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76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包括一第一止动元件、一第一连接元件、一第二止动元件及一连接轴。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止动部。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通孔。第一连接元件是与第一止动元件连接第二止动元件设置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之间,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与第一止动部相对应的一第二止动部,且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轴孔。连接轴穿设于第一通孔、轴孔及第二通孔之中,以形成枢轴装置。当使用者在使用时,若有开关的动作时并不会使得止动部因摩擦次数频繁而导致提前磨损,因此可增加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栓锁结构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面上所见的电子产品有许多是使用折叠式的设计方式,而折叠式产品亦是现代的趋势之一。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一般是将荧幕及主体藉由一枢轴(hinge)结构使其相互连结,并藉由枢轴结构使其荧幕与主体能依使用者需要进行开、闭合作动。一般而言,当不使用时而欲将荧幕与主体闭合时,例如是用卡合方式将荧幕与主体卡合,此时,通常需要一个栓锁结构以使笔记本电脑闭合。近来,业者发展出不需使用栓锁结构即可将荧幕与主体卡合的一种枢轴装置。如图1所示,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是于连接荧幕11与主体12的枢轴中利用一凸轮结构使其闭合,凸轮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凸轮元件13及一第二凸轮元件14,于第一凸轮元件13的一表面形成有二凹洞131,是分别形成于表面中心点的两侧,于第二凸轮元件14相对于凹洞131的表面形成与凹洞131相对应的二凸块141。当荧幕11与主体12闭合时,二凸块141会分别位于二凹洞131之中,以形成卡合的效果。然而,当使用者打开笔记本电脑时,特别是当笔记本电脑是设计成能够将荧幕翻开至180度的位置时,就上述构成而言,由于凸块141会落入凹洞131之中,而在落入的一瞬间,会有一个惯性的力量使得荧幕再稍微转动,此时若笔记本电脑是置于桌上操作时,将会造成荧幕与桌面碰撞,亦造成荧幕的一种伤害。此外,又由于凸块141位于凹洞131之中时不会有摩擦,于其余角度之间不断地开关时,凸块141会不断的与第一凸轮元件13的表面摩擦,因此虽仍具有卡合的功能,但凸块141容易因磨损而导致枢轴的扭力降低而造成在使用时松动的情况,而缩短了枢轴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避免枢轴的凸轮结构在转至180度时造成荧幕与接触面的碰撞,且减少利用凸轮结构的无栓锁结构的枢轴装置的摩擦频率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实属当前课题之一。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枢轴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枢轴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枢轴装置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亟思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枢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枢轴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增加枢轴装置使用寿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止动部;一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一连接元件是与该第一止动元件连接;一第二止动元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之间,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止动部用以与该第一止动部卡合,且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轴孔;以及一连接轴,其是穿设于该第一通孔、该轴孔及该第二通孔之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更包括一第二连接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三通孔;以及一枢轴构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二连接元件的该第三通孔之间,且该连接轴是穿设于该第三通孔、该枢轴构件、该第二通孔、该轴孔及该第一通孔之中。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中所述的枢轴构件更包括一第一摩擦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一摩擦面;一第二摩擦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二摩擦面,该第二摩擦面是与该第一摩擦面触接,以提供一摩擦力;以及一弹性元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摩擦元件及该第二通孔之间。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是设置于该第二摩擦元件及该第三通孔之间。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止动部是一凹部。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止动部是一凸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凹槽;以及一第二止动元件,其是呈一圆柱状,且于该圆柱的侧表面具有一条状凸块,该条状凸块是用以与该凹槽卡合,该条状凸块可藉由旋转该第二止动元件而离开该凹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止动元件更包括一第一通孔,而该第二止动元件更包括一轴孔。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更包括一连接轴,其是穿设于该第一通孔及该轴孔之中,以使该第二止动元件得以枢转。前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更包括一固定元件,用以固定该连接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包括一第一止动元件、一第一连接元件、一第二止动元件及一连接轴。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止动部。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通孔。第一连接元件是与第一止动元件连接第二止动元件设置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之间,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与第一止动部相对应的一第二止动部,且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轴孔。连接轴穿设于第一通孔、轴孔及第二通孔之中,以形成枢轴装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依本专利技术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利用第一止动元件及第二止动元件取代传统的栓锁结构,而达到止动的目的,且仅当第二止动部离开相对应的第一止动部的时候会使其有摩擦,在离开之后,则不会再受到摩擦,因此可增加其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可增加枢轴装置使用寿命。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枢轴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习知枢轴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2为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的一分解立体图;图3为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的一部份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3的A-A线的一剖面图;以及图5A及图5B为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开启状态的示意图。11荧幕12主体13第一凸轮元件131凹洞14第二凸轮元件141凸块21第一连接元件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通孔 213第二结合部22第一止动元件221第一止动部222第一通孔 223第一结合部23第二止动元件231第二止动部232轴孔 24连接轴241螺纹 25第二连接元件25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止动部;    一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一连接元件是与该第一止动元件连接;    一第二止动元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之间,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止动部用以与该第一止动部卡合,且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轴孔;以及    一连接轴,其是穿设于该第一通孔、该轴孔及该第二通孔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止动部;一第一连接元件,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一连接元件是与该第一止动元件连接;一第二止动元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之间,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止动部用以与该第一止动部卡合,且该第二止动元件具有一轴孔;以及一连接轴,其是穿设于该第一通孔、该轴孔及该第二通孔之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连接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三通孔;以及一枢轴构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二连接元件的该第三通孔之间,且该连接轴是穿设于该第三通孔、该枢轴构件、该第二通孔、该轴孔及该第一通孔之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止动功能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枢轴构件更包括一第一摩擦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一摩擦面;一第二摩擦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二摩擦面,该第二摩擦面是与该第一摩擦面触接,以提供一摩擦力;以及一弹性元件,其是设置于该第一摩擦元件及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毓洪莹珊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