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60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包括铝合金架和栽培槽,铝合金架安装于行走底座上,铝合金架顶部呈间隔距离固定有四组防倾翻轮,铝合金架的一侧边下部固定在链轮架。行走底座固定在铝合金架下端,手柄通过手摇链轮、链条、张紧链轮和两通轴链轮带动两根通轴及其上的槽轮同步转动。栽培槽的下端面外中部设有贯通的回水管,各层回水管通过导管彼此贯通并通过排水管道连通回水箱,供水管路分别相通各栽培槽的上端面内,各栽培槽的营养液由营养液输送装置提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各立体种植装置在地面移动,栽培槽上部分布有LED补光灯,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产量高和经济效率好的优点。高和经济效率好的优点。高和经济效率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草莓种植生产中,常用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有架式栽、柱式栽、槽式栽等。立体栽培具有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解决重茬问题、减少土传病虫害等优点。但目前各立体草莓种植架之间必须设置走廊,以满足农工在各走廊之间对立体草莓种植架上的草莓植物进行操作管理,这些走廊的设置大大降低了草莓种植的空间利用率,不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现行草莓立体栽培架均无人工补光设备,对于草莓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的不同光照强度不可调节,不利于草莓的品质控制,也使得草莓无法在无光照条件的场地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能使各立体种植装置在地面移动,栽培槽上部分布有LED补光灯,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产量高和经济效率好的优点。
[0004]为此,本技术包括铝合金架和栽培槽,其中:
[0005]铝合金架:铝合金架安装于行走底座上,并排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根横梁之间由呈间隔距离分布的五根纵梁连成一体形成层框架,上、下并排呈隔距离叠落的四个层框架的四角及两侧中部分别用10根立柱定位且固定在一起形成铝合金架,每个层框架的上端面设在隔板,每个层隔板的上端面设有栽培槽,栽培槽上端中部的铝合金架上设有人工光照明系统和滴灌带,铝合金架顶部呈间隔距离固定有四组防倾翻轮,铝合金架的一侧边下部固定在链轮架。
[0006]行走底座:行走底座固定在铝合金架下端,行走底座上纵向呈间隔距离安装有八组轴承座,纵向呈间隔距离的两根通轴分别轴设在各组轴承座上,每组轴承座的通轴上固定有一个槽轮,链轮架固定在行走底座和铝合金架的一端,位于链轮架一侧的两根通轴端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通轴链轮,链轮架中部一侧轴设有张紧链轮,链轮架上端中部轴设有带手柄的手摇链轮,链条绕在手摇链轮、张紧链轮和两通轴链轮上,手柄通过手摇链轮、链条、张紧链轮和两通轴链轮带动两根通轴及其上的槽轮同步转动。
[0007]供排水管路:各栽培槽的下端面外中部设有贯通的回水管,各层回水管通过导管彼此贯通并通过排水管道连通回水箱,供水管路分别相通各栽培槽的上端面内,各栽培槽的营养液由营养液输送装置提供。
[0008]所述的铝合金架为4040铝合金型材拼装组成,有立柱部位采用角码连接,横梁对接部位打孔直接用螺栓串接。所述的槽轮的轮面呈V型。
[0009]所述的人工光照明系统为设在层框架下端面对应下层的栽培槽设置的LED植物生长灯管,LED植物生长灯管位于灯座上,灯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层框架的下端面上,LED植
物生长灯管为具有450nm和660nm部分的光源。
[0010]所述的滴灌带采用直径20mm,出水孔间隔150mm滴灌带,每层栽培槽2条滴灌带。栽培槽截面为梯形,PVC材质,尺寸为上边200mm下边120mm高160mm,排水口外径25mm。所述的四组防倾翻轮中的每组防倾翻轮由纵向固定在对应铝合金架顶部的两个防倾翻轮构成,每个防倾翻轮为一个防翻轮座和通过上下分布的两轴杆轴设在防翻轮座上的上、下卡轮及固定在防翻轮座下端的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供螺钉穿过的螺孔。所述的上、下卡轮的轮面为凹槽轮面。
[0011]上述结构达到了本技术的目的。
[0012]本技术能使各立体种植装置在地面移动,栽培槽上部分布有LED补光灯,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产量高和经济效率好的优点。
