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上部单元以及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719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上部单元以及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对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下部单元装载多个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的上部单元的技术。本公开的车辆具备:下部单元,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各上部单元具备与邻接地装载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的连结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上部单元以及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上部单元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车身框架的整个上表面向外部露出来支承各个种类的作业单元的多用途平台。根据该构成,该多用途平台能实现提高通用性且进行搬运、警备、监视以及灾害时的调查等的车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67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下部单元装载多个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的上部单元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车辆具备:下部单元,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各上部单元具备与邻接地装载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的连结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上部单元是通过装载于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下部单元而构成车辆的上部单元,所述上部单元具备:厢体,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以及连结部,设于所述厢体的外表面,在多个所述上部单元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的装载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厢体与所述其他上部单元的厢体连结。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控制装置是具备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车辆的控制装置,所述上部单元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和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下部单元并具备处理部,所述处理部执行:判定在所述下部单元是否装载有所述上部单元;以及在判定为装载有所述上部单元的情况下,使所述上部单元的连结部动作,使该上部单元与邻接地装载于所述装载部上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对下部单元装配多个上部单元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下部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上部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上部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表示设置于下部单元的车辆控制装置的构成的图。图6是表示设置于上部单元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图。图7是连结部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表示连结状态的连结部之一的示意剖视图。图9是表示连结状态的连结部之一的示意立体图。图10是表示连结部之一与其他连结部的连结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1是表示连结部的配置的图。图12是表示连结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表示相对于下部单元装卸上部单元的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在将上部单元装入下部单元时下部单元的车辆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控制方法的图。图15是表示在将上部单元从下部单元卸下时下部单元的车辆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控制方法的图。附图标记说明2:车辆;10:上部单元;11:厢体;12:门;13:内饰部件;14:连结部;15:控制装置;16:电池;17:电力控制部;20:下部单元;100:车辆。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方案之一是一种车辆,具备:下部单元,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具有容纳人或物(货物)的空间,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各上部单元具备与邻接地装载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的连结部。车辆例如是载置人或货物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不限于此,车辆也可以是在铁道上行驶的铁道车辆或在轨道上行驶的轨道车辆。根据该构成,本公开的车辆能一起输送多个上部单元,能提高输送效率或能量效率。此外,对于用户而言,能使用个人所有的上部单元,并且轻松地进行长距离的移动。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装载部能至少在车辆的车宽方向或高度方向并排地装载多个上部单元。由此,能提高装载于在一个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上部单元的密度,能提高输送效率。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以上部单元在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的情况下与该其他上部单元接触的位置为基准,在与该基准相距规定的距离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装载面的连接部连结的所述连结部。由此,装载于装载面的上部单元在装载面内的位置被规定,该上部单元与其他上部单元能在规定的位置连结。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在上部单元装载于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时与装载面相距规定的高度的位置,设有连结部。对于该连结部而言,除了距离装载面的高度之外,宽度方向的位置或形状等也可以被预先规定。由此,至少连结部的高度被统一地规定,不确定的上部单元彼此的连结变得容易。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上部单元经由连结部与其他上部单元电连接。由此,能从一方的上部单元向另一方的上部单元供给电力。即,能在上部单元间融通电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上部单元具备太阳能电池板,将接受太阳光进行发电所产生的电力向其他上部单元供给。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下部单元具备与上部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上部单元具备经由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部单元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可以是,该电力供给部具备电池。由此,能从上部单元向下部单元融通电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上部单元具备太阳能电池板,将接受太阳光进行发电所产生的电力向下部单元供给。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下部单元具备与上部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下部单元具备经由连接部向上部单元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可以是,该电力供给部具备电池。由此,能从下部单元向上部单元融通电力。此外,对于本公开的车辆而言,可以是,上部单元具备划定所述空间的厢体和设于该厢体内的内饰部件。由此,能将具备内饰部件的多个上部单元装载于下部单元。本公开的上部单元通过装载于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下部单元而构成车辆,该上部单元具备:厢体,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以及连结部,设于厢体的外表面,在多个上部单元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下部单元的装载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厢体与其他上部单元的厢体连结。根据该构成,本公开的上部单元能相对于一个下部单元装载多个,并一起被输送,因此能提高输送效率或能量效率。此外,用户能在乘坐于个人所有的上部单元的状态下利用公共的下部单元。此外,对于本公开的上部单元而言,可以是,至少在车辆的车宽方向或高度方向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由此,装载于在一个车道上行驶的车辆的上部单元的密度提高,能提高输送效率。此外,对于本公开的上部单元而言,可以是,以上部单元在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的情况下与该其他上部单元接触的位置为基准,在与该基准相距规定的距离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装载面的连接部连结的所述连结部。由此,装载于装载面的上部单元在水平面内的位置被确定,能将该上部单元与其他上部单元在规定的位置连结。此外,对于本公开的上部单元而言,可以是,在上部单元装载于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的情况下与所述装载面相距规定的高度的位置,设有连结部。由此,至少连结部的高度被统一地规定,不确定的上部单元彼此的连结变得容易。此外,对于本公开的上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具备:/n下部单元,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n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n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n各上部单元具备与邻接地装载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的连结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1 JP 2019-2106581.一种车辆,具备:
下部单元,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
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
所述下部单元具备能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的装载部,
各上部单元具备与邻接地装载的其他上部单元连结的连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装载部能至少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或高度方向并排地装载多个所述上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以所述上部单元在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的情况下与该其他上部单元接触的位置为基准,在与该基准相距规定的距离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装载面的连接部连结的所述连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所述上部单元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的装载面上的情况下与所述装载面相距规定的高度的位置,设有所述连结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上部单元经由所述连结部与其他上部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下部单元具备与所述上部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上部单元具备经由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部单元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力供给部具备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下部单元具备与所述上部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下部单元具备经由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上部单元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电力供给部具备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上部单元具备划定所述空间的厢体和设于该厢体内的内饰部件。


11.一种上部单元,通过装载于具备使车轮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下部单元而构成车辆,
所述上部单元具备:
厢体,具有容纳人或物的空间;以及
连结部,设于所述厢体的外表面,在多个所述上部单元与其他上部单元邻接地装载于所述下部单元的装载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厢体与所述其他上部单元的厢体连结。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藪下弘树近藤圭一高桥香织金鑫水岛大介安藤悟村上武山之内勇智宮原谦太泽平想向里菜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