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0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属于道路透水装置技术领域。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包括U型管壁、U型管漏网、滤水室、滤水层、底部排水管、上导水管、下导水管、路缘石石壁、储水格、透水网、侧排水管、路缘石上漏网,其特征在于:U型管位于路缘石左侧,U型管的上方为U型管漏网,U型管漏网下方为滤水室,滤水室的两侧为U型管壁,滤水室中装有滤水层,U型管的下方为底部排水管,U型管的右侧装有上导水管和下导水管,上导水管位于下导水管上方,路缘石的顶端为路缘石上漏网,路缘石上漏网的下方为储水格,储水格的右侧为透水网,透水网的下方为侧排水管,侧排水管位于路缘石的右下方。侧排水管位于路缘石的右下方。侧排水管位于路缘石的右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透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属于道路透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考虑下雨雪融等情况的排水,常在道路两侧的地面下间隔设置U型排水沟,在排水沟上设置隔离赃物的铁算子,在地下通过连接管路或连接通道将多个U型沟连通起来,使它们通入地下排水管网,同时在道路两侧还设置路缘石,防止地面积水过多流到道路两侧的土地上,同时又可以对道路进行分界,应用中路缘石埋设在U型排水沟的外侧。
[0003]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逐步被钢筋混凝土房屋、大型基础设施、各种不透水的场地和透水性极差的混凝土路面所覆盖,在人们提供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亦给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中透水型路面的城市道路以其生态、环保的优势而逐渐受到推广,透水型路面对于防止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并保障水质、改善城市热环境以及吸声降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保湿性,既兼顾了人类活动对于硬化地面的使用要求,又能透过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使透水混凝土路面以下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能进一步保障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可是目前道路透水能力有限,排水不及时,在遇到雨天时容易积水,有碍城市的交通,而且大量雨水透进底基,浸蚀底基,易使其老化开裂;
[0004]而透水沥青路面是采用高粘度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形成,高粘度透水性沥青混凝土,与一般沥青混合料相比,特点是空隙率较大、大粒径骨料含量较多、高温热稳定性好、粘结性强,因而形成的透水沥青路面具有排水性,可将雨水通过沥青路面骨料之间的孔隙直接渗入地下再排出雨水,具有降温降噪防水止雾等优点。透水沥青路面优良的排水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快速横向排水和路面存水的能力,在雨天,降落到路表的雨水可以通过混合料内部的连通空隙快速横向排除到路面边缘以外;同时,路面内部也可以存储一部分来不及排出的雨水,因此雨水在路表停滞时间很短,路面基本无水膜存在。但是如何设计透水沥青道路的排水系统,保证雨水排放自如、且不积聚、不下渗,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道路透水装置向路缘石外侧透水效果不佳以及携带污染物较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道路透水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包括U型管壁、U型管漏网、滤水室、滤水层、底部排水管、上导水管、下导水管、路缘石石壁、储水格、透水网、侧排水管、路缘石上漏网,其特征在于:U型管位于路缘石左侧,U型管的上方为U型管漏网,U型管漏网下方为滤水室,滤水室的两侧为U型管壁,滤水室中装有滤水层,U型管的下方为底部排水管,U型管的右侧装有上导水管和下导水管,上导水管位于下导水管上方,路缘石的顶
端为路缘石上漏网,路缘石上漏网的下方为储水格,储水格的右侧为透水网,透水网的下方为侧排水管,侧排水管位于路缘石的右下方。
[0007]所述的U型管壁的厚度为35~40mm。
[0008]所述的U型管漏网的厚度为30~35mm。
[0009]所述的底部排水管的管径为28~32mm。
[0010]所述的上导水管、下导水管的管径为16~20mm。
[0011]所述的路缘石上漏网的厚度为25~30mm。
[0012]所述的侧排水管的管径为26~30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装置将道路中的水引入U型管中,U型管中装有滤水层,对雨水进行过滤,去除雨水中的杂质污染物,并使雨水沉积在U型管中,利用上导水管和下导水管引入路缘石中,路缘石中含有储水装置,使水分缓慢向路缘石外侧的绿化带渗透,使绿化带中的植物得以浇灌,同时底部具有排水管道,使雨水在较多的情况下直接渗透进下层土壤,难以淤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道路透水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道路透水装置”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道路透水装置”的俯视图。
[0018]其中,1、U型管壁,2、U型管漏网,3、滤水室,4、滤水层,5、底部排水管,6、上导水管,7、下导水管,8、路缘石石壁,9、储水格,10、透水网,11、侧排水管,12、路缘石上漏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图1所示的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包括U型管壁1、U型管漏网2、滤水室3、滤水层4、底部排水管5、上导水管6、下导水管7、路缘石石壁8、储水格9、透水网10、侧排水管11、路缘石上漏网12,其特征在于:U型管位于路缘石左侧,U型管的上方为U型管漏网2,U型管漏网2下方为滤水室3,滤水室3的两侧为U型管壁1,滤水室3中装有滤水层4,U型管的下方为底部排水管5,U型管的右侧装有上导水管6和下导水管7,上导水管6位于下导水管7上方,路缘石的顶端为路缘石上漏网12,路缘石上漏网12的下方为储水格9,储水格9的右侧为透水网10,透水网10的下方为侧排水管11,侧排水管11位于路缘石的右下方。
[002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U型管壁1的厚度为35~40mm。
[002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U型管漏网2的厚度为30~35mm。
[002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底部排水管5的管径为28~32mm。
[002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导水管6、下导水管7的管径为16~20mm。
[002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路缘石上漏网12的厚度为25~30mm。
[002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侧排水管11的管径为26~30mm。
[002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透水装置,包括U型管壁(1)、U型管漏网(2)、滤水室(3)、滤水层(4)、底部排水管(5)、上导水管(6)、下导水管(7)、路缘石石壁(8)、储水格(9)、透水网(10)、侧排水管(11)、路缘石上漏网(12),其特征在于:U型管位于路缘石左侧,U型管的上方为U型管漏网(2),U型管漏网(2)下方为滤水室(3),滤水室(3)的两侧为U型管壁(1),滤水室(3)中装有滤水层(4),U型管的下方为底部排水管(5),U型管的右侧装有上导水管(6)和下导水管(7),上导水管(6)位于下导水管(7)上方,路缘石的顶端为路缘石上漏网(12),路缘石上漏网(12)的下方为储水格(9),储水格(9)的右侧为透水网(10),透水网(10)的下方为侧排水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辛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畅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