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30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3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和一个N极模块,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极模块,相邻的L极模块通过L极隔板分隔,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所述L极隔板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隔板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所述零序互感器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N极互感器通孔设置在壳体内,使得L极模块和N极模块的导线能够方便的穿过零序互感器,接线方式简单,装配方便。装配方便。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有以下问题:
[0003]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简称漏电断路器)在结构上分拼装式和整体式,目前市场上的带漏电保护的重合闸断路器大多采用拼装式结构,在漏电模块内设置零序互感器或者采用在拼装而成的漏电断路器插接一个零序互感器的附件,这种设置在整体结构上增加了一倍的接线端子,成本高,体积大。
[0004]而整体式漏电断路器零序互感器大多需要跟其他零部件焊接成一个组件再进行组装,组装难度高,产品结构复杂,对生产人员的组装技能要求高。在未来用户端用电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用户将不断需求产品体积小,保护功能齐全,模块化,智能化的断路器。
[0005]2、现有的断路器包括热脱扣系统和电磁系统等构成。电磁系统具备短路保护功能,当小型断路器所在用电回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变大,大电流产生的磁力克服反力弹簧,使线圈顶杆推动操作机构动作,断路器瞬时跳闸。热脱扣系统具备过电流保护功能,一般采用热双金属片,利用双金属片的长延时和反时限特性,当过载电流通过双金属片时,双金属片发热而弯曲,推动断路器的脱扣轴发生脱扣。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这种热脱扣系统方式的缺点是整定电流和延时受温度影响较大,热稳定性差,动作后复位时间长。
[0006]3、小型断路器都具有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是断路器灭弧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型断路器其内部空间尺寸因受模数化的限制而非常狭小,在短路分断试验中,触头区域会瞬间产生高温气体,在高温气体中又存在游离的金属离子,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的排气系统采用的是快速排泄灭弧室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策略,往往会造成排气口或灭弧室聚集大量金属颗粒,导致排气口堵塞,灭弧栅片短路,从而断路器在短路试验后再次试验时灭弧效果变差或出现耐压击穿等问题。但是气流通道设计狭窄,又会导致分断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电弧在流动过程中发生干扰,难以通过灭弧室并排出,触头区域高温游离的金属离子得不到及时冷却,发生电弧重燃或背后击穿,也不利于电弧熄灭。显然如何合理设置断路器排气系统是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的关键要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L 极模块和一个N极模块,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
极模块,相邻的L极模块通过L极隔板分隔, 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所述L极隔板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隔板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所述零序互感器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N 极互感器通孔设置在壳体内。
[0010]优选的,所述L极模块包括L极手柄、L极操作机构,L极手柄和L极操作机构连接,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手柄、N极操作机构;所述L极手柄和N极手柄通过手柄联动轴联动同步分合闸,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通过脱扣联动轴联动同步脱扣分闸,底座、L极隔板、N极隔板、盖板依次拼接形成壳体。
[0011]优选的,所述L极模块包括L极手柄、L极操作机构、L极动触头、L极静触头、L极第一接线端子、L极第二接线端子、短路保护机构、灭弧机构和电流互感器;所述L极手柄与L极操作机构驱动连接,L极操作机构与L极动触头连接,L极静触头与L极动触头对应设置,短路保护机构与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对应设置;所述L极第一接线端子、L极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L 极第一接线端子与L极静触头电连接,L极第二接线端子与L极动触头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和短路保护机构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和L极静触头之间的导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与L极动触头之间,连接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与L极动触头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所述L极隔板对应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与L 极动触头之间的位置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N极模块包括N极手柄、N极操作机构、N极动触头、N极静触头、N极第一接线端子、N极第二接线端子、漏电脱扣器;所述N极手柄与N 极操作机构驱动连接,N极操作机构与N极动触头连接,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对应设置,漏电脱扣器与N极操作机构上的锁扣对应设置,所述N极第一接线端子、N极第二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N极第一接线端子与N极静触头电连接,N极第二接线端子与N极动触头电连接;
[0013]所述漏电脱扣器位于N极第一接线端子和N极操作机构之间,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与N极动触头之间,连接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与N 极动触头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所述N极隔板对应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与N极动触头之间的位置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
