所述粘蚁贴(6)放置在放置板(2)上,所述压片(5)一端与放置板(2)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压紧在粘蚁贴(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防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2)上开有两条键槽(8),两条键槽(8)内均设有滑块(9),两片压片(5)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与两块滑块(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防治盒,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滑块(9)上均螺纹连接一个旋进后与对应的键槽(8)内壁抵接的第一螺栓(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防治盒,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键槽(8)共线,两片所述压片(5)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解明雷善齐林欢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金通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