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45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黑体节能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内腔底部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和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所述第一元件与炉顶的固定,所述第一元件内腔侧壁上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纵向设置。第一元件通过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的布置,使黑体节能元件与炉顶多部位得到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紧固件固定的手段更加牢固,第一元件上若干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大了腔体内部传热面积,更有利于导热。更有利于导热。更有利于导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体节能元件


[0001]本技术涉及黑体节能
,特别是一种黑体节能元件。

技术介绍

[0002]传热理论及大量的工程案例证明,增大炉衬内表面的面积和提高炉衬内表面黑度会强化炉气与炉墙之间的辐射传热,使炉衬内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也就强化了炉衬与被加热工件之间的辐射传热。
[0003]根据加热炉传热数学模型及物理学“黑体”理论,选用多孔陶瓷材料整体铸模成型制成集“增大炉膛面积、提高炉膛发射率和增加辐照度”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标准黑体节能元件,其黑度(全发射率)达到ε=0.5简称为“黑体元件”。
[0004]黑体元件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炉膛发射率,基本上不随温度衰减;(2)炉膛传热面积增加一倍以上,提高热辐射到位率;(3)在1400℃高温下长期工作,使用寿命3年以上。
[0005]现有的众多黑体节能元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与炉顶安装不牢固,黑体节能元件增加的炉膛传热面积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黑体节能元件与炉顶安装不牢固,导致脱落率较高以及黑体节能元件对于炉膛的传热面积提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缺陷,提供一种黑体节能元件。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包括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内腔底部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和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所述第一元件与炉顶的固定,所述第一元件内腔侧壁上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纵向设置。
[0009]第一元件通过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的布置,使黑体节能元件与炉顶多部位得到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紧固件固定的手段更加牢固,第一元件上若干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大了腔体内部传热面积,更有利于导热。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元件内腔底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以所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的剖面呈“T”型。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包括三个,三个所示第二通孔围绕所述第一通孔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剖切形成的剖面呈“T”型。
[0012]上述两种第二通孔的布置方式均可以保证第一元件和所述炉顶连接的紧固性。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若干所述凹槽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凹槽呈长条状,每个所述凹槽的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扇面状,这样有利于增大所述第一元件的内腔侧壁的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热辐射到位率。
[0014]虽然通过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使第一元件和炉顶固定牢固,然而仍存在一个
缺陷就是用于第一元件和炉顶固定的紧固件会暴露在空气中,在加热炉长期应用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使紧固件在高温的影响下损坏导致第一元件与炉顶松动造成黑体节能元件的脱落,因此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元件和所述第一元件同轴嵌套设置,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一元件通过紧固件固定;
[0015]所述第二元件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同轴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槽部为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槽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槽部的内径;所述紧固件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所述炉顶固定连接。
[0016]该黑体节能元件和所述炉顶固定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紧固件分别使四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炉顶固定,然后再通过紧固件使第二元件、第一元件与炉顶固定好。第二元件的设置,一方面可对第二通孔内的紧固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使用一定时间周期后,部分黑体节能元件的脱落或者松动。第二主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加黑体内腔的传热面积,提高导热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元件可对用于黑体节能元件与炉顶固定的紧固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炉体内1000℃以上的高温使紧固件损坏,增加了黑体节能元件的脱落率。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腔体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元件腔体底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元件的外侧底部的直径。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二元件和第一元件固定后,在黑体节能元件内腔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为由第二元件形成的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环形空隙形成的第二内腔。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红外涂层,所述红外涂层包括辐射粉体基料和粘结剂,所述红外涂层均匀的附着于黑体节能元件的外表面。红外涂层满足加热炉的运行工况,高温下红外涂层具备高发射率和高稳定性;红外涂层的设置还进一步提高黑体节能元件的隔热性能,延长耐火材料使用寿命。
[00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第一元件通过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的布置,使黑体节能元件与炉顶多部位得到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紧固件固定的手段更加牢固,可长期牢固的把黑体节能元件与炉膛基材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节能元件安装的可靠性,保证节能元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加热炉长期持续的节能效率。
[0022]2、第一元件上若干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大了腔体内部传热面积,更有利于导热,提高了炉膛发射率和热辐射到位率。
[0023]3、第二元件的设置既对第二通孔内的紧固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又进一步增大了腔体内侧的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炉膛发射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第一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A

A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C

C处剖视图;
[0028]图5为第二元件的俯视图;
[0029]图6为图5的B

B处剖视图;
[0030]图7为实施例2的第一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记:1

第一元件,2

第一通孔,3

第二通孔,4

凹槽,5

第二元件,6

第三通孔,61

第一槽部,62

第二槽部,7

第一内腔,8

第二内腔,9

红外图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如图1

6所示,包括第一元件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包括第一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1)内腔底部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和围绕所述第一通孔(2)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2)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3)用于所述第一元件(1)与炉顶的固定,所述第一元件(1)内腔侧壁上设有若干凹槽(4),若干所述凹槽(4)纵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包括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通孔(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元件(1)内腔底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以所述第二通孔(3)的中轴线的剖面呈“T”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包括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通孔(3)围绕所述第一通孔(2)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3)的中轴线剖切形成的剖面呈“T”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凹槽(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凹槽(4)呈长条状,每个所述凹槽(4)的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扇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体节能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柯潘亚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