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检查方法以及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80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容易地掌握接合体中的接合部的状态。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各工序:向接合体发送超声波的工序(发送工序S120),其中,接合体包括利用铆接而形成的第一板及第二板重叠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侧面中,第一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第二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增;接收从接合体反射出的超声波的工序(接收工序S130);基于反射出的超声波,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一厚度、以及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二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二厚度的工序(厚度导出工序S140);以及基于导出的第一厚度及第二厚度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的最薄部位与最厚部位的差量的工序(差量导出工序S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查方法以及检查装置
本公开涉及检查方法以及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将多个金属板接合的铆接加工不论金属种类如何都能够接合,并且不会产生变色,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在铆接加工中,压铆接合不使用铆钉等辅助材料,就能够将金属板间机械地接合(例如,专利文献1)。因此,压铆接合用于要求轻量化的车身、机身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0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压铆接合无法从外部目视接合部的状态(形状及厚度)。因此,在利用压铆接合而接合后的接合体中,难以掌握接合部的状态。本公开鉴于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掌握接合体中的接合部的状态的检查方法以及检查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各工序:向接合体发送超声波的工序,其中,接合体是将第一板及第二板铆接而成的接合体,其包括利用铆接而形成的第一板及第二板重叠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侧面中,第一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第二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增;接收从接合体反射出的超声波的工序;基于反射出的超声波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一厚度、以及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二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二厚度;以及基于导出的第一厚度及第二厚度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或第二板的最薄部位与最厚部位的差量。并且,优选检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厚度、第二厚度以及差量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来判定接合体合格与否的工序。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检查装置具备:超声波发送部,其向接合体发送超声波,其中,接合体是将第一板及第二板铆接而成的接合体,其包括利用铆接而形成的第一板及第二板重叠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侧面中,第一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第二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增;超声波接收部,其接收从接合体反射出的超声波;以及控制部,其基于反射出的超声波,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一厚度、以及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二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二厚度,并且基于导出的第一厚度及第二厚度,来导出突出部的侧面中的第一板或第二板的最薄部位与最厚部位的差量。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地掌握接合体中的接合部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压铆接合的处理的流程的图。图2是利用压铆接合而接合后的接合体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图。图4是说明第一探头以及第二探头的设置位置的图。图5是说明接收到的超声波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中:100—检查装置,110a—第一探头(超声波发送部、超声波接收部),110b—第二探头(超声波发送部、超声波接收部),120—超声波收发器(超声波发送部、超声波接收部),130—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使理解变得容易的示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并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这些要素的重复说明。并且,省略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在铆接加工中,压铆(clinching)接合不使用铆钉等辅助材料,就能够将金属板接合。因此,压铆接合用于要求轻量化的车身、机身等。压铆接合包括拉伸锁定(drawlock)铆接以及TOX(注册商标)接合。图1是说明压铆接合的处理流程的图。图1的(a)是说明压铆接合的第一工序的图。图1的(b)是说明压铆接合的第二工序的图。如图1的(a)所示,压铆接合装置10具备冲模20和冲头30。冲模20在中央形成有孔部22。孔部22呈圆柱形状。并且,在孔部22的底面的外缘,沿周向形成有槽24。冲头30具备圆柱形状的前端部32。冲模20及冲头30配置为孔部22与前端部32对置。另外,冲模20及冲头30配置为孔部22及前端部32的轴实质上一致。在使用压铆接合装置10来接合两张板50、52的情况下,如图1的(a)所示,首先,将板50和板52以层叠的状态载置于冲模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板50和板52由相同材质构成的情况为例。以下,将与冲模20接触的板50称为上板50(第一板),将与冲头30接触的板52称为下板52(第二板)。然后,使冲头30向接近冲模20的方向(图1的(a)中,由空心箭头示出的方向)移动,将冲头30的前端部32按压到下板52并进行加压。这样,如图1的(b)所示,前端部32被压入到上板50及下板52,上板50嵌入到冲模20的孔部22。由此,上板50及下板52变形,上板50及下板52接合(紧固),从而形成接合体60。图2是利用压铆接合而接合后的接合体60的剖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2中,如附图所示地定义了垂直相交的X轴及Y轴。如上所述,接合体60是上板50与下板52铆接后的接合体。如图2所示,接合体60包括突出部62。突出部62利用铆接来形成,是上板50与下板52重叠的圆筒形状的部位。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位于下板52的外侧。也就是说,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及下板52呈圆筒形状。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的直径比下板52的直径大。并且,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的内表面(内周面50a)与下板52的外表面(外周面52a)对置(接触)。突出部62的内表面呈与冲头30的前端部32的外表面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62的内径(内周面62a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图2中,Y轴方向)上均等(直径相同)。也就是说,在突出部62中,下板52的内周面62a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上均等。突出部62的外表面呈与冲模20的孔部22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62的外径(外周面62b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图2中,Y轴方向)上均等(直径相同)。也就是说,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的外周面62b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上均等。在突出部62的侧面中,上板50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图2中,Y轴方向)而渐减。如上所述,在突出部62中,上板50的外周面62b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上均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板50的内周面50a的直径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在突出部62的侧面中,下板52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图2中,Y轴方向)而渐增。如上所述,在突出部62中,下板52的内周面62a的直径实质上在突出方向上均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板52的外周面52a的直径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增。利用压铆接合而接合后的接合体60由突出部62中的上板50的内表面以及下板52的外表面来接合。但是,由于接合部(突出部62中的上板50的内表面以及下板52的外表面)位于接合体60的内部,所以无法从外部目视接合部的状态。其结果,无法使用游标卡尺等计测工具来掌握接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工序:/n向接合体发送超声波的工序,其中,上述接合体是将第一板及第二板铆接而成的接合体,其包括利用上述铆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板及上述第二板重叠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上述第一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上述第二板的厚度随着朝向上述突出方向而渐增;/n接收从上述接合体反射出的超声波的工序;/n基于上述反射出的超声波来导出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一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一厚度、以及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二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二厚度的工序;以及/n基于导出的上述第一厚度及上述第二厚度来导出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一板或上述第二板的最薄部位与最厚部位的差量的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0 JP 2019-2098461.一种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工序:
向接合体发送超声波的工序,其中,上述接合体是将第一板及第二板铆接而成的接合体,其包括利用上述铆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板及上述第二板重叠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上述第一板的厚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渐减,上述第二板的厚度随着朝向上述突出方向而渐增;
接收从上述接合体反射出的超声波的工序;
基于上述反射出的超声波来导出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一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一厚度、以及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二板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亦即第二厚度的工序;以及
基于导出的上述第一厚度及上述第二厚度来导出上述突出部的侧面中的上述第一板或上述第二板的最薄部位与最厚部位的差量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征一鸠昌洋畠中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