[0014]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设置在灭弧机构上方,且位于L极第一接线端子和L极操作机构之间,L极第一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短路保护机构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另一端与L极静触头连接,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与短路保护机构之间的导线穿过电流互感器。
[0015]优选的,还包括插装在壳体一侧的重合闸极模块;所述重合闸极模块包括重合闸极壳体,以及设置在重合闸极壳体内的电路板,电动机构,重合闸手柄机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重合闸手柄机构、L极手柄和N极手柄通过手柄联动轴联动,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通过脱扣联动轴联动同步脱扣分闸;所述电动机构驱动重合闸手柄机构转动通过手柄联动轴驱动断路器自动合闸;所述零序互感器与电路板的控制器连接传送漏电信号,N极模块中的漏电脱扣器与控制器连接,当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脱扣并带动L极操作机构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 L极模块的电流互感器与电路板的控制器连接传送对应L极模块主回路的电流信号,当L极模块主回路发生过电流时,重合闸极模块驱动断路器分闸。
[0016]优选的,当L极模块主回路发生过电流时,所述电路板的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脱扣并带动L极操作机构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
[0017]优选的,所述重合闸极模块还包括与电动机构配合的分闸驱动件,分闸驱动件一端与脱扣联动轴对应设置,电动机构驱动分闸驱动件带动脱扣联动轴,使N极操作机构和L极操作机构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
[0018]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漏电插座,多个电流互感器插座,零序互感器插座,所述零序互感器的导线通过零序互感器插头与零序互感器插座插接连接;漏电脱扣器的导线通过漏电插头与漏电插座插接连接,各相L极模块的电流互感器的导线通过电流互感器插头分别与多个电流互感器插座插接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灭弧机构包括灭弧室,所述壳体内在L极动触头和零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1),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1)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2)和一个N极模块(3),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2),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极模块(2),相邻的L极模块(2)通过L极隔板(13)分隔,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所述L极隔板(13)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N极隔板(14)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所述零序互感器(4)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设置在壳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模块(2)包括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手柄(21)和L极操作机构(22)连接,所述N极模块(3)包括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所述L极手柄(21)和N极手柄(31)通过手柄联动轴(17)联动同步分合闸,所述L极操作机构(22)和N极操作机构(32)通过脱扣联动轴(18)联动同步脱扣分闸,底座(11)、L极隔板(13)、N极隔板(14)、盖板(12)依次拼接形成壳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模块(2)包括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L极第一接线端子(25)、L极第二接线端子(26)、短路保护机构(27)、灭弧机构(28)和电流互感器(29);所述L极手柄(21)与L极操作机构(22)驱动连接,L极操作机构(22)与L极动触头(23)连接,L极静触头(24)与L极动触头(23)对应设置,短路保护机构(27)与L极操作机构(22)的锁扣对应设置;所述L极第一接线端子(25)、L极第二接线端子(26)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L极第一接线端子(25)与L极静触头(24)电连接,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29)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静触头(24)之间的导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29),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连接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L极隔板(13)对应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的位置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模块(3)包括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N极动触头(33)、N极静触头(34)、N极第一接线端子(35)、N极第二接线端子(36)、漏电脱扣器(37);所述N极手柄(31)与N极操作机构(32)驱动连接,N极操作机构(32)与N极动触头(33)连接,N极静触头(34)与N极动触头(33)对应设置,漏电脱扣器(37)与N极操作机构(32)上的锁扣对应设置,所述N极第一接线端子(35)、N极第二接线端子(36)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N极静触头(34)电连接,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电连接;所述漏电脱扣器(37)位于N极第一接线端子(35)和N极操作机构(32)之间,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连接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N极隔板(14)对应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的位置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27)设置在灭弧机构(28)上方,且位于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操作机构(22)之间,L极第一接线端子(25)通过导线与短路保护机构(27)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另一端与L极静触头(24)
连接,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与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的导线穿过电流互感器(29)。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装在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敏邵江华涂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