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877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9: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壳体、显示屏、麦克风和阻尼片。壳体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进音孔,显示屏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进音孔。麦克风外壳与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麦克风腔室。微机电系统芯片形成有芯片腔室。芯片腔室通过第一进音孔与壳体背面的外部连通,麦克风腔室通过第二进音孔与显示屏正面的外部连通,使得来自壳体背面的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振膜一侧,来自显示屏正面的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振膜另一侧。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振膜另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第二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阻尼片作用在振膜另一侧。本申请能够实现麦克风较好的指向性,提高终端设备的定向拾音或双向拾音效果,占用空间较小,使用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声电转换
,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6-图9所示,麦克风的指向性有以下几种,全指向(参见图6)、心形指向(参见图7)、超心形指向(参见图8)、双指向(即8字指向,参见图9)。全指向麦克风是压强式设计,对不同角度来的声音有相同的灵敏度,收音特性为收取全部角度的声音,主要适用于不确定声源方向场景。双指向麦克风,又称8字形麦克风,为压差式设计,是收取正面和背面的声音,但对侧方声音有抑制,适用于采访双人对话等场景。心形指向与超心形指向麦克风一般为压强与压差复合式设计,在正面灵敏度明显高于背面,抑制背面跟侧面声音的影响,将麦克风前向正对想收取声音的方向,收录到的背面声音较小,适用于指定收音方向场景。随着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巧化、薄型化发展,手机中使用的麦克风通常为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麦克风。MEMS麦克风是一种基于MEMS技术制作出来的声电转换器,其具有体积小、频响特性好、噪声低等特点。传统的MEMS麦克风由MEMS芯片、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功能集成电路)芯片、外壳、印刷电路板组成,产品上有一个拾音孔,在外壳上或是在印刷电路板上,如在印刷电路板上时,拾音孔位于MEMS芯片下方。声音通过拾音孔进入到麦克风,作用到MEMS芯片的振膜上,产生了电信号,ASIC芯片对电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导线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将信号取出。因只有一个拾音孔,当声音到达拾音孔时响度一致,则灵敏度一致,从而,此类结构的MEMS麦克风为全指向麦克风,其收录的声音是周围所有的方向,全部方向上收音的响度是一致的,无法实现定向录音或双向录音(即收取正对麦克风正面和背面的声音)。然而,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终端设备硬件的发展,应用场景增多,比如,视频录制、直播、视频通话和微信电话等成为了主流应用。用户拍摄视频时,希望收取到视频拍摄方向的声音,减弱周围环境声音。用户视频通话或微信电话时,希望收取到用户说话方向的声音。用户直播时,希望能够收取到视频拍摄方向的声音,也能够收取到正对用户自身说话方向的声音。但目前手机使用的MEMS麦克风均为全指向麦克风,无法实现定向录音或双向录音。目前技术上常用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多个麦克风通过算法来实现拾取指定方向的声音或正对终端设备正面、背面方向上的声音。但受到终端设备尺寸限制以及麦克风在终端设备位置的限制,在拾取指定方向或正对终端设备正面和背面方向上的声音时效果不够好,且多个麦克风占用空间较大,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麦克风通过算法来实现拾取指定方向或双指向方向上的声音时在拾取正对拍摄方向或用户说话方向或正对终端设备正面、背面方向上的声音时效果不够好、占用空间较大以及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通过单个麦克风且无需采用算法就可以实现麦克风较好的指向性,提高终端设备的定向拾音或双向拾音效果,且仅需采用单个麦克风,占用空间较小,使用成本较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显示屏和位于所述终端设备内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麦克风外壳、麦克风电路板和微机电系统芯片,所述麦克风外壳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麦克风腔室,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麦克风腔室内,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具有振膜,且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相对设置,位于所述振膜的一侧的微机电系统芯片部分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芯片腔室;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进音孔,所述显示屏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进音孔;所述芯片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与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外部连通,所述麦克风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外部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来自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其中,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相反设置;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所述第二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所述阻尼片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来自终端设备的背面所在的一侧(即壳体的背面所在一侧)的声波依次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振膜的一侧,来自终端设备的正面所在的一侧(即显示屏的正面所在一侧)的声波依次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振膜的另一侧,且通过阻尼片能够改变作用至振膜的另一侧的声压的幅度值以及相位,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阻尼系数的阻尼片实现麦克风较好的指向性,提高终端设备的定向拾音(即拾取正对终端设备背面方向的声音)或双向拾音效果(即拾取正对终端设备正面和背面方向的声音)。另外,实现定向拾音或双向拾音效果,仅需采用单个麦克风,占用空间较小,使用成本较低。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的路径上的所述麦克风的外侧。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阻尼片设置于麦克风的外侧,在该终端设备组装时,可将麦克风组装至终端电路板形成一整体结构后再组装阻尼片,从而使得在麦克风自身组装以及将麦克风安装于终端电路板进行表面贴装工艺过高温、回炉时,阻尼片无需随其一同过高温,提高了阻尼片的使用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另一阻尼片,所述另一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所述第一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所述另一阻尼片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在来自终端设备的背面所在的一侧的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振膜的一侧的路径上设置另一阻尼片,能够改变作用至振膜的一侧的声压的幅度值以及相位,从而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阻尼系数的阻尼片和另一阻尼片实现麦克风较好的指向性,提高终端设备的定向拾音效果或双向拾音效果。并且,能够通过同时调节两个阻尼片的阻尼系数来将麦克风调节成所需的心形指向麦克风或双指向麦克风,调节灵活性更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另一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路径上的所述麦克风的外侧。