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点核、核壳型量子点、其制备方法、量子点发光器件及量子点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点合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量子点核、核壳型量子点、其制备方法、量子点发光器件及量子点组合物。
技术介绍
传统的IIB-VI量子点如CdTe、CdSe等,虽然其技术发展己经比较成熟,但含有重金属元素Cd的缺点将会极大地限制其未来的应用。相较于合成工艺日趋成熟的IIB-VI量子点,如何得到高光学质量、高稳定性的InP核壳型量子点,使其能够满足显示、照明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一直是业内的研究难点与重点。现有文献指出InP表面悬键的存在以及InP界面氧化所产生的界面缺陷是导致InP量子点自身稳定性差,以及无法得到有效的壳层包覆的根本原因。现有文献报到了可以采用能与InP表面悬垂的In-P键结合的阴离子刻蚀InP核的方式,来消除InP表面的悬键,提高InP自身的发光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经过刻蚀后的InP核表面活性较未刻蚀的InP反而会更高,其表面将更容易被氧化而形成更多的界面缺陷,从而导致经由刻蚀后的InP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壳层包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nS1,提供铟前体、磷前体和溶剂,加热反应得到含InP量子点核的溶液;/nS2,将所述含InP量子点核的溶液、含Zn源的溶液、第一阴离子前体和长链羧酸进行反应,形成含表面改性的InP量子点核的溶液;/n其中所述第一阴离子前体中的第一阴离子包括Se,所述Zn源选自C原子数≤6的羧酸锌,所述长链羧酸的主链骨架碳原子数为10~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S1,提供铟前体、磷前体和溶剂,加热反应得到含InP量子点核的溶液;
S2,将所述含InP量子点核的溶液、含Zn源的溶液、第一阴离子前体和长链羧酸进行反应,形成含表面改性的InP量子点核的溶液;
其中所述第一阴离子前体中的第一阴离子包括Se,所述Zn源选自C原子数≤6的羧酸锌,所述长链羧酸的主链骨架碳原子数为10~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将所述第一阴离子前体与所述长链羧酸混合,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含InP量子点核的溶液与所述含Zn源的溶液混合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产物体系;
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中间产物体系进行反应,反应的同时进行排气,得到含所述表面改性的InP量子点核的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Zn源的溶液包括所述Zn源和分散剂,所述Zn源中锌元素在所述分散剂中的浓度为0.5~5mmol/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非配位溶剂和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三烷基胺、二烷基胺和三烷基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反应温度为250~320℃,所述第一阴离子前体与所述InP量子点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500):1,所述Zn源、所述长链羧酸与所述InP量子点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3~1×104):(2×103~4×10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中间产物体系进行反应过程包括:将所述混合液匀速添加至所述中间产物体系中,对应于1mmol的InP量子点核,所述第一阴离子前体的匀速添加速度为200~1000mmol/h,优选地,所述匀速添加为滴加,所述滴加的持续时间为20~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朋,苏叶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纳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