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42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第二腔体形成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形成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第一电声单元朝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第二电声单元朝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发声装置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机中都会设置扬声器,且设置一个封闭式腔体与扬声器对应,以呈现封闭式扬声器结构。然而,腔体的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扬声器出声效果单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叠合或展开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br>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相靠拢或展开,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呈弯曲状态或展平状态,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而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构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从而发声装置可以提供两种发声效果,满足多样化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图5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改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1是图9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改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12的发声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6是图15实施例的改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7是图15实施例的改进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1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20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另一示意图;图21是图18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示意图;图2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4是图22的发声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6是图2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27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28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29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30是图27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31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3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4是图33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5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6是图35的发声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3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发声装置1000,第一主体100,第二主体200,第一腔体110,第一电声单元120,第二腔体210,第二电声单元220,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230,第一出音孔131,第二出音孔231,第一振膜121,第一正面1211,第一反面1212,第二振膜221,第二正面2211,第二反面2212,第一表面132,第一背面133,第一侧面134,第二表面232,第二背面233,第二侧面234,第一连接边缘135,第一端部边缘136,第一侧边缘137,第二连接边缘235,第二端部边缘236,第一通孔140,第一活动板150,第二通孔240,第二活动板250,第一伸缩杆160,第一弹性件260,第一导向杆161,第二弹性件170,第二伸缩杆270,第二导向杆271,密封圈90,传动机构400,转轴基座500,第一转轴510,第二转轴520,第一凸起138,第一齿轮1381,第二凸起238,第二齿轮2381,第一传动齿轮410,第二传动齿轮420,第一齿条430,第一驱动齿轮440,第一链条450,第二齿条431,第二驱动齿轮441,第二链条451,第一电机180,第二电机280,第一转动件181,第二转动件281,第一通道182,第二通道282,转接通道590,第一箱体191,第二箱体291,连接管道600,柔性部610,第一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电声单元,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腔体和第二电声单元;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二腔体形成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音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第一电声单元和第二电声单元的共同音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内投射声音,所述第二电声单元朝所述第三腔体外投射声音,且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振动波与所述第二电声单元的振动波反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活动配合的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通孔和与第二通孔活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分别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沿所述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滑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可翻转地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还连接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至少一者,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翻转力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至少一者,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同步远离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叠合并共同远离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一弹性件,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封堵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板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二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所述第一活动及所述第二活动板共同远离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主体设有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滑动的第二伸缩杆,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板封堵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动板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封堵所述第一通孔,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并推动所述第二活动及所述第一活动板共同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间隙,并围合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接区域的周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翻转地相互叠合或展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叠合;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展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主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断开,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第二箱体,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设有柔性部,所述柔性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折叠区域,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共同形成于所述连接管道内,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活动隔板,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活动隔板抵持挤压所述柔性部,以使所述柔性部的相对两内壁闭合,当所述发声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活动隔板远离所述柔性部,以使所述柔性部相对的两内壁张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转轴基座,所述转轴基座设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转轴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转轴,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转轴基座还设有连接于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活动隔板,以使所述活动隔板挤压或远离所述柔性部。


15.如权利要求2~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转轴,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通过所述转轴相互翻转。


16.如权利要求2~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柔性层,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通过所述柔性层弯曲形变而相互翻转。


17.如权利要求2~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一电声单元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名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