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另一阻尼片设置于麦克风的外侧,在该终端设备组装时,可将麦克风组装至终端电路板形成一整体结构后再组装另一阻尼片,从而使得在麦克风自身组装以及将麦克风安装于终端电路板进行表面贴装工艺过高温、回炉时,另一阻尼片无需随其一同过高温,提高了另一阻尼片的使用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以所述壳体面向物体进行拍摄的摄像头,所述第二进音孔与所述终端设备外部连通的一端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进音孔与所述终端设备外部连通的一端的中心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摄像头的视角中心线或者与所述摄像头的视角中心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小于30°。这样使得麦克风所形成的极性圆中最大灵敏度指向与摄像头的指向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以确保极性圆中0°方向不会偏移摄像头的指向方向或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显示屏和位于所述终端设备内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麦克风外壳、麦克风电路板和微机电系统芯片,所述麦克风外壳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麦克风腔室,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麦克风腔室内,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具有振膜,且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相对设置,位于所述振膜的一侧的微机电系统芯片部分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芯片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进音孔,所述显示屏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进音孔;/n所述芯片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与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外部连通,所述麦克风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外部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进入所述芯片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来自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进入所述麦克风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其中,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相反设置;/n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所述第二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所述阻尼片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显示屏和位于所述终端设备内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麦克风外壳、麦克风电路板和微机电系统芯片,所述麦克风外壳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麦克风腔室,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设置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麦克风腔室内,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具有振膜,且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相对设置,位于所述振膜的一侧的微机电系统芯片部分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形成有芯片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进音孔,所述显示屏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进音孔;
所述芯片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与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外部连通,所述麦克风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外部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进入所述芯片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来自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声波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进入所述麦克风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其中,所述振膜的一侧与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相反设置;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所述第二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所述阻尼片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二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的路径上的所述麦克风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另一阻尼片,所述另一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路径上,使得从所述第一进音孔进入的声波经过所述另一阻尼片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阻尼片位于声波通过第一进音孔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的路径上的所述麦克风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以所述壳体面向物体进行拍摄的摄像头,所述第二进音孔与所述终端设备外部连通的一端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进音孔与所述终端设备外部连通的一端的中心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摄像头的视角中心线或者与所述摄像头的视角中心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小于3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终端电路板,所述终端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且所述麦克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终端电路板;
所述麦克风电路板正对所述振膜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芯片腔室连通的第一拾音孔,且所述第一拾音孔与所述第一进音孔连通,使得来自所述壳体的背面的声波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进音孔、所述第一拾音孔进入所述芯片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一侧;
所述麦克风电路板或所述麦克风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麦克风腔室连通的第二拾音孔,且所述第二拾音孔与所述第二进音孔连通,使得来自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声波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拾音孔进入所述麦克风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终端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的一面之间;
所述支架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进音孔和所述第二拾音孔的连接通道,使得来自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声波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进音孔、所述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拾音孔进入所述麦克风腔室中作用在所述振膜的所述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拾音孔设置于所述麦克风外壳与所述麦克风电路板相对设置的顶壁上,并与所述微机电系统芯片不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越叶千峰单海波金明昱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