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和站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10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柱(1)和站房,包括第一连接部(2)和第一支撑部(3),所述第一支撑部(3)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端部的两根支腿(31),所述支腿(31)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柱中的支腿向外分开使得立柱形成人形柱,如此为屋面梁提供侧向支撑和竖向支撑,可有效提高整体刚度及跨度。可有效提高整体刚度及跨度。可有效提高整体刚度及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和站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承重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柱和利用了立柱的站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铁客站在国内的快速建设,车站的外形与功能流线关系有了长足的优化与发展.但是高架候车厅的结构一直少有突破。出于造价与安全性的综合考虑,现有高铁客站的结构形式都是以直柱,屋面网架或者桁架为主,站房整体顺轨方向上由三跨构成,中间跨50

60米,端跨30

40米。这种现有技术存在几点缺陷:首先,站房候车厅结构形式单一,车站室内效果千篇一律,由于吊顶基本以遮蔽上部结构为设计标准,造成室内空间相对乏味缺乏变化。其次,由于线界及正线限制,垂轨方向柱跨不等距(即相邻站房柱跨不等),结构缺乏韵律感。由于传统站房主体结构按顺轨方向布置,垂轨方向刚度需要加强支撑体系保持整体刚度平衡及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承担水平力的立柱及利用了该立柱的站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端部的两根支腿,所述支腿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两根所述支腿间的夹角为45
°
,且两根所述支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相距37m。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为内部设有填充物的中空结构,所述填充物为混凝土。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中间为矩形,两端为半圆形,且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两根所述支腿所在平面。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长度方向尺寸与宽度方向尺寸比例为3:2。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的矩形部分宽度与半圆形部分半径相同,均为60cm,而矩形部分的长度为120cm。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宽度方向设置在其内壁上;
[0012]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且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长度方向设置在其端部。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截面长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在二者内部中间,间隔为30cm,设置数量为3块。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的壁厚相同,均为4cm。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腿由柱段组成,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腿内部或外部还设有连接平板。
[0016]站房,包括屋顶与轨道,以及沿垂直于所述轨道的方向依次支承在所述屋顶下方的立柱、第一辅助支撑柱和第二辅助支撑柱。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端部的两根支臂。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臂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且与所述立柱的支腿处于同一平面。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臂间的夹角为38
°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臂、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均为中空结构。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的中心距为84.8m。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立柱中远离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的支腿底部与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的距离为139.5m。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立柱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为两根呈一定角度分开的支腿,如此可以使得立柱呈“人”字型,以增加跨度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并使其能够承担水平力。而如此设置后,屋面对其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力被分解成沿支腿的轴力,从而减小支腿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点处的弯矩。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立柱中的第一连接部和支腿均为中空结构,并在其内部添加填充物的形式以提高其强度。而如此设计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支腿之间加设的加强梁,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用钢量,并优化了站内视野。并且,第一连接部和支腿的截面的长度方向与两支腿所在平面平行,且截面的长度方向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如此,在将立柱垂直于轨道安装后,可以增加立柱在垂轨方向的刚度及跨度,降低其在顺轨方向尺寸,并减小用钢量。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立柱中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间隔的平行设置在支腿和第一连接部的中部位置,而第二支撑板位于支腿和第一连接部的两端,且处于同一平面。由此,这两种支撑板构成了加强用的肋板,配合本技术的中空结构的立柱添加填充物的方式,弥补了纯中空结构带来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站房包括屋顶以及支承在屋顶下的立柱以及两个辅助支撑柱。其中,第一辅助支撑柱上端两支臂相互分开,使得该支撑柱形成Y型柱,并与立柱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立柱与两个辅助支撑柱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支撑在屋顶下,从而使得各个相邻站房的柱跨均匀。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由于支腿较长,因此将其分为多个柱段,这样便于现场的组装,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垂轨方向的布置图;
[0029]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的支腿的立体图;
[0030]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的第一连接部的立体图;
[0031]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的第一连接部的俯视图;
[0032]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的分段形式的右视图;
[0033]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柱的分段形式的正视图;
[0034]图7

图13分别为图6中A

A至H

H的截面图(不包括D

D)。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2)和第一支撑部(3),所述第一支撑部(3)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端部的两根支腿(31),所述支腿(31)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腿(31)间的夹角为45
°
,且两根所述支腿(3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端部相距37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为内部设有填充物的中空结构,所述填充物为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中间为矩形,两端为半圆形,且截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两根所述支腿(31)所在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长度方向尺寸与宽度方向尺寸比例为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的矩形部分宽度与半圆形部分半径相同,均为60cm,而矩形部分的长度为120c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10)和/或第二支撑板(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侧边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宽度方向设置在其内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1)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长度方向设置在其端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支腿(31)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洋
申请(专利权)人: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