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9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冷却套筒,通过万向调节管、进气口、固定螺孔导气管和气液排出管所组成的蒸汽通管,蒸汽通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固定螺孔上将进气口固定在地热处理装置的蒸汽进口处,万向调节管可以使前端的进气口的方向进行任意方向角度的调节,使进气口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很好的角度和位置调整,在安装连接时十分方便,热蒸汽进入到导气管内部后可由外部的冷却套筒进行冷却,插管腔的内壁与冷却套筒内筒的外壁紧密贴合,提高了热量的传导效率,使装置的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所产生的低温气液混合物可由下端的气液排出管进行排出,降低了地热使用时的热污染。降低了地热使用时的热污染。降低了地热使用时的热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装置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在进行抽取时,多余热量会通过水蒸气的方式进行排出,造成热污染,从而需要使用到地热能用冷却装置。
[0003]现有的地热能用冷却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地热能用冷却装置的连接管口多为固定结构,无法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很好的角度和位置调整,在安装连接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地热能用冷却装置的连接管口多为固定结构,无法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很好的角度和位置调整,在安装连接时十分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出水管和冷却套筒,所述出水管安装固定在冷却套筒的上端位置处,所述冷却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蒸汽通管,所述蒸汽通管包括万向调节管、进气口、固定螺孔导气管和气液排出管,所述导气管的上端设置有万向调节管,所述万向调节管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导气管的下端设置有气液排出管,所述导气管连接在冷却套筒上,所述冷却套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套筒包括出水连接口、套筒外壳、插管腔、储水内腔和进水连接口,所述套筒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内腔,所述储水内腔的内部设置有插管腔,所述插管腔的上端位于套筒外壳上。设置有出水连接口,所述套筒外壳的下端设置有进水连接口,所述出水连接口连接在出水管上,所述进水连接口连接在进水口上。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包括连接法兰、连接管和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法兰的内侧设置有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法兰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在冷却套筒上。
[0009]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呈中空状态,所述出水管的底端焊接一体连接在冷却套筒的顶端外侧,且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贯通连接在出水连接口上。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套筒的内部呈中空状态,所述插管腔的内侧直径与导气管的外侧直径吻合,所述冷却套筒的长度与导气管的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蒸汽通管的内部呈中空状态,且所述蒸汽通管套接固定在冷却套筒的内部,所述万向调节管的底端与冷却套筒的顶端紧贴吻合。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水口的内部呈中空状态,且所述进水口的上端焊接一体连接在冷却套筒的底端外侧,且所述进水口的顶端贯通连接在出水连接口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万向调节管、进气口、固定螺孔导气管和气液排出管所组成的蒸汽通管,蒸汽通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固定螺孔上将进气口固定在地热处理装置的蒸汽进口处,万向调节管可以使前端的进气口的方向进行任意方向角度的调节,使进气口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很好的角度和位置调整,在安装连接时十分方便,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热蒸汽进入到导气管内部后可由外部的冷却套筒进行冷却,冷却所产生的低温气液混合物可由下端的气液排出管进行排出,降低了地热使用时的热污染。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蒸汽通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冷却套筒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进水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出水管;2、冷却套筒;21、出水连接口;22、套筒外壳;23、插管腔;24、储水内腔;25、进水连接口;3、蒸汽通管;31、万向调节管;32、进气口;33、固定螺孔;34、导气管;35、气液排出管;4、进水口;41、连接法兰;42、连接管;43、安装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出水管1和冷却套筒2,出水管1安装固定在冷却套筒2的上端位置处,出水管1的内部呈中空状态,出水管1的底端焊接一体连接在冷却套筒2的顶端外侧,且出水管1的底端贯通连接在出水连接口21上。出水管1的内部呈中空状态,可以使冷却套筒2内的冷却水很好的通过出水管1排出,使冷却套筒2内部可以不断的由冷却水进行循环和排出,保证装置的冷却效率,出水管1的底端焊接一体连接在冷却套筒2的顶端外侧,使出水管1的安装更加稳定不易脱落,出水管1的底端贯通连接在出水连接口21上,使冷却套筒2可以很好的进入到出水管1的内部并进行排出。
[0024]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套筒2包括出水连接口21、套筒外壳22、插管腔23、储水内腔24和进水连接口25,套筒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内腔24,储水内腔24的内部设置有插管腔23,插管腔23的上端位于套筒外壳22上。设置有出水连接口21,套筒外壳22的下端设置有进水连接口25,出水连接口21连接在出水管1上,进水连接口25连接在进水口4上。出水连接口21的形状直径与出水管1吻合一致,可以使出水管1很好的焊接安装在在出
水连接口21上,套筒外壳22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保证了装置的外层强度,插管腔23可以使蒸汽通管3很好的插入连接固定,使插管腔23外层的储水内腔24内的冷却水对蒸汽通管3内的热蒸汽进行冷却,进水连接口25与进水口4的形状直径吻合一致,可以使进水口4很好的焊接安装在在进水连接口25上。
[0025]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套筒2的内部设置有蒸汽通管3,蒸汽通管3包括万向调节管31、进气口32、固定螺孔33导气管34和气液排出管35,导气管34的上端设置有万向调节管31,万向调节管31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32,进气口3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33,导气管34的下端设置有气液排出管35,导气管34连接在冷却套筒2上。蒸汽通管3的上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包括出水管(1)和冷却套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安装固定在冷却套筒(2)的上端位置处,所述冷却套筒(2)的内部设置有蒸汽通管(3),所述蒸汽通管(3)包括万向调节管(31)、进气口(32)、固定螺孔(33)导气管(34)和气液排出管(35),所述导气管(34)的上端设置有万向调节管(31),所述万向调节管(31)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32),所述进气口(3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33),所述导气管(34)的下端设置有气液排出管(35),所述导气管(34)连接在冷却套筒(2)上,所述冷却套筒(2)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筒(2)包括出水连接口(21)、套筒外壳(22)、插管腔(23)、储水内腔(24)和进水连接口(25),所述套筒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内腔(24),所述储水内腔(24)的内部设置有插管腔(23),所述插管腔(23)的上端位于套筒外壳(22)上,设置有出水连接口(21),所述套筒外壳(22)的下端设置有进水连接口(25),所述出水连接口(21)连接在出水管(1)上,所述进水连接口(25)连接在进水口(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丹王强胡志裕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