[0013]本技术在底部有槽轮,槽轮下可铺设轨道,使槽轮可在铺设轨道上横向移动,多组种植装置公用一条走廊,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的空间利用率。栽培槽上部分布有人工光照明系统,有控制装置控制补光强度,在不同生长时期做光照调节,更有利于控制草莓的品质。本技术与栽培方法相比,栽培空间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且利于草莓的成长和管理,使产量提高6倍以上,且果大味甜,生产周期缩短10%,成本降低60%,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防倾翻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由立柱18和栽培槽13所组成。
[0019]铝合金架1:铝合金架安装于行走底座2上。并排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根横梁19之间由呈间隔距离分布的五根纵梁20连成一体形成层框架。上、下并排呈隔距离叠落的四个层框架的四角及两侧中部分别用10根立柱18定位且固定在一起形成铝合金架,所述的铝合金架为4040铝合金型材拼装组成,有立柱部位采用角码连接,横梁对接部位打孔直接用螺栓串接。每个层框架的上端面设在隔板21,隔板可为PVC塑料板。每个层隔板的上端面设有栽培槽。栽培槽上端中部的铝合金架上设有人工光照明系统16和滴灌带17,所述的人工光照明系统为设在层框架下端面对应下层的栽培槽设置的LED植物生长灯管,LED植物生长灯管位于灯座上,灯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层框架的下端面上,LED植物生长灯管为具有450nm和660nm部分的光源。所述的滴灌带采用直径20mm,出水孔间隔150mm滴灌带,每层栽培槽2条滴灌带。栽培槽截面为梯形,PVC材质,尺寸为上边200mm下边120mm高160mm,排水口外径25mm。
[0020]铝合金架顶部呈间隔距离固定有四组防倾翻轮15,防倾翻轮用于防止铝合金架失重倾倒。所述的四组防倾翻轮中的每组防倾翻轮由纵向固定在对应铝合金架顶部的两个防
倾翻轮构成,每个防倾翻轮为一个防翻轮座153和通过上下分布的两轴杆152轴设在防翻轮座上的上卡轮151、下卡轮155及固定在防翻轮座下端的连接耳154,连接耳上设有供螺钉156穿过的螺孔。每个防倾翻轮通过螺钉和连接耳固定在对应的铝合金架上端。所述的上、下卡轮的轮面为凹槽轮面。
[0021]使用时,在与纵向铝合金架四组防倾翻轮对应的两端温室壁上固定有四条钢丝绳,每条钢丝绳穿过对应组上的上、下卡轮之间。在不影响本技术左右移动同时,可有效防止铝合金架失重倾倒。四条钢丝绳可用四条顶轨柱替代,对应的上卡轮能顶持并沿对应的顶轨柱上并沿顶轨柱下端移动。
[0022]行走底座2:行走底座固定在铝合金架下端,行走底座上纵向呈间隔距离安装有八组轴承座5。纵向呈间隔距离的两根通轴4分别轴设在各组轴承座上,每组轴承座的通轴上固定有一个槽轮3,八组轴承座的通轴上共固定16个槽轮。所述的槽轮的轮面呈V型,可以在温室地面上配供槽轮在其上行走的A形条钢作轨道。铝合金架的一侧边下部固定在链轮架6。链轮架固定在行走底座和铝合金架的一端。位于链轮架一侧的两根通轴端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通轴链轮9。链轮架中部一侧轴设有张紧链轮8,以方便调整链条的松紧度。
[0023]链轮架上端中部轴设有带手柄14的手摇链轮7,链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包括铝合金架和栽培槽,其特征在于:铝合金架:铝合金架安装于行走底座上,并排呈间隔距离设置的两根横梁之间由呈间隔距离分布的五根纵梁连成一体形成层框架,上、下并排呈隔距离叠落的四个层框架的四角及两侧中部分别用10根立柱定位且固定在一起形成铝合金架,每个层框架的上端面设在隔板,每个层隔板的上端面设有栽培槽,栽培槽上端中部的铝合金架上设有人工光照明系统和滴灌带,铝合金架顶部呈间隔距离固定有四组防倾翻轮,铝合金架的一侧边下部固定在链轮架;行走底座:行走底座固定在铝合金架下端,行走底座上纵向呈间隔距离安装有八组轴承座,纵向呈间隔距离的两根通轴分别轴设在各组轴承座上,每组轴承座的通轴上固定有一个槽轮,链轮架固定在行走底座和铝合金架的一端,位于链轮架一侧的两根通轴端上分别固定有一个通轴链轮,链轮架中部一侧轴设有张紧链轮,链轮架上端中部轴设有带手柄的手摇链轮,链条绕在手摇链轮、张紧链轮和两通轴链轮上,手柄通过手摇链轮、链条、张紧链轮和两通轴链轮带动两根通轴及其上的槽轮同步转动;供排水管路:各栽培槽的下端面外中部设有贯通的回水管,各层回水管通过导管彼此贯通并通过排水管道连通回水箱,供水管路分别相通各栽培槽的上端面内,各栽培槽的营养液由营养液输送装置提供。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