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333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包括:进气管,其内设有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的一端为空气进气端,另一端为混合气体出气端;进气管的顶部开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孔;以及废气喷管,其下端穿过通孔并设置于进气通道内,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进气管连接,且废气喷管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废气管连通;废气喷管的底部为封口设置,且废气喷管的侧壁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废气出口;其中,废气喷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废气喷管不仅能够改变废气流出的方向,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还能够通过缩小废气的通流面积,提高废气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均匀度。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再循环系统简称EGR,是降低柴油机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原理是通过管道和控制阀门将排气管中的部分废气重新引入进气管,进入气缸参与混合气的燃烧,降低燃烧时气缸中的工作温度和氧气的含量,抑制氮氧化物(NOx)的生成。目前大多数废气混合方法是通过废气管把废气直接接到进气管,废气与新鲜空气直接混合,但是这种混合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各缸的EGR分配均匀性较差,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效果。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从而克服现有废气管把废气直接输送至进气管中,容易导致废气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的缺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包括:进气管,其内设有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为空气进气端,另一端为混合气体出气端;该进气管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孔;以及废气喷管,其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并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内,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所述进气管连接,且该废气喷管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废气管连通;该废气喷管的底部为封口设置,且该废气喷管的侧壁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废气出口;其中,该废气喷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000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气喷管自上至下包括圆锥管和圆柱管,所述圆锥管的下端与所述圆柱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圆锥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圆柱管的内径不大于所述圆锥管的下端的内径;其中,所有的所述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圆柱管上。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气喷管的上端设有位于所述进气管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进气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法兰,且所述废气管与所述废气喷管连接的一端也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对应连接的第三连接法兰。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气出口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废气出口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其中一个所述废气出口面向所述空气进气端设置。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废气出口为条形通孔,每个所述条形通孔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废气喷管的下端设置于进气通道内,上端与废气管连接,且废气喷管
的底部为封口结构,废气管的侧壁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废气出口,以改变废气流出的方向,从而使从空气进气端流入的空气能够与废气喷管喷出的废气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且废气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缩小废气的通流面积,提高废气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EGR废气混合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废气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废气喷管,11

圆锥管,12

圆柱管,13

废气出口,14

第一连接法兰, 2

废气管,21

第三连接法兰,3

进气管,31

进气通道,32

第二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8]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9]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废气混合器结构包括进气管3和废气喷管1。参考图1 至图3,进气管3内设有进气通道31,且进气通道31的一端为空气进气端,进气通道31的另一端为混合气体出气端。其中,进气管3的顶部开设有与进气通道31连通的通孔。废气喷管1的下端穿过通孔并设置于进气通道31内,废气喷管1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进气管3连接,便于喷气喷管1的拆卸。且废气喷管1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废气管2可拆卸连通,以将废气管2内的废气通过废气喷管1排入进气通道31内。废气喷管1的底部为封口设置,且废气喷管1的侧壁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废气出口13,改变废气流出的方向,从而使从空气进气端流入的空气能够与废气喷管1喷出的废气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其中,废气喷管1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缩小废气的通流面积,提高废气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
[0020]参考图1至图3,优选地,废气喷管1自上至下包括圆锥管11和圆柱管 12,圆锥管11的下端与圆柱管12的上端连接,圆锥管11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以减小废气的通流面积,从而增大废气的流速;圆柱管12的底部为封口设置,且圆柱管12的内径不大于圆锥管11的下端的内径,即圆锥管11 上最小的内径不小于圆柱管12的内情。其中,所有的废气出口13设置于圆柱管12上。
[0021]参考图1,优选地,废气喷管1的上端设有位于进气管3的外侧的第一连接法兰14,进气管3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法兰14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法兰32,且废气管2与废气喷管1连接的一端也设有与第一连接法兰14对应连接的第三连接法兰21,以便于废气喷管1和废气管2的连接和拆卸。
[0022]参考图1至图3,优选地,废气喷管1上的废气出口1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废气出口13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其中一个废气出口13面向空气进气端设置,以使从该废气出口13流出的废气的流向与空气流入的方向相反,从另外两个废气出口13流出的废气与空气流动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提高两者混合效果。当废气流速较慢时,从空气进气端流入的空气还能够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废气出口13流入该废气喷管1内,与废气充分混合后,从另外两个废气出口13流出,再次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混合均匀度。
[0023]参考图1和图3,优选地,每个废气出口13为条形通孔,每个条形通孔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即每个条形通孔的长度沿废气喷管1的轴向方向分布,以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
[0024]采用本技术的废气喷管1不仅能够改变废气流出的方向,提高废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还能够通过缩小废气的通流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GR废气混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其内设有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为空气进气端,另一端为混合气体出气端;该进气管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孔;以及废气喷管,其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并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内,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所述进气管连接,且该废气喷管的上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废气管连通;该废气喷管的底部为封口设置,且该废气喷管的侧壁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废气出口;其中,该废气喷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GR废气混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喷管自上至下包括圆锥管和圆柱管,所述圆锥管的下端与所述圆柱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圆锥管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圆柱管的内径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章友梁雄张立元何磊邹海铨谢能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